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3期
-亚太热点透析-
中国外交自信的深层逻辑与世界意义 / 李开盛
中美博弈:近昔和当今及对中国战略的意涵 / 时殷弘
-区域安全探讨-
从传统安全观到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安全观的演变、成就及世界议程 / 王明生
“垄断”与“共享”:美国延伸核威慑的亚欧差异 / 顾 全
-海洋动态观察-
《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和适用展望 / 高 寒
海洋空间的“领土化”构建与实践——以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干涉行动为例 / 周诗仪
-国际政经聚焦-
国际战略传播:日本的理念、能力建设及启示 / 吴 限
李开盛
内容提要:自信是我们理解中国外交思想与实践不可忽视的重要线索和关键词。无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演变,还是当前中国对国际环境的评估,都在不同侧面有自信呈现。中国外交自信包括几个方面:以“四个自信”为信念,以自立自强为基础,以民族复兴伟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战略自信、历史自信为方法。通过辩证法、大历史、主体性和进化论等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接受并内化为思维与行事方式的四种逻辑,自信得以深植于中国外交政策之中。这些政策对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以及文明共存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也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坚持自信原则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与世界互动,是当前以至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外交的关键任务。
关 键 词:中国外交 自信 战略自信 外交原则 外交政策 逻辑 世界意义
作者简介:李开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上海 邮编:20023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
中美博弈:近昔和当今及对中国战略的意涵
时殷弘
内容提要:过去15年里,中美关系的首要特征是博弈而非协调。两国博弈先在战略阵线开启,继而在战略、经贸、高技术和意识形态四条主要阵线展开。就中美博弈总体而言,美国处于“防守型”战略态势,美国认为它长时期拥有的重大优势地位一个又一个地丧失或被侵蚀,首要动能在中国一边。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一个急剧腾升的强国。大为增强的国力,使中国更加坚定了自信和抱负。中国内外发力,争取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全球治理的某些问题领域参与引领甚或单独引领,实现在亚洲大陆以及发展中世界的经济和外交优势,大致取得在西太平洋的对美战略和军事优势,进一步地,对第一至第二岛链之间的战略空间的控扼能力愈益被视为必要。回顾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三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态势和政策, 对未来中美关系应做好准备应对可能的疾风暴雨。
关 键 词:中美关系 中美博弈 战略博弈 中国战略 亚太地区 南海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 邮编:100872)
从传统安全观到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安全观的演变、成就及世界议程
王明生
内容提要:基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中国的安全观经历了由专注于军事和政治安全的传统安全观,到涵盖经济、文化、环境等更多领域安全的非传统安全观,再发展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变。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科学、发展的安全观,全面、整体、系统的安全观,辩证、包容的安全观,人民至上的安全观,全球视野的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超越传统安全观和非传统安全观的局限,综合性地考量传统和非传统的多重安全因素,促进了国家安全事业的巨大发展,推动了国家安全能力的全面提升,拓宽了国家安全理论的研究视野与实践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世界议程贡献了中国方案,全球安全倡议则为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的国际安全合作指明了方向。
关 键 词: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 传统安全观 非传统安全观 国家安全战略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安全倡议 世界议程
作者简介:王明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副教授(北京 邮编:10003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我国公安机关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研究”(编号:19BSH033)
“垄断”与“共享”:美国延伸核威慑的亚欧差异
顾 全
内容提要:对外实施“延伸核威慑”,是美国建设和维系同盟的基础工具,但在不同地区的实践模式却有显著差异。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美国为解决在欧洲开展延伸核威慑遭遇的“可信度”缺陷难题,逐步构建起北约“核共享”机制。在同期东亚的延伸核威慑中,美国不仅未向日韩推介类似方案,反而继续固守“核垄断”模式。日韩与美国相对更大的权力差距、关键时期缺乏重大危机,是妨碍美日和美韩同盟建立北约式“核共享”的两大主要因素,而前者更具决定意义。美国在冷战后从东亚撤出所有陆基战术核武器,关闭了日韩争取“核共享”的机会之窗,但在如今全球变局与地区秩序加速演进的大势下,不能完全排除美国未来大幅改造东亚延伸核威慑模式的可能。
关 键 词:美国 美日同盟 美韩同盟 欧洲盟国 延伸核威慑 核垄断 核共享
作者简介:顾全,南京师范大学东亚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南京 邮编:21002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日本‘非对称制华’海上战略研究”(编号:20YJCGJW001)
《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和适用展望
高 寒
内容提要: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在正式施行40周年之际完成了第二次全面修订。本次修订是对该法中过往存在问题的一次集中调整,同时也融入了大量我国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考和实践,包括在总则方面正式引入风险预防原则,拓宽了法律域外适用的范围,创造性地完善了海洋生态保护和其他分则规定,并针对国际海洋治理的热点事件做出了合理的回应。但该法的适用依然需要更多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支持。总体来看,该法的修订为我国环境立法的改革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将成为我国倡导和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海洋环境治理的重要法律基础。
关 键 词:海洋环境保护法 海洋环境保护 风险预防原则 法律域外适用 建设海洋强国 海洋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高寒,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武汉 邮编:43007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
海洋空间的“领土化”构建与实践——以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干涉行动为例
周诗仪
内容提要:随着海洋与人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控制人类海上活动的必要性,令海洋空间的“领土化”成为难以避免的趋势。主流话语开始从将海洋描述为无主之地,变成倾向于为扩大公共权力对海域控制的做法辩护,为海上力量投送和海域管控编织正当理由。由此,产生了一定的海洋空间“领土化”,国家从规范功能的角度逐渐控制海洋空间,将公共权力投射至领海和管辖水域外的海域。塑造符合自身利益需求的地区规范秩序,并在实践上强化地区军事力量投送,这两种海洋空间“领土化”扩张方式,鲜明地体现在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干涉行动中。中国需在南海促进建设更有效的海洋治理体系,扩大行为规范塑造和海洋新秩序建设上的话语权,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发展利益。
关 键 词:海洋空间 领土化 海洋治理 南海 行为规范 美国海岸警卫队 干涉行动
作者简介:周诗仪,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助理(南京 邮编:210093)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研究”(编号:20JZD060)
国际战略传播:日本的理念、能力建设及启示
吴 限
内容提要:日本的国际战略传播建构以推进体系机制建设和强化传播能力为中心,旨在提升与安保战略的适配度,强化舆论战、思想战能力,维护国家利益、塑造国家形象,进而推进其价值观外交。日本国际战略传播能力、传播生态及其体系机制构建的关键,是建立一套由首相官邸领导和外务省主导的能够充分培养外宣人才,承接官民两轨外宣渠道需求、增容社交网络资源,广域多维、高效协同的现代传播体系。其策略为有效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以及文化符号系统,实施分众化、在地性和植入式传播,以宣传日本的政策主张、文化魅力等,塑造有利日本的文化心理和国际舆论环境。日本加速构建国际战略传播,推动其传统外宣向主体性、主导型外宣转化,实现外宣战略、外交战略和国家战略三位一体的转变。
关 键 词:日本 国际战略传播 传播理念 传播体系 传播生态 新媒体
作者简介:吴限,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中日社会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 邮编:10000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战后日本历史进程与国际影响力研究”(编号:22VLS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