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东大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东大 - 正文

[神州学人]刘积仁,善于突围的软件主义者

作者: 佚名 来源:不详 更新日期: 2010-08-30

      2007年,刘积仁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该项科技奖励基金设立的宗旨,就是通过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

  现任东北大学副校长、东软集团公司董事长兼CEO的刘积仁,是一位颇具艺术风格的软件主义者!

  “文革”时期他是工厂工会里的多面手;海外留学归来,他成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应用博士,33岁当上了大学教授,为营造更好的研究实验环境,他选择了下海,从此走上一条商业与学术兼济的道路。他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开发出包括CT在内的一系列国产数字医疗设备,开办3所IT学院和1所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全能型“工人”的人生转变

  如果可以选择,他一定会选择成为艺术家。

  “哎哟,这次上大学我是没希望啦,谁也不认识我,怎么会推荐我去呢?”

  没有人回答,只有咔嚓一下的拍照声。

  “这个背景很棒!我一定要多拍几张。”

  “现在只有你还有这个心情拍照吧?你的人缘好,在工厂里也小有名气,大家一定都会推荐你上大学啊。”

  “嘿嘿!”这个叫刘积仁的年轻人有些得意地笑笑,然后,继续拿着相机拍着。

  这是1976年的辽宁。21岁的刘积仁,正在本溪钢铁厂当工人。然而这个青年的脸上,充满了热情和灿烂的笑容,没有一丝那个年代的“困苦”。他喜欢新鲜事,乐于从事多种工作,被称为全能型“工人”。

  “人生第一份工作给我留下的是美好、愉快的记忆。直到现在,一听到那个年代的老歌,我还是立刻能记起那种每个人都充满激情的感觉。”

  1976年,东北工学院(后改名为东北大学)来到钢铁厂选人去上学。工厂当时选人的原则是,由各车间推荐,谁票多就谁去。

  而最后,刘积仁毫无悬念地以最多的推荐票数,去了东北工学院计算机专业,开始了他全新的人生旅程。

  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

  沈阳的冬天,寒冷异常。风像刀子般刮在脸上呼呼生痛。这是1984年的冬天。刘积仁灰头土脸、头发蓬松地从研究室里走出来,一连好几个月的研究,他没有觉得有多累,只有兴奋,而激励着他的是一位对他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导师——李华天先生。李华天是我国最早从事计算机与网络研究的科学家之一。

      1946年,李先生考取了美国哈佛工程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1950年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和学习条件,返回祖国,参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李先生的一切,深深地影响了他。

  “作为一个导师,他一方面给你指导;另一方面,他会放手让你去做,鼓励你去创造,去超越。”

  这一年,为了更加专注于研究事业,辞去东北工学院副院长职务的李华天居然将自己负责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交给了刘积仁全权负责。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哪个导师会相信一个学生能有那么大的气魄,去承担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可是李先生就会这么做。

  1986年,被李华天推荐到美国国家标准局计算机研究院计算机系统国家实验室留学。走出国门,美国的一切,冲击了刘积仁的思想。而这里的研究气氛,更是感染了他。

  “在美国,我看到,当工业界试图建立一种新的标准时,科研机构就拿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工业界合作。教授和工业界、政府合作紧密,一项科研成果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成为产品,大规模的生产也能推动科研的进一步进行。而在当时,国内科研还不注重成果的实用价值、市场价值,国内高校企业开发出来的科研成果大多束之高阁。”

  “那时我就想,中国人也要改变我们自己的研究与开发的方式,将学术与产业更紧密地结合,将来有一天,我一定也要在中国建立这样一个环境,让中国的年轻人期望在美国才能实现的理想在中国也能实现。”

  博士论文一做完,怀着满腔的热情,刘积仁就马不停蹄地回来了。从美国归来的刘积仁,成为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博士。

  “三个三”下海时的困窘

  1988年的沈阳,似乎并不特别。稀稀落落的电子一条街冷冷清清,并无多少生气。

  此刻的刘积仁正焦头烂额。一心想建研究所的他,一没有资金,二是科研成果没办法以价值形态表现出来,于是他就更没有钱了。

  大学教授的那一点儿工资,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当时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也才筹到3万块。这够干什么?

  刘积仁自己想想,都觉得心里没个底。

  艰难的抉择摆在眼前,要么放弃理想,回归象牙塔,平平淡淡地做大学教授;否则,只有以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去迎接挑战!

  也许是美国的经历大大地刺激了他,刘积仁选择了后者。

  不久,东北工学院网络工程实验室在沈阳南湖岸边的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系正式挂牌。这个借用东北工学院一间半教室,只有3个人、3台微机和3万元资金的研究室,就这样诞生了!这个著名的“三个三”的故事,开始拉开了序幕!

  一次偶然的机会,世界著名的汽车电子生产企业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代表团到中国考察。他们希望找到一个研究团体承接汽车内部的软件系统!

  刘积仁感到好机会真的来了!他向日本客户建议了一个用软件仿真系统开发的方案,从技术的领先程度方面得到了客户的信任。刘积仁向客户开出了他心目中的天价:30万美元!没想到人家竟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反倒让刘积仁有些措手不及。他没想到事情竟会如此顺利,这30万美金也拿得太快了吧?!

  和阿尔派株式会社合作一段时间后,渐渐地,刘积仁意识到,要想把软件产业做大,应该成立一个公司。而现成的合作对象就摆在眼前——阿尔派株式会社!

  这是一个绝佳的合资机会!

  然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教授下海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身为教授的刘积仁,想着手去建立一个公司,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别扭。更别说,此想法一出,引起了学校里很多议论。

  “大学教授办公司,这岂不是不务正业?”一个象牙塔里的教授,似乎连商场的游戏规则都不明白,就想征战商场。也许还有很多人觉得这似乎有些可笑。

  然而刘积仁明白,机会总是稍纵即逝,这次放掉了,下一次就是一个未知数。在这个紧要关头,东北工学院的院长蒋仲乐先生站了出来,他斩钉截铁地说:“大家不要争论不休。我们可以做一个尝试,如果办砸了,我们永远不办就是了;如果办成了,你就让他办就是了。用实践来证明嘛!”

  蒋院长的话不仅统一了学校领导班子的认识,也给了刘积仁勇气和信心。

  于是,在同一年,刘积仁与阿尔派合资,组建了东大阿尔派软件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从此他在“教授”和“商人”双重身份中不停地互换着角色。

  东软的发展之路 

  1992年,刘积仁以中国开发电力、电信业务项目和软件产品为主营业务,成立了开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OPENSOFT)。这意味着东软开始了多行业的经营。

  成立股份公司,东软的员工持股,可谓开了先例。我国到1997年“十五”大才明确提出股份制,股份制改造对于1992年的中国人来说,太超前了!

  在别人看来,刘积仁的想法总是超前而大胆,然而,他对自己所从事的“数字化”事业似乎有着一种敬畏的审慎:“每个美好的数字化世界后面都隐藏着一个个陷阱。它让每个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时时感到压力,似乎每顺利度过一年都值得庆祝。”

  也许每一年的年终总结会是刘积仁最开心的时候,它意味着一年已经顺利过去了。而回忆起当初3个人、3台电脑加3万块钱的创业场景,刘积仁觉得他有自己的原则。

  “第一还是有理想。没有理想,就没有现实。有了理想,有了追求,就会把困难看得淡一些。第二是方法和策略。方法和策略都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创新包括技术和市场模式的创新,而不是去简单拷贝别的企业,东软要创造适合自己的模式。第三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发展。”

  这就是刘积仁的创业之道。

  1996年6月18日,东大阿尔派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专业化软件公司。这对中国的金融界、科技界、教育界都是一次震撼。

  而毫无疑问,在很多人眼里,东软的上市,是刘积仁创造的一个奇迹。

  1997年初,一款可以用于临床诊断的CT机在东软诞生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CT机。

  1998年3月,东大阿尔派数字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99年3月,在数字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一座雄伟、充满现代气息的数字医疗大厦屹立于东大软件园。这意味着数字医疗已然成为东软的基础性支柱产业。

  东软医疗以“5i”制定出了一个数字化医院全面解决方案。这个5i指的是:

  1、Imaging:全数字化医学影像;

  2、Information:全数字化医学信息;

  3、Intelligent:智能检测技术;

  4、Intranet:高速局域网技术;

  5、Internet:实时远程医疗技术。

  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东软医疗以“5i”进一步丰富了数字化医院全面解决方案的内容和框架,将中国数字化医疗事业,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数字医疗是刘积仁的骄傲,也是东软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

  世纪之交的战略突围

  千禧年的中国,似乎并不是东软的财年。在这一年,互联网泡沫崩盘了,东软的业绩一路下滑,股价低迷。东软人的表情似乎不如以前灿烂。

  一直敏感、超前的刘积仁知道,要想办法调整公司的战略,打一场突围战!

  于是,东软的战略突围战,就这样打响了。刘积仁决定带领东软以软件外包为引擎,全面推进东软的国际化进程。

  这场突围战打得似乎格外漂亮。

  东软搭建了三大业务架构——软件与服务、数字医疗和IT教育与培训。

  完成了在国内的战略定位,在刘积仁心中,东软未来的发展目标变得越来越清晰。

  “我们将以软件为核心,在与应用结合方面发展软件与IT服务业,在与制造业的结合方面发展嵌入式软件及其系统产品,形成在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医疗设备、软件与系统产品、IT服务及教育几个领域互动的业务体系,在保持规模持续稳步增长的同时,精耕细作,从战略调整转向战略增长,提升整体效益。”

  作为企业决策者,经过10多年的磨炼,刘积仁应付危机的手段已经很娴熟。

  作为东软的决策者,他有属于自己的原则。

  “第一,你要了解你所做的行业大的发展趋势。如果连这个都不清楚,就相当于在一个森林里找不到自己追求的方向。这个趋势不是小范围,不是你所在的某个地方,而是全球的。看得越远,机会越多!

  第二,注重执行和细节。当你有了明确的方向,要有什么样的策略才能达到你的目标,这值得深思。比如在森林里虽然找到了方向,但是走的路线和方式也需要有所选择,有些人选择得不够好,最终就迷失了。细节和策略对一个企业决策的执行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第三,要发挥集体的作用。一个领导人要把一个团队带到目的地,需要很多人跟你一起奋斗。这样一个过程中,需要建立很好的企业文化,让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精神,跟你一起奋斗。”

  东软是什么?很难说清楚,因为它的业务五花八门。在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的业务系统中,在中国公安部的人口数据库建设中,在中国5000家医院的诊断设备和IT系统中,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点行业和领域,东软的身影似乎又无处不在。

  但是,不管东软销售的是什么,它只有一个核心——软件,只不过这个软件是以其它形式表现,从光盘“灌”到了其他介质中。

  对刘积仁来说,把软件往解决方案、数字医疗和IT服务上演绎,是一件极具浪漫和想象力的事情。

  “如果说软件是一种艺术的话,我们就是演绎软件艺术的艺术家。”

  这个艺术家,刘积仁当得绝对出色。

  2007年12月26日,东软集团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实现了整体上市。

  现在的刘积仁,每天的工作安排十分满,几乎没有时间摆弄他曾经酷爱的摄影、音乐、建筑、绘画等,只能在节假日时开着他的越野车去享受与外界融合的感觉。也许,从艺术里得出的概念,将会是东软实现自我超越的战略原则。

  这就是刘积仁,一个颇具艺术风格的学者、企业家!

  刘积仁,1955年生,辽宁丹东人。现任东北大学副校长、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原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国家“863”计划“306”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审组成员等职。全国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委员。

  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国家“863”计划先进个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要闻推荐
通知公告
媒体东大
东大要闻
学术科研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