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  石话石说

重点实验室第十七期“石话石说”研讨会聚焦“极热事件与全球变化”

发布时间:2018-12-14 浏览次数:200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被认为是引起当前全球变暖的主因。地质历史时期的极热事件为我们认识和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提供了可供借鉴和对比的科学依据。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第17 期“石话石说”研讨会聚焦新热点,以“极热事件与全球变化”为主题,于12 9 日上午在朱共山楼A205 会议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校内海**家家师生共约40 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是在沈树忠院士的倡议下,由胡修棉教授进行召集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David B. Kemp 教授、黄春菊教授,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Micha Ruhl 助理教授,暨南大学姜仕军教授应邀参会研讨。我单位沈树忠院士、胡修棉教授、李永祥教授也做了精彩报告。实验室相关研究方向的主要学术骨干和研究生与会。 

会议伊始,胡修棉教授做了简短的引导性报告,从全球变暖现状入题,介绍了地质历史时期极热事件的前世今生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等方面可能的启示。南京大学沈树忠院士做第一个学术报告。他从地质历史时期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为引子,系统展示了二叠纪末(~252 Ma )重大生物与环境变化方面原创性的、丰硕的研究成果,着重强调高温对此次灭绝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早侏罗世Toarcian 早期(~183 Ma ),大量CO2  释放到大气- 大洋系统中,引发全球急剧变暖,Kemp 博士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锇同位素探索大陆风化作用的原理与方法及最新研究成果;Ruhl 博士介绍了利用天文旋回地层的方法限定Toarcian 早期大洋缺氧事件的发生时间,并且与Karoo-Ferrar 大火成岩省喷发建立了成因联系。李永祥教授集中展示了我国西藏海相剖面获得的白垩纪中期大洋缺氧事件(OAE2 ~94Ma )高精度的天文旋回地层和氧化还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天文轨道周期对OAE2 成因的触发机制。 

下半场开始,姜仕军教授简要介绍了始新世早期极热事件,介绍了这些极热事件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黄春菊教授在介绍天文旋回理论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如何利用旋回地层学研究深时重大气候变化,并对我国旋回地层与全球变化研究进行了展望。胡修棉教授的报告,以地质历史时期五次极热事件为分析对象,提出了两种不同特征和成因类型的分类方案,并将这些极热事件和人类世全球变暖进行对比分析,做出了合理的推测。论坛最后,沈树忠院士进行了简短总结,他说,此次研讨会聚焦极热事件,抓住了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跨越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时代,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他还呼吁,今后可以对深时气候的“极冷事件”、“缺氧事件”等进行专题研讨。 
   
此次“石话石说”学术论坛关注地球和人类面临的热点话题,吸引了校内外众多老师和研究生们的参与,并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与会的老师和研究生们反映,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报告人精心准备,使参会师生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沈树忠院士在做报告


  

会场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