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以青年之声发时代强音——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系列讲话”宣讲团

作者: 佚名 来源:东北大学 更新日期: 2016-12-30

  “有信仰、有担当、有思想、有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学生学科属性、成长需求和教育规律确定的学生培养目标。学院将学生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将第二课堂作为专业建设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以青年思想家沃苗计划为统领,引领学生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不忘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以青年之声发时代强音。宣讲团依照“理论学习、实践宣讲、研究提升”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依靠“启智阁”书吧、“研习社”、“悦读会”三个抓手,统筹校内、社区、社会三个阵地,落实“贴近受众需要、贴近现实关切、贴近理论发展”三项宣讲原则,不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深入深化深刻。  

  加强学习夯实理论根基

  强化阵地建设,打造理论学习新平台。学院以“研习社”为组织抓手,精抓社团强谋划。成立“研习社”(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社团),精心制定学习目标,认真规划学习内容,充分释放学生学习自主性,有效发挥学生社团的组织优势和资源集聚优势,有力提升理论学习效果。以“启智阁”书吧为空间抓手,紧抓文化造氛围。打造“启智阁”书吧,通过物理空间搭建和书香文化培育,为宣讲团成员提供碰撞思想、启迪灵感、丰富智慧的实体交流平台。以“悦读会”为学习抓手,深抓学习促提高。邀请专家进行交流学习,用大师智慧,开阔成员视野,升华思想高度,优化思维模式,深化知识底蕴。邀请专业老师指导帮读,在读书交流中提升成员理论素养、增进理论认同。

  强化内容建设,丰富理论学习新内涵。学院组织学生加强原文学习,增强道路自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使宣讲团成员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加强经典熏陶,增强理论自信。精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邀请于春玲、金钟哲等老师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等与宣讲团成员进行交流,同时积极利用集体学习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典著作的自主学习,切实使宣讲团成员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加强专业提升,增强制度自信。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牢固知识认知,积极与学院张满胜、李晓璐等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制度认知中开阔思路、把握规律,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切实使宣讲团成员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加强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着力增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围绕《中国文化要义》《中国哲学简史》等文章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并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切实使宣讲团成员坚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积极实践,开展宣讲活动

  信仰领航,开拓校内学院联结新渠道。宣讲团基于信仰领航的信念,注重发挥在广大同学中的重要思想引领作用,广泛开展校内巡回讲。学院学生党支部与软件学院、建筑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1+1+1”支部联动学习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结对共建模式,宣讲团走进支部开展了“习近平五一七讲话”“习近平七一讲话”“周恩来同志谈共产党员自我改造”等主题宣讲学习,充分发挥在学校内部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提高了广大党员的理论认知和理解,充分发挥自身思想引领作用。

  智惠社区,建设学校社区联动新方式。宣讲团依托“智惠社区”项目实现理论进社区,充分发挥理论宣讲服务基层、辐射周边的功能。宣讲团结合“智惠社区”共建工作打造“社区讲堂”,先后走进沈阳糖厂子,尚盈丽景等多个社区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为社区居民进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理论宣讲,累计宣讲受众达到200余人,宣讲深受欢迎,群众反响热烈,广受好评。

  理论之光,打造理论实践联系新特色。依托“理论之光”主题暑期社会实践,宣讲团成员组成的15支理论宣讲分队奔赴辽宁、贵州、山东、安徽、江苏、湖北、西藏、四川等十几个省市开展社会实践理论宣讲,累计开展专项系列理论宣讲活动20场余场,覆盖人次达700人次以上,宣讲成果丰硕,效果卓著,反响热烈。

  “星愿课堂”,依托网络支教联带新成长。宣讲团积极开拓志愿服务形式,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参与“星愿课堂”网络支教志愿服务计划。宣讲团与新疆布尔津县冲乎尔镇寄宿制中学展开对口志愿服务支教,从哈萨克族四五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入手,将理论深入浅出地转化为智力知识,与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学习。“星愿课堂”志愿服务现已开展三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60小时,志愿服务受众达到150人次。在志愿奉献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宣讲团成员的素质能力和理论素养;更好地帮助远疆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的完善青年品格、践行核心价值观、助力青年成长成才。

  深修内功,助力学生成长

  配备“导师团”为宣讲团进行理论研究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选配理论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八位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的资深教师组成的导师团为宣讲团成员进行学习、宣讲、研究过程的全方位系统辅导,帮助团队成员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解决在内化理论、宣传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宣讲团成员在导师团的帮助下学习研究理论的方法,学习选择宣讲内容和宣讲形式的技巧,从而为更好地学习理论、理解理论、宣传理论打下夯实的基础。

  借助“青年论坛”为宣讲团的经验交流平台。宣讲团积极借助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青年论坛”学术交流平台,与教授博导积极交流互动,不断积累与沉淀宣讲团成员自身内在学习品质,提升自身理论素养。

  利用学术沙龙为宣讲团的能力提升载体。宣讲团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能力提升”主题学术沙龙活动,认真聆听专家教授关于学生学术兴趣的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的主题沙龙,提升宣讲团成员的专业学习能力,拓展学术视野,培养科研能力素质。

  宣讲团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观为主线,注重在青年学子中加强宣传教育促内化,切实加强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优化了人才培养;注重在青年学子中融入贯穿促转化,切实加强了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重在青年学子中推动实践养成促优化,切实发挥了地域辐射带动作用,牢记社会服务使命,促使了理论宣讲的辐射力不断扩大;注重在青年学子中抓好氛围营造促强化,有效培育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有效传播与认同;注重在青年学子中围绕研究提升促深化,不断积累与沉淀自身内在学习品质,加强学术研究,提升学术能力。


要闻推荐
通知公告
媒体东大
东大要闻
学术科研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