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文法学院简介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文法学院在东北大学建校伊始就开启了学术探索之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多年来,文法学院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历史沿革

1923426日东北大学成立伊始设立文法学科,9月开始招生。19291月文科成立文学院,法科成立法学院,19291225日文法两院合并成立文法学院。1931年“9·18事变”后,文法学院师生随同东北大学被迫走上了流亡之路。

19493月,在流亡回归沈阳的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了沈阳工学院。19508月,更名为东北工学院。在东北工学院时期的政治理论教研组基础上先后改组更名的马列主义教研室、社会科学部和社会科学系成为文法学院恢复建立的学科基础。

19933月,在原东北工学院基础上东北大学复名后,1224日文法学院恢复建立。

20147月,文法学院政治经济学学科划入工商管理学院。20149月文法学院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划入新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设置

文法学院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本科专业5个。

其中:

1.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公共管理学。

2.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土地资源管理、城乡公共治理、数字公共治理5个二级学科。

3.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公共管理硕士(MPA)。

4.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专业5个: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法学、新闻学。

文法学院是全国理工科大学中最早获得文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也是全国首批24所具有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公共管理学科为东北大学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原学科和辽宁省“双一流”学科建设国内一流学科,行政管理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研究机构

学院设有民政部研究基地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辽宁社区工作者学院、科技部国家科技政策东北研究中心、教育部科技政策研究战略培育基地、教育部民族地区社区教育与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行为法学会国家与地方治理委员会学术研究基地东北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长三角社会治理实践研究基地、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重点基地辽宁省公共文化研究基地、辽宁民政事业发展研究院、沈阳市工会理论研究基地等高水平学术研究机构。

学术组织

学院基层学术组织共有5个:行政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系、法学系、新闻学系。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机关工作人员17人,非教师专业技术人员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0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31人。

学院教师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项目青年人才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6人,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民政部全国社会事务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1人,辽宁省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1人,辽宁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1人,首批“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兴辽英才计划”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青年英才2人,辽宁省高等教育创新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1人,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人。

在校学生

目前各类在读学生1701人,其中:本科生587人,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287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MPA706人,博士学位研究生100人,留学生21人。

教学成果

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评为国家“双一流”专业建设点;《老子的人生智慧》、《外国民商案例选读》、《社区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文化管理学》等被评为国家级一流课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材体系建设研究》分别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社区管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等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

科研成果

在科学研究领域,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政部全国重大招标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近千项,参与中央和国家、省市多项重要文件和法律法规的起草和政策咨询工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