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把稳增长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四化两型”建设,大力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运行虽有波动,但总体上继续保持平稳。下阶段,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必须增强信心,迎难而上,抓住机遇,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前7个月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7月份,虽然全省规模工业、消费、用电量增速略有回落,但从1—7月来看,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平稳增长,特别是投资、交通运输业等企稳态势更加明显(详见附表和附图),且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个、4.8个和1个百分点。
(一)投资平稳回升。1—7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7067.3亿元,同比增长25.2%,比1—4月、1—5月和1—6月分别提高1.1个、1.2个和1个百分点。产业投资较快增长。1—7月,全省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2.9亿元、3349.3亿元和3465.2亿元,分别增长64.1%、32.5%和17%。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全省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868个,增长39.5%;完成投资1921.0亿元,增长33.0%;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27.2%,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3.5%。到位资金有所改善。1—7月,全省本年实际到位资金8788.6亿元,比实际完成投资多1721.3亿元,增长28.5%,高出实际完成投资增速3.3个百分点。
(二)工业略有回调。7月份,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比6月份回落1.7个百分点;1—7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2%,增速排全国第9位、中部第3位。37个大类行业生产增长。7月份,全省规模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37个大类行业实现增长。7个主要大类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4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增长18.4%、15.2%、15.1%和14.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4个、1.2个、1.1个和0.9个百分点。但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其他采矿业2个行业生产出现下降。高技术产业和部分支柱行业产品增长较快。1—7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6.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3个百分点。7月份,支柱行业主要产品中,挖掘机产量同比增长62.3%,混凝土机械增长54.2%,起重机增长43.6%,白银增长33.0%,饲料增长28.8%,大米增长23.6%,水泥增长20.0%。
(三)消费稳中趋缓。7月份,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3.2亿元,同比增长13.3%,比6月份回落3个百分点。1—7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6.0亿元,增长15.2%。汽车类销售呈现恢复性增长。今年以来,汽车市场在经过前几个月的低迷期后,从5月份起,全省各地纷纷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汽车零售额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1—7月累计实现汽车类零售额375.8亿元,增长20.3%,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家电类销售加快。随着今年5月份国家出台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家电销售状况明显好转。1—7月,全省实现家电类零售额138.1亿元,增长17.8%,比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高2.3个和0.9个百分点。
(四)运行质量尚好。财政收入增长。1—7月,全省财政总收入1786.0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5.1亿元,增长25.5%;但是,7月份地方财政收入仅增长1.5%,比6月份回落52.3个百分点。企业利润保持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70.8亿元,同比增长3.3%,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下降2.2%)。在规模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大类行业实现盈利。其中,29个大类行业利润同比增长。金融运行平稳。7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21557.0亿元,同比增长17.1%,比6月末提高1.5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2113.7亿元,同比多增301.8亿元。全省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14901.1亿元,同比增长17.9%,比6月末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末提高0.9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1437.0亿元,同比多增183.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0097.2亿元,比年初新增932.3亿元,同比多增57.0亿元;票据融资余额342.6亿元,比年初新增142.7亿元,同比多增159.2亿元。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目前,湖南此轮经济的趋势性回调持续时间较长,与2008年、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相比,面临的形势更艰难、更复杂。从1—7月全省主要经济数据来看,虽然投资、工业、消费等指标均与上半年基本持平,但经济还没有形成稳定回升态势,一些不确定因素还可能带来新的冲击,经济困难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全省经济要实现稳中求进,仍然面临几大挑战。
挑战之一:内外环境较为复杂。一是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导致外需不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美、日等国经济复苏仍较缓慢,难以强劲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欧债危机影响也没有得到实质性消除,欧元区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6月份的45.1降至44.1,为37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复杂的国际环境导致我国出口明显下滑,1—7月,出口仅增长7.8%,同比回落15.6个百分点。湖南出口增速也同比回落了14个百分点。二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制造业方面,最新公布的7月份我国PMI为50.1,比6月份低0.1个百分点,虽略高于临界点,但已持续3个月回落。特别是小型企业PMI为48.1,已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制造业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出现从下游行业向上游行业、从小微型企业向大中型企业扩散的情况。1—7月,全国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3%,比1—6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增速比6月份低0.3个百分点。国内需求方面,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7月份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8.2,连续两个月下降。其中,反映消费者对未来乐观程度的预期指数比上月下降1.7点。1—7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2%,比1—6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增长13.1%,比6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与1—6月持平。基于此,国内外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复杂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全省下阶段经济增长的回升动力。
挑战之二:经济回稳基础较弱。从目前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湖南经济回稳的基础仍不牢固,经济增长仍有可能波动下行。一是从工业生产来看,1—7月,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虽仍维持在15%以上,6月份增速也比5月份回升了2.7个百分点,但7月份增速比6月份回落1.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的稳定性有待加强。从行业来看,7月份,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比6月份分别回落11.6个、14.5个、16个和25.7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速7月份也比6月份大幅回落6.2个百分点,预示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特别是,7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3%,已是连续12个月回落,且持续31个月低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幅。价格倒挂对湖南工业企业效益造成了一定影响,企业生产规模可能进一步收缩。二是从内部需求来看,1—7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比上月提高1个百分点,但没有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10.2%,虽比1—6月增速提高2.6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省投资增速15个百分点。其中,在建的45条高速公路投资下降20.7%。17个新开工的重点项目仅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26.9%,进展比较迟缓。消费也有下行的趋势。1—7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比1—6月低0.3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比6月份回落3个百分点。占比超过40%的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7月份增速比6月份更是回落了8.8个百分点。
挑战之三:调控影响难以确定。一是房地产调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国家不排除出台更加严厉的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下行持续的时间仍难确定,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影响。1—7月,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071.7亿元,增长10.2%(同比回落25.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2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的比重15.2%,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同比回落26.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快1.4个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69.5%,同比提高58.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下滑和房屋销售受阻,对钢材、水泥以及建筑装修装饰材料、家用电器等的生产和销售也产生了明显的连锁效应。1—7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用电器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6.1个、13.5个和2.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增速也同比分别回落了10.4个和15个百分点。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虽然这是宏观调控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对现阶段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建安营业税增长的影响较大。二是民间投资能否快速激活存在不确定性。民间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间投资活力的释放是经济回升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全省民间投资增长明显放缓。1—7月,全省民间投资增长19.9%,比全省投资增速低5.3个百分点,比国有投资增速低9.4个百分点,也大大低于全国民间投资25.5%的增速,投资活力有待进一步激活。
挑战之四: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目前,全省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较重。一是新兴产业拉动作用有限。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510.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2%,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20%以上的水平。规模工业中,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分布较多的高技术产业增长虽然较快,但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不足7%。在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效率整体不高的情况下,湖南新兴产业短期内还难起到明显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二是重化结构不利抵御风险。湖南资源性和重化工行业占比高,六大高耗能行业总量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超过30%。1—7月,在市场环境偏紧的情况下,与投资密切相关、产能过剩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8%和15.4%,同比回落8.1个和10.4个百分点,拉低了全省工业经济增速;而铁路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湖南工业的重点领域,受投资回落影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明显减弱。1—7月,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8.2个和8.6个百分点。三是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有待加大。湖南传统产业比重较高,食品加工、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建筑材料等行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近40%,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改造提升的任务较重。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研究开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只有1%左右,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也仅为12.8%,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三、实现稳增长的对策建议
尽管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后期经济社会发展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但是,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增强全省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全年稳中求进的工作目标是可以预期的。
(一)确保工业稳定增长,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稳定实体经济必须稳定工业增长。一是助力工业企业发展。继续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实行“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有针对性的帮助省内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协调解决成本上升、资金紧张、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重点做好能源、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保障;加大对小、微型企业支持力度,完善财政、金融、税收各项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继续加大产销对接力度,鼓励省内单位优先使用本省产品。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重大机遇,按照《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的重??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先导产业,以点带面,及早形成产业规模效应,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扩大投资对工业的拉动作用。湖南工业为投资品工业,投资对工业的影响较大。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衔接,着力抓好投资跟进调度,尤其是要确保重大项目落地达产;加大面向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审批力度,落实好在建项目尤其是要确保路网、能源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进度,努力提升投资对工业的增长拉动。四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降低物流成本。2011年湖南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长24.2%,比GDP增速快11.4个百分点;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5%,而全国为17.8%,国际平均水平仅为10%。因此,要加快落实国务院刚出台的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创新流通方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减轻流通产业税收负担,降低流通环节费用,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二)切实扩大有效投资,激活经济发展动力。抓住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一是主动对接国家政策。根据国家加大预调微调的力度与方向,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衔接和沟通,做好国家支持的市政工程、铁路、节能环保、信息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国家在用地、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尽快研究实施与国家配套的措施和指导性意见,确保国家政策的实施效果。二是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1—7月,全省172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比去年在建141个重点项目投资下降7.3%,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进度也比上年同期慢3.8个百分点。下阶段,要继续加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投资力度,积极推动债券市场融资,如探索发行市政债等,多渠道筹集在建和续建重点项目资金,加快用地和环评审批,加大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和“两型”建设领域的投入,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顺利。三是优化投资结构。一方面,要引导投资向优势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2011年,全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505.8亿元,增长25.4%,比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低2.5个百分点,对全省投资的支撑作用还有待加强。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对重点产业项目给予信贷支持,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当前湖南城乡基础设施跟沿海地区、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还很大。因此,要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快以交通、能源、水利、市政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民生工程投入,构建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体系。四是激活民间投资活力。全面落实加快民间投资的“新36条”及42项相关实施细则。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改革,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投资审批事项和管理法规。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动积累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切实提高“破门”、“进门”能力。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卫生、教育等领域重点突破,实实在在地推出一批民间资本能够参与建设的项目,以实绩取信于民。
(三)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增强产业竞争力。一是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工艺和高新技术,重点支持机械、有色、石化、食品等千亿产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鼓励能源、冶金、化工等行业实施产业上下游、跨区域重组整合。着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行业龙头兼并重组落后、困难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发挥资本、技术、资源优势,迅速做大做强。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抓紧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导钢铁、水泥、化工、有色等传统产业加快技术创新、改造步伐,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三是积极承接优势产业。抢抓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承接国际及沿海产业转移,大力承接如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资源精深加工等技术、资金密集产业的转移,促进全省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拓展投资消费需求。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既能促进投资增长,又能扩大消费能力。一是科学规划。要结合湖南“四化两型”以及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要求,全面把握城镇化特别是城市群的发展规律,合理确定城乡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功能区划以及城市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编制好长远发展的城乡规划体系。二是充分发挥长株潭引领作用。要坚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加快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其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打造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增长极,提高经济首位度和辐射带动能力,尽早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城市群。三是统筹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打破大城市行政壁垒,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形成“以大带小”的效应。支持中小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产业布局等方面,积极与大城市实现对接,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四是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全面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节能和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促进绿??用消费促进政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身、信息等服务业,激活消费需求。
承办:综合研究室
执笔:张世平 张昭红 李跃辉 周 凌 邓海龙 伍晨曦
核稿:李跃辉
责编:黄湘冀
来源: |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