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  石话石说

重点实验室举行第二十二期“石话石说”——“离子探针技术及应用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0-10-12 浏览次数:19

离子探针是指利用气体产生的离子轰击样品表面,对激发出的二次离子进行化学元素及同位素成分分析的仪器。目前,大型离子探针能够分析元素周期表中除稀有气体以外几乎全部元素及其同位素,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天体化学、造山带形成过程和地球深部动力学、超大陆循环、超大型矿床成因机制和成矿模式等。目前,南京大学的离子探针仪器已经到货,即将进行仪器安装。

20201010日上午,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第22次 “石话石说”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多位离子探针领域相关专家,在朱共山楼与我院师生一起聚焦离子探针在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应用前景、发展趋势等多方面的问题。受邀专家包括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离子探针实验室李秋立研究员和刘宇高级工程师、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离子探针实验室夏小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高剑峰研究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唐铭博士、以及南京大学张爱铖教授。本次“石话石说”研讨会由王孝磊教授主持,本院近50位师生参会讨论,沈树忠院士出席研讨会。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夕生教授致辞,他对各位出席会议的专家表示感谢,向与会专家和师生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石话石说”学术研讨会的特色和定位,倡导引导性发言+畅所欲言的学术讨论形式,希望借助此次讨论深化离子探针仪器的技术研发,促进南京大学离子探针实验室的建设。

四位与会专家围绕研讨会的主题做了精彩的引导性报告。李秋立研究员从国际上主要的几种离子探针开始讲起,介绍了离子探针的基本功能、主要特点和应用范围等,重点介绍了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浮雕效应、基体效应、光轴效应、位置效应和选择效应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刘宇高级工程师重点关注离子探针的发展趋势,介绍了离子探针的图像化分析、离子探针开展流体包裹体等液相样品的分析方法开发、如何降低普遍存在的基体效应的关键技术等。夏小平研究员主要介绍了离子探针在锆石水含量分析的开发和应用,从自制专用超大液氮罐和锡合金制靶、研发矿物标样等多个维度详细阐述技术细节,并且提出S型花岗岩中锆石较A型和I型花岗岩中锆石明显贫水的初步规律。张爱铖教授介绍了离子探针在行星科学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天体科学领域的广阔前景,并且提出在我国探月工程中应该发挥我院离子探针的作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在每个报告结束后与会的师生都与报告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互动。徐夕生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国内离子探针仪器的技术合作和开放共享。

研讨会结束后,参加讨论会的老师和同学普遍反映石话石说的研讨会形式特点鲜明,效果明显,有别于常见的介绍自身成果的学术报告会,可以就感兴趣的话题开展更加充分的学术讨论,学到了很多东西,报告内容使他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李秋立研究员在作报告


刘宇高级工程师在作报告


夏小平研究员在作报告


张爱铖教授在作报告


会议现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