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主题】锌离子混合电容器关键材料与储能机制研究
【讲座时间】2022年10月28日(周五)下午 14:00-17:00
【讲座地点】北京校部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腾讯会议:983-921-016
【主讲人】董留兵, 教授, 暨南大学
【主讲人简介】
董留兵博士,暨南大学教授。致力于先进碳功能材料及水系锌基储能等新型电化学能源体系的研究,特别是在锌离子混合电容器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工作,在国际上提出和发展了多种水系锌离子混合电容器体系并建立相关储能理论,已成为当前国际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暨南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经费等多个项目。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5篇,被引约5000次,1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申请专利十余项;编写论著《3D碳网络/高载量活性物质复合柔性电极及其超电容性能》1部。担任广东省科技厅项目/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SCI期刊《Frontiers in Chemistry》电化学方向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 in Electrochemistry)、《Batteries》客座编辑(Guest Editor)、《Rare Metals》青年编委以及Advanced Materials等约五十余个国际知名SCI期刊独立审稿人;多次受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报告等。
【报告内容简介】
为实现兼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超长循环寿命的电化学储能,我们提出了水系锌离子混合电容器概念。报告将介绍典型的水系锌离子混合电容器体系及其各自的储能电化学,包括碳//锌体系、水合氧化钌//锌体系以及锰氧化物//碳材料体系。对于碳//锌体系和水合氧化钌//锌体系,金属锌负极通过可逆的锌溶解-沉积实现了超高的理论比容量(823 mAh/g)和低的电极电位,而碳正极和水合氧化钌正极则分别发生快速的离子吸脱附和表面氧化还原赝电容行为;对于锰氧化物//锌体系,锌离子在二氧化锰隧道中发生可逆的脱嵌过程,而离子在碳材料表面发生吸脱附行为。本报告将讨论上述三种体系不同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微观储能机制。总之,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环保等优点使得水系锌离子混合电容器在日常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此外,本报告将展望水系锌离子混合电容器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