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陆航) 9月23-24日,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的“ ‘一带一路 ’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来自美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泰国、埃及等国家的学者代表与国内3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围绕“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历史、现状与前景瞻望”、“ ‘一带一路 ’语境下的中外合作”、“‘一带一路 ’的历史文化记忆”、“全球化与‘一带一路 ’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多学科视角”、“‘一带一路 ’与双语教育及文化建设”、“‘一带一路 ’语境下的语言与跨文化交际”、“‘一带一路 ’语境下的翻译研究”等议题,以多学科及跨学科视角,面向全球化与“一带一路”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共同探讨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与走向。
当下的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被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同时,我们又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一带一路”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给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中央文史馆馆员、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认为,今天的“一带一路”不是历史再现,而是一种创新,是更为全面的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来,相关合作稳步推进,成果初现,“一带一路”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哈萨克斯坦是国家主席习近平阐述“一带一路”思想的第一站。哈萨克斯坦哈中国际学院校长Talgat Mamyruly(塔勒哈特 马木尔)在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受到习主席接见。马木尔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亚国家及其公民带来了联接和发展。在日益全球化和无国界的当今世界,哈萨克斯坦将此视为国际关系的模板。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Malik Azhar Ellahi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一带一路”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崛起的亚洲与发展中的非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跨大陆贸易网络。亚欧非的城市和人民将通过港口、数字网络和其他基础设施联结起来,这有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变对抗为合作,化干戈为玉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南京大学丝路文明研究所所长于文杰教授告诉记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也正是这种特质,实现了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成就了雍容自在、大气浑然的中华民族、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国气象、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文化经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互通互利、实现共赢,然后才能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于文杰说。
正是文化的差异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容性的实现提供了契机,“一带一路”倡议所秉承的“共同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等理念均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刘成富认为,“和”的理念应用到国际关系中就是“和平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因此,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全世界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本次会议由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西北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处、学科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7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