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4年第6期目录

发布者:韩笑发布时间:2024-11-27浏览次数:10


2024年第6期

-亚太热点透析-
论构建普遍安全的世界:必要性、路径及中国的贡献 / 江时学
制度性权力场域下的大国博弈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 岳圣淞
-区域安全探讨-
美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政策、逻辑及其安全效应 / 葛汉文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日本政治信念的变化与安全战略调整 /  
-海洋动态观察-
人文性海洋资源及其战略运用——海洋强国建设的演进探析 /  
国际海洋法对陆源放射性污染的规制效果——基于“气候变化案”影响的讨论 / 张诗奡
-国际政经聚焦-
中日韩合作的结构性解读与战略再定位 / 张暮辉
------------- ◇-------------


论构建普遍安全的世界:必要性、路径及中国的贡献

江时学
内容提要:构建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符合人类社会的远大目标。这一理想的实现,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有的放矢地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努力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旗帜鲜明地抵制“泛安全化”倾向,大力推动南北合作,积极应对贫困问题,加强安全学研究等。中国为构建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不仅提出了多种理念和倡议,贡献了中国智慧,而且还坚守承诺,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在践行理念和落实倡议的过程中躬行实践,在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的过程中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大国担当。

关 键 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普遍安全  安全  国际安全  国家安全

作者简介:江时学,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 邮编:20044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学研究”(编号:18ZDA170)


制度性权力场域下的大国博弈与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岳圣淞

内容提要:中美战略博弈的持续深化,使得制度性权力成为国际关系行为体实现自身战略目标、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际体系稳定运行的核心关切。通过对国际关系中制度性权力认知的学理性溯源,并结合对历史上大国竞争中制度性权力互动行为的分析发现,主流范式对制度性权力的运作机制认知存在明显不足,对中美战略博弈背后制度性权力流转的重要影响缺乏应有的关注。话语权力是支撑制度性权力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也是制度性权力实践的重要手段。作为尚处于崛起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应充分认识到制度话语权对中国实现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并围绕话语权力的获取展开积极的理论与政策探索,为实现自身发展营造正向的国际制度环境。

关 键 词:制度性权力  大国博弈  中美关系  国际制度  话语权  中国对外政策
作者简介:岳圣淞,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 邮编: 10000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政治修辞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编号:20FYB028)、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中国周边研究”(编号:2023DFYSQQY01)


美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政策、逻辑及其安全效应

葛汉文

内容提要: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主导、为创造和维护国际和平实施的重要政策工具。美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缔造者和重要参与方之一,其政策态度往往决定了后者的使命、规模、运行与成效。1948年以来,美国相关政策经历了阶段性摇摆和选择性参与过程。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之争、力求“规制、主导”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倾向与实际影响力下降时企图“抵制”多边行动的矛盾,以及美军对参与维和行动的认知与其认定的“核心使命”存在背离,是美国政策出现重大起伏的内在根源。随着“大国竞争时代”到来,美国相关政策将继续受制于上述数组矛盾而波动摇摆,联合国维和行动很可能成为美国“战略竞争”的新战场,恐将再度陷入类似冷战时期的低潮局面。

关 键 词:联合国  维和行动  美国  大国竞争  安全效应

作者简介:葛汉文,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前联合国西撒哈拉特派团军事观察员(南京 邮编:21003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军事学重点项目(编号:2022-SKJJ-B-105)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日本政治信念的变化与安全战略调整

陆  伟
内容提要:日本对外政策制定立足于国家战略利益目标确定、国际环境判定以及对对手威胁界定的基础之上。决策的判断依据与政策手段的选取,受到政策精英政治信念的影响。以乌克兰危机为契机,日本政策精英的政治信念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征。对日本政府关于安保政策的官方文件的操作码指标进行测算,证实了日本政策精英的政治信念在岸田时期已进一步显示出消极和悲观的强现实主义色彩。哲学信念重新界定了日本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塑造了日本的风险偏好,工具信念则改变了日本政策手段的选择,使得激进性、冒险性和进攻性共同构成了日本安全战略大转向的显著标志。
关 键 词:乌克兰危机  安全战略  日本政策精英  政治信念  操作码分析
作者简介:陆伟,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上海 邮编:20009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后日本战略文化的转型与我国的对策研究”(编号:18BGJ049)


人文性海洋资源及其战略运用——海洋强国建设的演进探析

王  旭
内容提要:海洋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海洋强国的基础支撑。海洋资源可分为自然性海洋资源和人文性海洋资源,后者由前者转化而来,包括海洋国家身份建构、制度性权力、外部信任预期三要素。战略性运用人文性海洋资源需要处理好国家战略与海洋战略、战略性与具象性、内部发展与外部话语这三对关系。在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自然性海洋资源率先得以挖掘运用。当前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对海洋强国建设的影响凸显,中国需要进一步重视人文性海洋资源并强化其战略运用。具体是,兼顾内外,知行合一,建构战略性与具象性相统一的海洋国家身份,阐释宣介好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积累制度性权力,强化外部世界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信任预期。
关 键 词:人文性海洋资源  战略运用  海洋强国建设  身份建构  制度性权力  外部信任预期
作者简介:王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北京 邮编: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权力变迁视域下美英对二战后世界海洋秩序的塑造研究”(编号:20BGJ046)


国际海洋法对陆源放射性污染的规制效果——基于“气候变化案”影响的讨论

张诗奡
内容提要:陆源放射性污染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国际法碎片化问题的制约。“福岛核污染水”问题,折射出防止陆源放射性污染问题的国际法规则局限性。这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否适用“预防原则”以及是否可以引述外部规则等问题有关。国际海洋法法庭在“气候变化案”咨询意见中对上述问题有所触及。“气候变化案”自身在程序合理性与合法性层面存在瑕疵,但其法律论述可能影响未来海洋法规则实践的发展。该案实体部分针对“预防原则”与外部规则的解读,对于“福岛核污染水”问题提出的有关防止陆源放射性污染的国际法规则挑战具有潜在影响。基于“气候变化案”的逻辑,以“福岛核污染水”问题为对象进行推演,有助于预判未来陆源放射性污染相关国际法规则的效力演变。
关 键 词:气候变化案  福岛核污染水  海洋法公约  国际核法  海洋环境
作者简介:张诗奡,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研究员(南京 邮编:210023)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2024300116)


中日韩合作的结构性解读与战略再定位

张暮辉
内容提要:1999年以来中日韩合作已走过25个年头,其间充满曲折。近年来,国际关系学界越发关注“小多边主义”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塑造作用,而中日韩合作则构成了这样一组小多边框架。虽然三边合作模式存在灵活、高效等优点,但也存在一系列内部结构性弊端。具体来说,中日韩合作的脆弱性来自双边性的过剩与多边性的不足:三国往往倾向于通过双边外交进行协调和谈判,导致中日韩合作的收益被双边模式稀释和抵消;同时,双边冲突往往“溢出”至三边关系,导致中日韩高层会晤屡屡中断。未来中日韩合作需要进行战略上的重新定位,应聚焦于中日韩存在广泛共同利益的“弱政治领域”,坚持其“多边性”,特别是在双边关系发生摩擦时,通过三边外交协调实现对双边关系的重塑。
关 键 词:中日韩合作  三边框架  双边外交  区域合作  小多边主义  战略再定位
作者简介:张暮辉,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系副教授(首尔 邮编:03063)
基金项目:韩国研究财团人文韩国(HK)研究项目“开放的东亚,人文韩国的愿景”(编号:NRF-2018S1A6A3A0102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