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共识网
作者:周雷,紫金传媒智库、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双聘研究员
在8月15日现场考察屡遭抵抗和抗议的缅甸莱比塘铜矿之前,我对它有两个错误的印象:第一,我认为这个铜矿矿山处在一个与市区隔离的山区和茂盛林区——事实上它与农民的居住区相连,而且虽然矿区面积较大,整个开矿的周边遍布广袤的农田和乡村公路;第二,我认为铜矿周边会形成了一个类似中国开矿区的卫星城镇,从超市、五金店、餐馆、日用杂货店到医院、文化用品商店、农贸市场、理发店等,但事实上铜矿周边的主要服务设施还是实皆省蒙育瓦县萨林基乡的主体城区。
等我走进莱比塘铜矿的厂区现场,看到的是几乎是小型湖泊和中型运河式样的浸料池和硫酸槽,再就是漫天黄土当中的厂房区和厂区运输通道——厂区的绿化和环保设施明显不足,远看厂区已经有几座山顶整体削平了,厂区内部的建筑基本上只能满足最基本的日常需求,没有任何设计可言,可以想像这些矿在开采完毕后,各种工程废置荒废的残败样子。
以上的两种印象对比,让我们开始思考中国海外投资模式的两条主要反思路径:中国的海外投资项目,如果是处在自然区域或人迹较少区域,应该最大减少自然环境的破坏,并进行及时的开挖自然恢复;如果是处在农业、半农业或城镇毗邻区,其实开矿的过程就应该考虑更多的人的因素,要以建造一个新的可持续城市或街镇的思路来建厂开矿,在挖矿的同时,能不断“回填”中国的文化之矿(cultural assets)。前者属于工业景观设计、文化输入型工业、工业和后工业美学,后者属于矿业经济带动的城镇圈建设、居民生计、多形态生态区域、多族群文化融合和再造。
莱比塘铜矿开发者之一的万宝矿业大门门口是一个简陋的交通转盘,在没进入工厂大门之前,首先得穿过十余名警力监控的岗哨和铁丝网栅栏——因为采访当日可能发生示威游行,我和研究同事进入厂区之后,铁栅栏关闭,警察严阵以待。这基本上成为莱比塘铜矿的开发常态,经常在争议、抗议、异议中不断进行,步履维艰。
投资区域的人文和生态环境综合考量
进入万宝公司的厂区,裸露黄土地面的工厂地面,两边围栏上写着两句中国人都熟悉的标语: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只不过在缅甸就写成了中缅双语的形式。这里的宿舍区主要是铁皮屋顶的板房,厂区设施是国人都很熟悉的粗犷豪放风格,各种砖块、土方、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公允而论,这里的厂区文化和设计水平,仍然是中国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
中国的海外投资多半有这样的问题,一个庞大工程被拿下之后,开始进入各种大大小小的供应商和现场施工团队,这也带来缅甸人对中国投资者的第一种异议:中国投资者看不起当地人,很少投资当地人的技能和生计培训,虽然对一些涉及项目地搬迁的村民有招工承诺兑现,但是每户只有一人有工作,而且是低技术的苦力;大部分的工程负责人、包工头、中层管理都是以中国自带和通过各种网络关系笼络的中国人团队。
因为远在异国他乡而且生活条件不佳,中国企业自己的工人往往没有办法带自己的家庭一起工作,更不要说为项目所在地提供从医疗、教育、环保、文化设施等一系列服务和产业机会。
万宝厂区斜对面的小高餐馆,里面的老板操着流利的云南话和普通话,卖着各种中国菜品,还有娃哈哈、营养快线、金六福、旺旺、郎酒等一系列中国三线城市饮食店的标配食品和饮料,各种写着中文的包装箱和包装袋就随意仍在路旁。小高餐馆的水池——用于日常洗漱、洗菜,甚至用于烹饪,已经结了一层层厚厚的底层水垢,表面上漂浮着灰尘、鸟毛。
当地的另一个缅甸村民说万宝的开矿的确存在一些环境问题,例如爆破和工厂运行带来的噪声,水源污染,开放式的开采和绿化不够,造成旱季漫天的扬尘;部分村民反映,因为大量使用硫酸湿法炼铜,造成部分小气候下的酸雨污染,因为厂区广大,部分草场和农田被污染,有多起牛羊误食而导致死亡的案例。
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因为万宝矿区的农业、手工业、城市发展、都市文化、教育水平都较为落后,这些特征容易被中国的投资者认为是落后、原始和破败,因此在日常的投资中轻视和漠视当地文化,并容易以钱来说话——觉得我只要带来税收收入,就是对当地最大的贡献。
但是从整体的亚洲发展和综合优势来看,缅甸的这类区域事实上仍然存在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慢食耕作、永续农耕、景观农业的可能性,缅甸的后发优势如果有技术、设计、产业、资金、人才支撑,其实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而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万宝矿业基本上只能完成比较初级的矿业开发和粗放型矿业经济的传统路径,它无法将周边的农业与厂区的生态治理、厂区员工的日常饮食和农产品需求供给结合起来,也无法通过企业办社会的传统方式,用矿业开发带动周边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设施改善。因此,难免在日常开发和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受到需求在不断发展,期望值在不断提高中的周边村民的抗议影响。
景观式工业和收益多元化——中国海外投资的另一种思路
不管是矿业还是水电,这些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质和生产资料的行业,不管在哪一个国家,都是必备品,对于整体贫穷落后的缅甸来说,它自然更需要。但是,因为东南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除了中国之外,日本、美国、德国、越南、新加坡都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工业开发、基础设施提升和民生改善的服务和资本。在这种情形之下,中国需要更清楚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经验优势,要首先吸取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工业化经验基础上,对中国的海外资本投资和文化走出去进行更宏观的设计,而且关键在于这个设计需要聚集中国高校、智库、咨询公司、工业力量、民间组织、中国人力资源、中国周边跨界民族文化资本等综合优势,不应该把这个重大任务放在任何一个公司和部分之上。
与其他的世俗型社会不同,缅甸是高度佛教化、意识形态化、相对封闭的农业型社会,但是它在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努力和抱负上具有强劲发展态势,加上缅甸与中国直接接壤,许多地方的缅甸人甚至直接拥有中国身份证,这种华缅不分的文化融合是独特的发展情境。
因此,中国在这一区域的投资要有更为综合、长远、务实、利益综合化、收益最大化的设计,海外投资是个百年大计,不是一锤子买卖,它会整体影响中国在这些东南亚近邻当中的文化认同、政治亲和、经济互动、区域融合的态势,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具体的生产力和经济利益流动和互动。
具体到莱比塘铜矿,如果它的开发和运行能充分和当地的民生需求结合,在开发建设铜矿的同时,能够与当地的村级公路升级、村庄排水和治污,甚至社区化污染治理结合,它就为矿厂周边的改善提供了基础,这本身也是商机;厂区在解决自己工人的教育、生活、医疗、卫生、文化需求的同时,能将这个区域的信息化建设、城市规划、教育设计融合到厂矿的年度社会文化适应项目中来,它也能在带来附属收益的同时,解决自己的厂矿发展需求;在开发初期就要思考资源枯竭式城市的问题,然后在发展初级采矿和冶炼的同时,为当地孵化各种周边性工业和产业,既可以减少工厂的运行成本,增加自己的海外资产安全,又可以为下一轮的投资积累更多口碑。
在距离万宝主厂区车程20分钟车程的废料坑——当地缅甸人称之为老矿废墟。目前的区域是半军事化管理,封土堆积出若干个矿坑,而不管是生产性厂区还是这类已经半枯竭的后工业区域,都要设计综合治理的农业、工业、民用设施来还原一个新的莱比塘。而不能是不断给反对中国资本的势力,提供一个个具体的负面案例和证据。把市民、农民、工人、海外华人族群、本地缅族和少数族裔等群体的利益都考虑在内,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经济利益机制,通过良好的设计和落地技术来实现最佳效果。
实践将证明,谁能够最大程度完成上述需求,不仅是中国新型海外文化融合性投资的未来方向,而且是中国周边利益整合和文化型外交的基本前提。
(来源:《共识网》 2016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