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21 浏览次数:312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8年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本次国家科技奖励共评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1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参与的1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徐夕生教授代表项目组领奖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研究成果由周新民教授、徐夕生教授、王汝成教授、舒良树教授、于津海教授等老师完成,团队的研究围绕“华夏地块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研究”这一主题展开。华南花岗岩以多时代、出露面积大、盛产钨锡铌钽等金属矿产为特色。该获奖项目选择花岗岩分布最密集、成因最复杂的华夏地块为突破口,首次阐明了印支运动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折关系,建立了华夏地块中生代花岗岩-火山岩成因的消减-伸展新模式,辨识了花岗岩形成的主要“物源”与“热源”,揭示了稀有金属花岗岩岩浆-热液演化的成矿规律。该项目8篇代表性论文被SCI他引1400多次,研究成果在全球花岗岩成因及大陆地壳演化研究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院倪培教授参与,南京大学作为第三报奖单位,由国土资源部推荐,中国地调局牵头(严光生、吕志成、舒斌、庞振山、韦昌山、赵财胜、颜廷杰、薛建玲,倪培、张志辉)申报的“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创建了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方法体系,填补了国内外深部找矿预测理论的空白,首次提出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概念,构建了我国25种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研发了四种深部找矿关键技术,创建了适合矿区复杂条件下深部找矿的技术体系,突破了2000米找矿技术瓶颈,探获大中型矿床125个,实现了深部找矿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花岗岩成因与成矿机制一直是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此次获奖的六位科研人员(包括已退休的周新民教授)均是我实验室的重要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他们围绕这一主题,立足中国大地,扎根华南20余年,坚持不懈探索,完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成果,培养了一批批科研骨干和青年人才。此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对参加项目科研人员的最大褒奖和鼓励,也是对我实验室发展的极大的鼓励和促进。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围绕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和学科前沿,在重要科学领域深入探索,为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