欢迎访问南京大学哲学学院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东方文化”工作坊在南京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者:辛香英发布时间:2024-04-22浏览次数:234

  


 202414日,在南京大学与比利时根特大学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顺利签订之际,“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东方文化”工作坊在南京大学召开。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洪修平教授、南京大学国际化工作处赵蕾老师、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恒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东方语言与文化系主任Ann Heirman教授、欧洲皇家汉学会前主席、比利时根特大学东方语言与文化系Bart Dessein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与宗教学科的部分师生以及兄弟院校的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工作坊分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个阶段,主要就深化校际合作和推进相关学术交流进行研讨。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洪修平教授指出,南京大学与根特大学在学校、院系、学科等不同层面一直保持着长久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学校层面,两校的合作协议顺利续签。在院系层面,南大哲学系多位师生曾前往根特大学访学交流。在学科层面,两校持续不断联合培养博士生。他认为,哲学系尤其是东方哲学与宗教学科,与根特大学的友好合作交流本身就是“文明交流互鉴”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层面的具体体现。



南京大学国际化工作处赵蕾老师回顾了两校的合作历程,介绍了南京大学丰富的中、英文课程及南京大学“海外学者交流计划”等短期、长期项目。




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恒教授表示,与根特大学东方语言与文化系的合作是南大哲学系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一个亮点,通过这个项目拓展了哲学系师生的国际视野。王恒主任重点介绍了哲学系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刘伯明讲习教授”和“名师邀约计划”,希望不断推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根特大学东方语言与文化系主任Ann Heirman介绍了该系的所设专业、总体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她特别介绍了根特大学针对留学生的“3+1+1”项目以及网上硕士课程项目。

在工作坊的第二个阶段,与会学者就“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东方文化”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洪修平教授从佛教的中国化谈起,认为佛教中国化在思想理论层面就是外来佛教与儒道文化的融合发展,表现为三教关系,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体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今天应该进一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既借鉴吸收世界上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也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Ann Heirman教授和Bart Dessein教授强调了保持沟通联系的重要性,认为在人与人的联系中,彼此之间相处得越多,相互了解就越多,在今天的境遇下,全世界的人们尝试理解彼此,保持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从哪里开始,文化是否有边界,这些都需要深入探讨。孙亦平教授指出,“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体现在学术层面,也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口号,还包括学校和人员之间的交流将其具体落实和呈现。杨维中教授和王建光教授就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的互动、佛教在欧洲传播是否有欧洲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孟振华教授、宋立宏教授和殷曼楟教授则分别从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希伯来圣经研究、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著述中对道教文献的翻译,以及在全球文明互鉴比较中寻找不同文化之间基础性、共通性东西的重要性,发表了高见。胡永辉副教授、平燕红助理教授、吴艳博士等也分别从当下“文明互鉴”的问题意识、现实背景,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语言、文献、思维方式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近代西方性别平等观念在中国本土化的转换过程等发表了看法。

在工作坊期间,比利时根特大学Bart Dessein教授、Ann Heirman教授还为哲学系相关专业的师生分别做了“论大乘佛教的起源与本质”和“从印度到中国:佛教中的牛和狗”两场精彩的学术讲座。




(撰稿人:吴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