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导。
任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79年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进修一年;1988年获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在联合国大学冰岛地热培训部进修;1993年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学习;1996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Albany 分校做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理事,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和石油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学历
请在此输入内容
社会任职
请在此输入内容
获奖及荣誉
请在此输入内容
主要教学情况
研究生课程:地球物理专题,地震学,地震地层学,深部构造与地球动力学等。
研究方向
以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岩石圈(重点研究含油气盆地区)深部构造、热结构和地球动力学过程。 近期主要课题有“中国叠合盆地深部热体制和热史反演”(973项目子课题),“天山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的宽频地震台阵观测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科研情况
以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岩石圈深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过程。 近期完成的或正在承担的课题包括了HQ-13地学断面的地热研、塔里木盆地大地热流岩石圈热结构和热演化、塔里木盆地深部构造特征、下扬子区岩石圈热结构和热演化、胜利油气区上地幔各向异性与地球动力学、莺歌海盆地构造几何学和动力学等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专题等。1990年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获高等院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研究奖二等奖;1996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代表性论著
塔里木盆地大地热流密度分布特征, 地球物理学报,38(6), 381-387, 1995.
塔里木盆地岩石圈热结构流变学特征, 地球物理学报,39(5), 794-803, 1996
渤海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科学通报,2002,47(2),151-155。
中国东、西两类盆地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中国科学(D),2000,30(增刊),116-121。
济阳坳陷大地热流分布特征,中国科学(D),2003,33(4),384-391
其他(可改名)
请在此输入内容或粘帖其他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