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  石话石说

重点实验室第十八期“石话石说”研讨会聚焦“伟晶岩型矿床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6 浏览次数:241

花岗伟晶岩矿床赋存丰富的锂、铯、铷、铌、等稀有金属战略资源,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科技、新型材料等领域,这些资源的供给是2025中国制造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第18期“石话石说”研讨会聚焦“伟晶岩型矿床成因”,于201919日上午在朱共山楼A513会议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研讨会由汪相教授进行召集,中国地质科学院刘琰副研究员、我实验室吴昌志教授和汪相教授分别做了精彩报告。实验室相关研究方向的主要学术骨干和研究生与会。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倪培教授代表实验室致辞,并指出“伟晶岩型矿床成因”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战略资源价值。

1吴昌志教授在做报告

研讨会的上半场首先由我实验室吴昌志教授以“东天山天河石花岗岩的演化过程与动力学背景”的报告开始。他首先介绍了我国铷资源的现状,指出天山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铷矿分布区。然后,以东天山的白石头泉岩体为例,介绍了天河石花岗岩及其伟晶岩的地质特征,从而揭示出天河石伟晶岩是花岗岩浆高度分异的产物。最后,推测整个天山造山带中铷矿带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背景,为今后找矿勘探提供了指导性方向。中国地质科学院刘琰副研究员作了“川西北雪宝顶W-Sn-Be矿床矿物学特征形成机制”的精彩报告。通过展示他带来的极其漂亮的白钨矿、锡石、磷灰石、白云母、绿柱石、萤石等巨晶的手标本和照片,了解到伟晶岩形成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最后,通过多种定年方法,确定了雪宝顶伟晶岩形成于早侏罗世(182-196 Ma)。

2中国地质科学院刘琰副研究员在做报告

3汪相教授在做报告

研讨会的下半场,汪相教授全面介绍了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的主体——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通过阿拉尔复式花岗岩体及伟晶岩的岩石学和锆石学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成岩成矿机制:超大陆的形成过程伴随着同碰撞花岗岩和碰撞后花岗岩的定位,而后者正是伟晶岩型矿床的成矿母岩。该模型不仅具有矿床学意义,也具有岩石学和构造学意义,值得在伟晶岩型矿床的成因研究中引起重视。

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围绕三个引导性报告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从不同角度探讨有关科学问题,分享自己的见解。此次“石话石说”是该系列研讨会首次关注伟晶岩及其稀有金属矿床话题。与会的老师和研究生们普遍反映,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报告人精心准备,使参会师生大开眼界,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