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东油要闻 - 正文

【喜迎党代会 争创双一流】聚才引智铸师能 人才强校谱新篇

来源:东北石油大学主站 作者:人事处编辑:周宏审核:苍留松发布时间:2024-12-06访问次数: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总结东北石油大学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发展建设成绩,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开展“喜迎党代会,争创双一流”专题报道,充分展示学校办学育人成绩亮点,展现东油人奋力建设国内一流能源大学的昂扬面貌与奋进精神,引领全校干部师生凝心聚力,勇毅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紧密围绕“推进人才强校,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任务要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明确“引培立足高端,稳用激发潜能,提升聚焦五力,评价坚持多元”人才工作思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引育稳用”并举,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发展实现新突破,师资队伍结构素质得到新提升,为建设国内一流能源大学筑牢人才基石。

引领约束并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强化政治引领,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五个一”工程,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和警示教育,出台《关于进一步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办法》《东北石油大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全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严格师德考评,用好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结果运用、先优模范“四把标尺”,持续健全师德师风考评机制。2018年以来连续7年获全省师德先进集体,7年内6人次获全省师德先进个人,2个集体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个团队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7人分别荣获“全省模范教师”“全省优秀教师”及“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外引内培”并举,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坚持党管人才,把人才强校作为第一驱动,全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全球引才、全力育才、全面稳才,高层次人才引培卓有成效,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深入实施“靠政策引人才、靠平台引人才、靠人才引人才”的“三靠三引”政策,用足用好《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修订完善《东北石油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出台《“优秀人才培育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创新人才储备机制,制定出台《东北石油大学师资博士培养暂行办法》《东北石油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试行)》《教职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办法》;坚持加强教师“五力”培养,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培育,出台并实施《东北石油大学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东北石油大学“银龄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归鸿学者”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开辟引才育才“绿色通道”,倾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2018年以来,全职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4人、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获聘龙江学者8人,聘任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智库专家等160人,引进博士24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占比由38.96%逐年提升到49.51%。

强化服务保障,升级人才稳用举措。坚持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持续构建人才工作良好生态。制定出台《东北石油大学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实施意见》《“东油学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集中学校优势资源为人才提供一流创新平台,在科研用房、办公用房、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设备投入上向人才倾斜。2018年以来,获聘国家级人才4人,其中2个国家级人才项目实现了我省省属高校此类人才项目零的突破,4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获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2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青年科技人才。4人荣登“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9人荣登“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与大庆市政府、在庆油化央企签署“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协议,3人获批大庆“金雁”教育教学领域人才专项,4人获批大庆“金雁”基础研究领域人才专项,1人获批文化体育领域“金雁”人才专项,4人获批大庆“巧雁”工程技术人才专项,提升区域人才稳用新优势。

推动赋能增效,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坚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力构建健全、高效的岗位编制与职能管理体系,持续推进“三定”改革,出台《东北石油大学教学系机构设置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与科学化水平。不断深化职称评聘改革,完善职称评审工作方案,扩大同行专家评议代表性成果范围,出台《东北石油大学首次聘任聘期考核及年度考核实施方案》,试行《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标准(试行)》。聚焦薪酬分配体系的优化工作,深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修订完善《东北石油大学岗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提升高质量业绩成果导向性作用,将一系列高水平业绩成果的奖励标准予以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切实增强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提升二级院部的自主分配权,杜绝平均主义,为人才的成长与学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性基础,全方位、多层次激发师资队伍“新活力”,推动学校整体教育事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