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吗?”“没有!”
“那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没有!”
这个班级学生貌似“佛系”的回答是辅导员老师早已习以为正常的“标准答案”,而当我们去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大学“成绩单”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回答的确是他们的“正确答案”。
备战篮球3V3城市挑战赛……第一部50万字的网文小说已经售出版权,再动笔写两部……买来的服务器用得不舒服,自己搭建一个服务器……买了几款面膜,比较一下哪个更适合男孩的皮肤……这些在别人眼中随随便便就能Carry大学生活的“大咖”都来自同一个班级—自动化1609班,他们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郎世俊实验班。
“郎班是学校‘树梁计划’创建的首批实验班,用我国自动化教育的开拓者郎世俊先生的名字命名,从2013年开始,到他们已经是第四届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光红说。
实验班,顾名思义,是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班级,这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学生接受能力的考验。
“我们班同学都很努力,晚上十二点之前睡觉的人都很少,大部分人都是一点两点才睡。”学生王安妮说。
学生华晓强表示:“实验特别多,有些课是用双语或者是纯外语上的,而且每年都会有一个专题设计答辩,感觉像是年年都得做毕业答辩。”
“课时少,但课程内容多,不自学根本不行。李佩哲住院的时候和我们说‘好羡慕你们能上课’,还和医生请假出来做实验。”学生乔中正说。
面对压力,他们没有选择消极逃避,他们异常笃定地选择挑战自我,淬炼自我,充分利用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
“这帮学生上课的状态真不一样,给他们上课,是越讲越有劲儿。”控制系统仿真与CAD任课教师薛定宇教授说。
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深深地感染着教师,教师也竭尽全力为他们寻找更多的资源、搭建更好的平台,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打造特殊的国际短期课程,聘请校外顶尖专家打造创新能力培养类课程,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深化、国际视野不断开阔。
郎世俊实验班班主任、人工智能系副主任潘峰介绍说:“我们在这届实验班开始尝试导师制,院士、长江、杰青,这些大咖们他们都可以选,而且导师那里有硕士、博士、青年教师,相当于选择了一个导师组。”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在这种教学相长的正能量循环中,自动化1609班所取得的成绩自然是出类拔萃:四级100%,六级97%;各类奖学金70余人次,将近20万元;各类荣誉近60人次,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竞赛获奖80余人次。
成绩是最好的证明,但不是最终的证明,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早已习惯了优秀的他们始终把追求卓越作为自己的方向,不断去拼搏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青春没有地平线,他们以不懈怠的姿态不断自我超越,与“郎”共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东北大学正在给出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