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华社内罗毕:肯尼亚功夫少年与他们的中国师傅

来源:党委宣传部、统战部 发布时间:2014-12-12访问次数:

 

        新华社内罗毕12月10日电通讯(记者丁小溪)10岁的肯尼亚男孩凯文·穆特索花了一整天时间,用木头制作了一根双截棍。

  两节粗糙的短木棍由一根线绳相连,在穆特索小小的手掌里,起转腾挪,虎虎生风。他屐着一双破旧人字拖,扣带一边已脱落。但当他拿起双截棍时,目光炯炯,屏气凝神,完全一副王者风范。
在肯雅塔大学,有着一群热爱中华武术的年轻人,他们自愿报名参加武术小组,在中国武术教练马玉龙指导下,修习武术招式,探索文化精髓。同样,在肯尼亚医岭中学孔子课堂,年轻的中国小伙齐涛每周固定为学生讲授武术,其擅长的“杨氏太极”已成为学生眼中的中华文化名片。
  长拳、太极拳、双截棍和太极剑……经过刻苦修习,一些年轻人对各种武术套路烂熟于心,挥洒时如行云流水,自然无滞。
钟爱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功夫明星的肯雅塔大学计算机系大三学生保罗·卡马乌已堪称功夫高手。在碧绿的草坪上,卡马乌360度后空翻后又是一字马劈腿,几个来回下来,不显疲态。“中国武术文化历史悠久,令人着迷,”他说。
  在肯雅塔大学就读的东非空手道冠军珍妮特·恩坚加习武已1年。由于本身功底扎实,恩坚加可轻松掌握各种武术动作。“习武是放松的好方法,还能帮助我保持体形。一有空,我就希望跟着马教练修习武术”。

12月10日,马玉龙的弟子保罗·卡马乌在练习空翻。新华社记者孟晨光摄。

        恩坚加个头不高,气质沉稳,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我希望自己能在不同文化之间,如鱼得水,做一个跨文化的使者”。
  教练马玉龙家中墙壁上端正地悬挂着“无为”二字,但这些习武的肯尼亚年轻人似乎并不太理解它的含义。在掌握超过15种体育运动的20岁女孩多林·奥科斯看来,中华武文化中更具吸引力的是自律精神。“武术是用来自律的,是控制,而不是威胁”。

                               12月10日,马玉龙(左)在指导弟子的武术动作。新华社记者孟晨光摄。
        同时,武术也让奥科斯懂得如何尊重对手。“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她认真地说。
  奥科斯的很多女性朋友不理解为何她会热衷于学习武术,因为在大多数肯尼亚人眼中,武术专属于男性。“我希望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打破这种偏见,让更多人意识到,女性同样可做好男性擅长的事”。
  作为目前在肯尼亚仅有的两名中国武术教师,马玉龙与齐涛见证了中国武术文化在肯尼亚生根发芽。在非洲任教近4年的马玉龙说,他刚来非洲时,从没见过这边的市场出售中国武术器材。如今,在肯尼亚大型商场的柜台上,已能见到双截棍。
在今年举行的“蒙巴萨音乐节”中,医岭中学编排的精彩武术舞蹈夺得“东方舞蹈”奖项第三名。“以前在肯尼亚人眼中,东方舞蹈似乎就是印度舞。如今,他们知道了还有中国舞,”齐涛说。
  这是一种看得见的变迁: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文化正深深扎根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