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28 浏览次数:142
为揭示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成岩成矿与构造演化机制,深入探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演化和成矿机制研究,“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0月14日下午在朱共山楼513会议室召开了第十四期“石话石说”研讨会。本期研讨会围绕“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与中国东部成岩成矿”这一主题进行详细探讨。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献华研究员以及重点实验室于津海教授、张岳桥教授和倪培教授作引导性报告。我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汝成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教授以及实验室的主要骨干成员出席会议并参加了讨论。
李献华研究员以“平板俯冲”模式十年回顾”为题,回顾了华南“平板俯冲”模式的历史和主要的观察与思考,结合当前新的研究数据和结果,提出了进一步的展望。与会的老师和同学围绕平板俯冲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于津海教授以“古太平洋俯冲何时影响华南?”为题,从岩浆记录、盆地演化等方面找寻证据,提出古太平洋俯冲在早石炭纪开始已有岩石记录,在晚三叠-早侏罗纪发生转折。张岳桥教授以“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构造响应”为题,从燕山运动的分期、构造格架,并列举具体的实例,结合华南地块深部构造特征,来具体探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在华南构造方面的影响。倪培教授以“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华南燕山期铜金巨量堆积”为题,从中国铜金矿床的分布特征和东南沿海的大火成岩省的特征入手,着重探讨了钦杭成矿段北东段与武夷成矿带的铜金成矿成因及其特征。四个方向的精彩学术报告引发了与会老师和学生的强烈反响,从岩石、矿床、构造等多个方面,大家对于古太平洋板块对华南影响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交流。
与会的专家和老师们都一致认为,关于古太平洋俯冲及其对中国东部的影响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需要结合最新的研究手段和多方位的分析,深入思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创新,才能开创地学研究领域的新局面。在与会师生们的热烈探讨中,此次“石话石说”研讨会落下了帷幕,取得了圆满成功。王汝成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王孝磊教授召集了此次研讨会。
第14次“石话石说”研讨会现场
李献华研究员在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