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时间】2024年11月22日
【讲座地点】https://wlwth.xetlk.com/sl/uYnzp
联系人:姜雯 13331120514
【主讲人】
1、庞力平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2、黄增袖 华润电力广西公司设备管理部锅炉主管
3、许朋江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汽轮机灵活运行技术研究所所长
4、张 震 广东华电韶关热电有限公司运行部值长
5、孙 鹏 华润电力唐山公司副总经理
6、姜大霖 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能源市场分析研究部副主任
【主讲人简介】
1、庞力平: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主要从事高效灵活燃煤锅炉技术的研究。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机械系访问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目前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IET会员,中国电力建设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委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评审专家,北京、黑龙江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内外知名杂志《Applied thermal energy》、《化工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刊物的特约审稿专家。2009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自2009年以来多次获得华北电力大学科研先进个人奖及华北电力大学教学优秀奖;获得2015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黄增袖:中共党员,华润电力广西公司设备管理部锅炉主管,深耕燃煤发电工作十八载,先后从事发电厂基建、调试、生产运行,设备的维护检修、技术改造等相关工作。以扎实的专业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谦逊的学习精神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夯实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机组,研讨实施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经济性的举措,保障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此外,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挖潜新技术在生产实际的应用,如烟气余热综合利用、生物质耦合发电、经济煤种掺烧等,不断丰富公司的内涵及外延。
3、许朋江:长期从事火电机组灵活性、节能、供热、储热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经验,先后主持负责过各类型高效灵活燃煤发电技术项目30余项,华能集团重大科技项目和示范工程2项,授权发明专利55项,实用新型129项,发表学术论文19篇,制修订行业标准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4、张 震:来自广东华电韶关热电有限公司,担任值长一职。有着10年的循环流化床工作经验,全过程参加350MW循环流化床前期安装、调试工作。参与集控运行规程、系统图以及各种技术措施规范的编制,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有着丰富的运行管理经验。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以燃料适应性广,蓄热能力强,低氮氧化物燃烧等特点,对循环流化床机组启动优化、劣质煤掺配掺烧、深度调峰有着较深研究。
5、孙 鹏:华润电力唐山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火力发电节能优化、技术改造及创新研究,具有丰富的亚临界、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生产管理经验。熟悉电厂能耗诊断、性能测试、异常分析、技改可研、供热优化及创新工作。获得电力科技创新二等奖等奖项。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项、实用新型 3 项,参与团体标准编制 1项。
6、姜大霖: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能源市场分析研究部高级研究员(T11)。长期从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和新型储能技术经济与政策机制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能源局、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集团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曾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及二等奖、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能源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能源集团奖励基金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撰写《全球CCS商业化路径研究》(第二作者,2016年,煤炭工业出版社)、《碳中和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第一作者,2023年,化工出版社)、《储能规模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商业模式与综合影响》(第二作者,2024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图书专著3部。参与《中国CCUS示范与部署路线图》等国家CCUS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编写,发表论文10余篇。被聘为《中国煤炭》《煤炭经济研究》等期刊杂志青年专家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专业委员会委员,荣获“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2022年)、“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2020年)等荣誉称号。
【讲座内容】
1、庞力平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燃煤机组快速启停
2024年10月由华北电力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超)临界机组宽负荷快速灵活调峰关键技术”课题3“机组全工况运行灵活安全协同保障技术”标志性成果《汽水分离器温度场主动调控装置和系统》在华电集团新疆五彩湾发电有限公司2#机组投入现场运行,这是该课题关键核心技术厚壁承压部件温度场主动调控的示范项目。
该装置主要面向我国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针对目前可再生能源大量接入电网对燃煤机组快速启停和变负荷的重大需求,开发出厚壁部件第一代远红外电伴热加热装置,通过主动加热减少快速启停和变负荷引起厚壁承压部件附加热应力,从而降低锅炉关键部件的应力幅,实现既保证较快的变化速率又有效控制快速变化过程中引起疲劳寿命损耗。
该技术由华北电力大学杜小泽、庞力平教授团队完成,6年来经不断的钻研和沉淀,先后跨越研究、开发和应用三个阶段,实现了燃煤机组灵活性运行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的示范应用标志着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情景下新型电力系统中煤电机组和电网的响应时间尺度矛盾,可以通过该专有技术得到有效提升,未来将成为燃煤机组承担电网深度调峰和调频需求的重大关键技术之一,对于完善我国现货电力市场和保障煤电作为新型电力系统中调整电源的电网压舱石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2、黄增袖 华润电力广西公司设备管理部锅炉主管
1000MW燃煤锅炉耦合生物质发电应用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广西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结合公司实际,启动大型燃煤锅炉耦合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并于2021年12月31日投运,首创国内百万机组燃煤耦合生物质新模式。
该项目充分利用华润电力贺州电厂现有的先进环保设施,将具体业务与地方发展有机融合,将当地的农林废弃物破碎后用压缩空气送入炉膛,与燃煤进行耦合燃烧,达到超低排放环保标准,有效处理周边农林生物质废料,实现大宗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规模化处置,投产后预计可处理生物质10万吨/年,折标煤约2.8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2万吨,持续为乡村振兴、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3、许朋江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汽轮机灵活运行技术研究所所长
650℃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
650℃高效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世界领先的全新一代高效、灵活的新型煤电技术,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华能集团立足于HT700系列自主高温材料取得的重大突破,依托国家示范项目,开发并完善新型自主高温材料及其工艺体系,打造一条我国自主化高温材料产业链,建设全球首台真正意义上的650℃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通过主机结构设计优化、新型热力系统集成及低负荷构型调整、智慧电厂技术的综合运用,建立高效灵活智慧燃煤发电新标杆。
4、张震 广东华电韶关热电有限公司运行部值长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深度调峰深度调峰研究与应用
随着绿色能源的不断开发,绿色能源的不稳定性、间歇性、时间性、季节性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为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提出机组灵活性改造及深度调峰辅助服务补偿等措施。韶关公司处于粤北地区,电网存在严重的送出断面受限等问题,随着现货市场进行、新能源发展,机组必须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参与深度调峰势在必行。但深度调峰对于机组设备与人员操作都有着较高要求,在调峰过程中易出现锅炉燃烧不稳,经济性差等问题,为更好的满足电网对深度调峰需求,结合本厂循环流化床特性,对深度调峰的问题进行逐一解析,并结合实际经验对问题优化调整,提高深度调峰经济性与安全性。对下一步机组继续深调存在的困难进行分解,向同类型优秀机组学习,探索更深的调峰空间,为适应新形势下电力系统需求做好充分准备。
5、孙 鹏 华润电力唐山公司副总经理
海水循环冷却超超临界1000MW机组综合节能优化实践
华润电力(唐山曹妃甸)有限公司二期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于2020年7月投入商业化运营。项目在设计理念、系统设置、优化措施等方面集各家所长,引进上海外三先进水平的节能减排技术,根据本项目自身条件的特点,科学设备选型,深入设计优化。
主机采用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公司超超临界锅炉B&WB-3042/29.3-M。采用上汽引进西门子技术生产N1000-28/600/620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三背压、凝汽式汽轮机。采用国内火电首创“超低背压五缸六排汽”技术实现平均背压3.3kPa,汽轮机热耗值7146kJ/kWh,接近于同期二次再热机组热耗值(7070kJ/kWh)。
汽轮机旁路进行配置优化、实施锅炉高动量冲管等;有效消除氧化皮堵塞爆管和防止汽轮机固体颗粒侵蚀;利用邻机能量,改善初期着火环境,减少未烬可燃物在催化剂上的黏附,避免催化剂烧结失效;利用邻机辅汽实现“除氧器+高压加热器”两级加热实现热水上炉和“汽液两相流”冲洗,优化锅炉冷态冲洗方式,提高冲洗效果;利用临炉热二次风实现热风暖炉,提高点火前锅炉温度水平,减少燃油投用和锅炉启动时间。
机组采用了广义变频创新技术,小汽轮机驱动给水泵(100%容量),“单轴双驱”技术配置SSS(同步自换挡)高速离合器驱动变频发电机。该技术可降低厂用电率约2%。将传统汽水系统回热拓展为水汽、风烟全能量的大系统回热循环,进行“机炉再耦合” ,保证机组低负荷高效运行。
综合利用曹妃甸港低温海水优势,取水深度从-5.8m调整到-10.0m,从而使海水水温在7月-9月可降低1.8℃,5月-6月可降低1.5℃,年平均煤耗降低0.63g/kWh。
“五缸六排汽三背压”及“循环水深取水”方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海水直流冷却电厂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6、姜大霖 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能源市场分析研究部副主任
煤电CCUS技术经济可行性与能源不可能三角
本报告聚焦于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低碳转型面临的问题,以煤炭为主要分析对象,探索我国能源煤炭清洁转型、能源中长期低碳转型路径,并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为重点关注技术,分析了煤电结合CCUS技术减排潜力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能源系统转型以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要快速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目标总体可按照尽早达峰、稳定排放、快速减排、全面中和四个阶段有序实施。煤基产业升级和电力行业脱碳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CCUS不仅是目前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唯一技术选择,也是保持电力系统灵活性的主要技术手段,是钢铁水泥等难以减排行业低碳转型的可行技术选择。当前,我国煤基能源产业结合CCUS已经具备技术条件要求,随着CCUS项目的部署示范,其规模化应用也逐渐具备经济可行性。总结来讲,CCUS技术与煤基能源体系呈现出相互契合、协同互补的耦合发展态势,是未来煤基能源优化转型以保障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加强顶层政策设计,统筹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有利于煤基能源转型升级的市场环境;强化能源兜底能力,确保煤炭高质量发展与双碳目标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