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瑞,河北磁县人,中共党员,教授, 我校电力系毕业留校任教,先后任电力系发电教研室副主任、供用电技术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2019年退休。曾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电力工程》《电力系统分析》《城市供电》《电力工程基础》《农村电网规划》《配电网中性点接地与接地故障检测技术》《配电系统分析与自动化》等课程。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灵活广域相量测量方法与技术及工程应用、电力系统参数辨识及电能质量监测、适应城市电网快速发展的电力系统接地方式、小电流接地配电网经典课题遗留难题的解决方法与技术及工程应用、配电网规划及配电网全寿命周期风险效能成本等。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论著《电力系统基础》《输电线路参数测量方法与计算》等,联合编著国际标准IEEE P1870“Guide for the Parameter Measurement of AC Transmission Lines”。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作为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学术带头人,在本科及硕士点的申报与建设中贡献突出,获校教学优秀一、二等奖,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党员。积极承担社会科技工作,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委会委员20余年,担任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学位论文抽查评审等的评审专家。
自信,是指对自身成功能力的估价。自信的人,不会轻易放弃努力。自信能产生勇气、力量和毅力。自信是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保证,而行动是自信的源泉。
梁志瑞教授正是用行动,醒目地书写了一生的自信。让我们打开他的人生历程,去寻找一份诠释自信的最好的答案吧!
学业自信
当一个人走过了62年的路程,回首望去,他会真切地记得童年时成长的环境。那是刻印在生命中的记忆,那是父母给予和营造的美好天地……
梁志瑞非常自豪:“我的父亲是位老党员,他人很聪明勤劳。
父亲一岁多时爷爷就去世了,奶奶一人带着父亲,受了太多的苦。新中国成立,共产党使穷人翻身得解放,把父亲从一个十几岁的文盲穷小子,培养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先后任职县机关秘书、干部。1960年自然灾害期间,父亲为国家分忧,主动回乡担任村大队长。
尽管父亲没有正式上过一天学,但在工作中练就了写作、计算能力,他的钢笔和毛笔字写得也很漂亮!算盘打得很溜!后来还自学精通了瓦工、木工技术。村里好多人盖房,都会请他去监理。家里好多的桌椅门窗,都是父亲做的,还经常送给亲戚朋友。谁家有了喜事、难事,都喜欢请他帮忙。
父亲感激共产党的领导和公平正义,常常要求我们一定要走正道!做人要正直。凡事自己要努力,要严格要求自己。”
这样阳光的家庭环境,让梁志瑞从小学习就刻苦努力。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他一直是班里的学习班长。不仅学习好,身体也好,三好学生就没落过。老师很喜欢他,同学们也都认可。临近高中毕业,他的高中班主任、校长和书记都找他谈话,要他留校当老师。
1977年对于他和国人,都是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那年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是全国恢复高考。
从得知恢复高考,到进入考场,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他每天还必须正常干活,不能请假!读书时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课,好多内容都没有讲(谁想到后来大学还能自己考呢?),复习时都是自己学习,自学也没有觉得太难。完成了课本内容的学习后,复习期间的具体问题,集中起来再去找老师请教。中学时的班主任董老师、数学刘老师、物理路老师等,对他的自学能力评价很高,这也给了他很大的自信心。
1977年末参加高考后,他填写的第一志愿,是河北大学数学系。1978年1月号《人民文学》,刊发了诗人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陈景润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数学专业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梁志瑞的理想志愿。他的第二志愿,是我校发电专业。幸好是咱们学校先招生,把他录取了,否则数学界会多了位专家,而咱们学校将失去位聪慧的电力专业教育人才。
40多年后,聊起这个话题,他说自己填报志愿时,学校所在地都不知道!而所报的几所学校都在保定,又在保定工作了一辈子,命里注定与保定是有缘分的。
在我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读大学期间,他的各科学习的历年成绩都很优秀。结业成绩优秀的是:工程数学、发电厂、电力系统专题、直流输电专题、励磁控制专题、电力系统规划与工程经济专题;高数、普通物理学满分;党史94、第一外语96、电路原理及电磁场98、电机学95、电子技术基础90、电力系统100、电力系统继电保护95、高电压技术94、电厂运行实习96。
这样的一份成绩单,值得他骄傲和自豪。
1982年1月的毕业自我鉴定上,他坦诚自己:“注意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学习中认真踏实,在学习方法上注意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问题善于自己思考,力争能够自己从学习中找出问题,成绩比较好。为人处世上主张诚实相待,反对对同志、对上级吹吹拍拍,华而不实。我始终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要正确认识自己和同志,注意总结过去,扬长避短,才能不断前进。缺点:有时,不爱多说话。”
多少有点好奇,他为什么会重点突出“主张诚实相待,反对对同志、对上级吹吹拍拍,华而不实。”这种观点和认识,基于什么现象提出?他的回答还是那么简单:“这还是起始于小时候家庭氛围,那些看似无意识间养成的骨子里的性格,体现在后来的工作态度和为人处世风格。”这些做人的信条,他始终坚守着。
教书自信
梁志瑞第一次登上讲台,是在1983年。
当时,郭家骥老师给电自专业上《电力系统基础》课程,他辅导。郭老师让他也准备一下,试讲两次课。
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可以走上讲台了,他挺珍惜这样的信任,认认真真地备了课。站在讲台上讲述课程内容的时候,以及跟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他很注意观察学生们听讲时的表情。下课了,走出教室,轻轻地关上门,他脚步轻松地回到教研室。闭上眼睛,回顾整个讲课过程,他感觉自己讲课的效果应该“还可以”。很快,电自黄少峰老师问他:“你上课了?同学们反应挺好啊……”
梁志瑞深刻的体会是:担任辅导助教工作,是年轻教师独立授课之前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那时,他听了主讲教师的每一堂课,听课时认真做笔记,在记录讲授知识方法、汲取精华的同时,也在思考哪些环节可以换个角度来讲是否更好?
发电教研室(后排右三)
发电教研室(中排右三)
那时,学生都有固定教室。课后的当天晚上,他都要到教室辅导答疑,学生总是非常积极地提出问题,每届学生都有“高手”,答疑时与这些高手“过招”,他认为对教学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1996至97年度,梁志瑞获校教学优秀二等奖;1997至98年度获教学优秀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树立在讲台上的形象?怎样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梁志瑞谈起授课实践和体会,认为:教师在讲台上要干的事情,就是追求最好的教学效果。既能够使学生甚感兴趣,又不太费事地学会知识。他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坚持要让学生明白课程与专业的逻辑关系,课程中有哪些知识点及其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融会贯通、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课程的知识。
许多公式是有必要记住的,死记不易,而且忘得也快。于是,他对许多具有应用价值的公式总结出“联想记忆法”,传授给学生,加深学生记忆,很难忘掉。例如变压器参数、闭式电网潮流计算、不对称短路计算,稳定极限计算等等,都有记忆技巧。
学生实习,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工作以后的很多年,梁志瑞几乎一直承担着带实习的工作任务。那些年,每年都是放暑假了,必须去具体落实下学期学生的实习地点,很辛苦。
1987年暑假他去赤峰,联系学生到元宝山电厂的实习。
当天下午,他从保定坐火车到北京,又从西直门坐火车到南口。南口站到西直门站行驶U型路线,他想从南口上这趟车,到西直门好占个座位。匆匆赶到南口火车站买票,才知道那趟车在南口不停,赶紧又从南口折回西直门站。还好,刚刚没有错过到赤峰那趟车,真是赶得急啊!那天要坐的火车,始发呼和浩特,终点是海拉尔。绿皮慢车,大夏天的,人挤人。他是一直站着到赤峰,将近20个小时,有点儿辛苦。
他到电厂要谈判落实学生的实习排班表、在岗学习计划,还要与厂里谈判缴纳的实习费用。他惯用的是采取“哭穷”策略(学校的实习经费确实很少),为学校节省了不少经费!带学生在石景山发电厂实习时,住在农村老百姓的房子里,当时没谈妥,假期里再写信才把事情搞定,确实也挺操心的。
那些年,他先后带学生去过高井、唐山陡河、天津大港、河北马头、邢台、山东邹县等电厂实习。每年从现场的整体实习计划、到学生排班,还有实际业务学习以及学生的安全问题等等,都要一一拿出具体的方案。
“安全第一”!实习期间保证学生的安全要操好多心!巡班查岗是必须的。
在陡河电厂的一次晚上查岗,梁志瑞发现该上班的一男生没在实习岗位,去学生宿舍检查,也不在。于是,他严肃地告诉同组的学生:“不管他几点回来,哪怕是后半夜,让他随时找我。我不怕被打扰。”一个晚上过去了,直到第二天中午,那男生还没有回来。后来知道,这男生利用倒班休息,没请假去北戴河玩了,回来时买不到返程火车票,被耽搁在那了。他计划的是回来后悄悄地去上班,哪想被梁老师查岗查到了。
本来不请假去北戴河就违纪(为了学生安全,实习规定:凡到唐山市区以外,即使休息期间,也必需请假!),还耽误了上班,双重错误!他想减轻错误,对梁老师解释:“我是去唐山市里找同学玩了,同学有点儿急事需要帮助,我没赶回来,也没请假。”梁志瑞笑了:“那你把唐山这位同学的电话给我,我问问他。”这男生一看,没办法继续撒谎、露馅了。梁老师举一反三,语重心长对他及全体实习学生进行了纪律和安全教育,大家心服口服,很好地顺利完成了实习。
梁志瑞认为带学生实习、带毕业设计、指导研究生,是有技巧的;“带学生,不可能也不需要时时盯着他们。让学生拥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是有技巧的。”要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发挥一起工作的老师和班干部的合力,大家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一直在电力系教学一线的他,讲课、指导研究生和很多教学工作都得心应手。
梁志瑞的教学工作量一直较高,“功率因数”也很高。统计了梁志瑞1993至94年度到2017至18年度, 25个学年的年平均教学工作量为1341学时,25年间工作量一直超额近1倍完成。
指导学生电厂实习
学术自信
2000年前,教育部进行了高等教育专业调整,按照规定,我校电力系的发电、电自、高压、供电等专业只能合并归入新目录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个专业。面对又一次的专业调整使本系专业大大缩减的情况,同时考虑当时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时任系主任李和明找到梁志瑞:“梁老师,你考虑一下,咱们筹建个农电专业吧……”
查了查学校1988年编撰,由孟昭朋任主编、王永干、李秋夫等执笔的《华北电力学院院史》。1958年学校在北京建校,只设立了电力工程系、动力系、电厂化学系三个系。本科设四个专业:电机电器制造专业、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和电厂化学专业。学制五年。1961年9月,哈工大电力系调整到我校,专业设置为发电、高压。1964年,高压专业调整到武汉水电学院后,电力系继电保护专业开始招生。
细数电力系专业调整的脉络,我们可以发现电力系本科专业的调整只有三次。那么,梁志瑞领命筹建的农业电气化专业,应该算作是第四次的重大调整。
没有犹豫的梁志瑞,立即着手进行农电专业科学性、可行性调研。
为此,他先后去了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调研。这些高校也都在寻求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
在老牌的电力系创建新的专业,也是要拿出坚实的理由!
经过汇总研究,一致认为我国的农业电气化,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因为全国2000多个县,都设有县供电局,许多地方拥有大中型企业,加之农业电气化的需求,再结合教育部关于高校农电专业领域各方向的定义:地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地方大型企业供配电、农业生产电气化等。并依此确定了我们办的农电专业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
最后找到明确的答案:我们设立的专业目标,就是要依托电力系原有的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优势,创办农电专业,为县级供电系统培养管理和技术复合型人才。
专业办起来了,还必须要尽快融入到本学科的国家队伍中,“找到革命队伍”。梁志瑞第一次参加的“全国高校农电专业教育研讨会”是在沈阳农业大学召开,大家都很重视和欢迎华北电力大学的加入。会前沈农的朴院长给他打来电话了解情况,梁志瑞受邀在本次会议上作了报告:华北电力大学概况和设置农电专业的规划。与同行进行了很好的交流。
2000年至今,每年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作为教研室主任的梁志瑞,一定要亲自去作专业介绍。面对学生和家长们,他总是实事求是地讲清楚我们学的是什么?继续就学的出路和就业面向,使学生和家长了解这是个挺好的专业!让学生们树立起满满的信心,投入到4年的学习当中。梁志瑞担任了首届农电学生的班主任,听到很多基础课老师和辅导员对农电学生给出很好的评价,说他们班里整体精神面貌一新,积极上进,都是很认真求学!
由于准备充分,他们在后来申报硕士点时,也还都比较顺利。
20年间,他们培养了2000多名合格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人才。
农电2005届毕业生(第一届)
农电2014届毕业生
农电2019届毕业生
受命创建了农电专业及学科的梁志瑞,有人评价他竭心尽力,有人说他呕心沥血。他自己也是感触良多,可以说自己尽心尽力,问心无愧。
指导的首届农电研究生2010年
指导的研究生2013年
梁志瑞先后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网技术》《电工技术》《电工技术学报》《中国电力》《高电压技术》《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论著《电力系统基础》,《输电线路参数测量方法与计算》等。联合编著国际标准IEEE P1870“Guide for the Parameter Measurement of AC Transmission Lines”。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连续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委会委员近20年。担任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项目及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博士学位论文及硕士学位论文抽查评审专家;担任多省科技奖励和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与研究生欢庆教师节
请研究生一起迎接新年
科研自信
梁志瑞在电力系新技术开发室工作两年多,吃了不少苦,但苦中有趣!
那时的工作用到很多的知识和技术,如:模电、数电、数字信号处理、单片微机技术、集成电路应用,真正进行并完成了多种智能应用装置硬件系统的设计、制作、调试,还有软件编写及调试。还要真正到各个供电公司和发电厂进行技术应用宣传推广,技术应用现场服务,甚至还包括合同签订、款项催收等需要一些“外交”能力的工作。这段工作经历对后续科研工作的能力提升帮助极大。
他回想起那段经历,历历在目。
平时出差,他经常是手提两台“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每台30多斤,还要背着现场调试工具箱和个人出差用品,出差基本是一个人,在火车站或车上,去个卫生间都不方便。甭管多遥远的路途,双手和肩膀上总是挂满了物件,好在那时年轻、好在那时身体强健。
他独自去银川参加“海峡两岸新技术产品展销会”,带去“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参展,有独立的展台,还被央视记者现场采访,在CCTV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
一次,在大同矿务局供电处上技术课。
现场试验消除铁磁谐振功能时,只听砰的一声!冒起黑烟,检查后发现是一电阻爆了!当时他还真的没有乱了手脚!迅速查找到原因,是装置内的接地连接存在问题。于是,他在课堂当场作了分析解答,回来做了改进,消除了缺陷。他的临场处置,获得了信任,大同矿务局用了好几套装置。
在邯郸南辛庄变电站,他对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进行全面实际接地试验,考核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到今天,他还是很感谢时任变电站站长和技术人员的热情与投入!
那些年出差很多,效率也很高!
一次,一路出差就半个月,宣讲和推广小电流接地技术。先直奔上海供电公司解决存在的问题,再马不停蹄赶到福州,参加福建省继电保护年会并做了报告,紧接着又到南平造纸厂(我国最大的新闻纸制造厂)和厦门供电公司进行技术宣讲、问题研讨和设备安装调试等。
此后经年,他逐渐壮大了科研团队,科研方向主要致力于:电力变压器直流电阻动态测量、高压输电线路工频参数综合测量、电力系统广域相量测量、中压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相关技术。
研究工作愈加繁忙,仅2009年就有“电力系统灵活广域相量测量与分析系统”“省市县一体化农村配电网规划管理系统”2项成果同时通过河北省科技厅技术鉴定,并于2010获2项“华北电力大学2009年度科技成果1等奖”。
从1993年到2018年间,他陆续完成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有:
配电线路运行参数测量仪研制;
电网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量系统的研究;
厂级实时监控信息系统设备管理软件;
电力系统状态变量同步采集与分析系统的研制;
基于柔性储能技术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广义动量补偿控制;
电力系统状态变量广域测量系统的研制;
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电能质量影响及快速检测手段研究;
灵活广域电能质量同步监测与分析系统开发;
基于电力系统状态变量广域测量系统可视化电网谐波分析;
农村配电网规划负荷预测软件与管理系统;
变电站35kV及10kV压变熔丝熔断机理研究;
天津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应用研究;
南网农网配电线路局部绝缘化防护研究与应用;
变电站35kV及10kV压变熔丝非正常熔断机理及预防措施研究;
复杂环境下架空输电线路参数在线快速校准方法研究;
基于GIS信息与计算机人工智能的输电线路路径选择研究;
10千伏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
配电网高精度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研究与微型PMU装置研制。
研制的广域相量测量系统-准备装车
研制的广域相量测量系统-调试
研制的广域相量测量系统-现场试验结束
研制的广域相量测量系统-与专家研究现场试验方案
要完成这么多科研项目,又该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呢?
梁志瑞很肯定:培养学生是大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大学之本!科研素养和经历及成果,则是一名优秀高校教师的必要条件之一。科研成果取决于选题、研究者知识素养与精力的投入、经费与实验条件、单位及团队的关系、偶然性等等。科研工作起步台阶高,难度大,科研成果多是“硬性指标”。
搞好教学也非易事。俗话说:教学工作是个无底洞,是个良心活。
但是教学的效果多是软性指标。实践中,人们容易减少在具有软性指标工作上的投入,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在科研上,甚至个别情况下即使没有科研,对教学也未必求精。
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培养学生是高校的第一要务!教师的教学素养,是逐渐形成并刻印在骨子里的。良好的素养形成后,你让他糊弄着上课,他都干不了!课讲好了,不用表扬,自己心里舒坦!讲不好,自己脑袋就出汗!心里发虚!
学校要注意“传承”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并发扬光大。
做人自信
梁志瑞的妻子人很干练、时尚,气质不错,现在也已经退休,女儿在北京工作。他很知足:“在身边随时能见到,挺好的。”
家,还是在学校的家属院里,十几年前的房子了。家里的装修风格就是不装修,只是隔几年刷刷。家里除家具外,基本是白色调,干净明亮,无污染。
对那种过度物欲所追求的大房子、豪车,他和家人都没什么感觉。
人这辈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聪明人!
他的业余爱好更简单,属于基本没啥业余爱好。非要说有,摄影算是一项爱好吧。曾经算是发过低烧,最近没烧。家里的纸质和数码照片很多,最多的是女儿的,其次是孩子妈妈的。他自己的照片很少,因为没有人给照相的照相。
退休了!他真实诚,说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工资立马变了,变为退休工资,收入降低了很多!
好在其他各方面,基本上是软着陆。现在他手头有科研项目在研、有研究生需要指导,还有系里的教学督导和一些教学工作,比较充实,因此还经常去学校。但是讲课任务没了,所以时间上没有硬性约束了。
2019年末,新冠疫情来了,哪儿也去不了啦。
2020年初,他是通过网络,云上指导研究生和本科毕业设计,六月份通过答辩,送他们都毕业后,才觉得没啥教学的事情必须干了。如今的他,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啃啃科研上留下来的硬骨头。原来就有些想法,很快有了新点子,还写了发明专利。
很快,又有人来约他一起干点事情,他又忙了起来。教学和科研工作都有,摄影的爱好也顾不上了,事情不少。他很庆幸自己身体和精力还挺好,干点儿事情没问题。原来计划退休后,就去云游世界的计划还得重新安排。
问他:您对一份读来有意思的人物报道的期许是什么?
他回答:“没想过这个问题。想来,因为我受命负责农电专业和学科的建设,多少年之前,华电校报约我围绕这件事情写一篇报道,也写写自己。他们提醒我:你很忙,安排年轻老师或研究生写写……我没有应约,想来多少有些遗憾。这次,去年屈书记书记和我谈了,我看了您写的采访提纲,感叹您从哪里找到那么多线索!我都忘了!很受感动,也得准备准备了啊。今天专门静下来,想想,明天学校安排督导组检查毕业设计,我得去,明天晚上咱们微信聊聊。退休也挺好,可以集中精力干点事情,”
请他谈谈: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传承些什么?他们身上有哪些您认为与当年您读大学时的不同?
改革开放之初,很难想到我国会取得如此大的发展进步!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很多具有时代特征的特点,他们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可以也敢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但是,当年轻人选择的机会太容易,而又不太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时,容易使他们见异思迁,不易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当代大学生在发扬时代特性的优点时,还要注意传承螺丝钉精神、工匠精神。当我们大家每个人都能够“一辈子把一件事情干好、干到极致”,那么大家合起来中国的事情就干好了!中国就干到极致了!
总结一生走来的路程,梁志瑞觉得当老师挺好的。
回顾几十年,留给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的时间很少,每当把时间用去玩了,就觉得心里发慌。所以,每年的两个假期,基本都用于工作。自己努力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和科研工作时,先做到不对自己“放水”,再做到不对学生“放水”、不对工作“放水”!自认为问心无愧、坦坦荡荡,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校和这份崇高的工作,也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
“我会在仍有的服务社会的机会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品质。一辈子的习惯已经形成,也改变不了。”梁志瑞,就这样心安理得地依然忙碌地做着喜欢做的事情。
他渴望共谋当下同道者:我国中压配系统中性点接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方法。
……
结语
梁志瑞1982年毕业留校,一步步地从助教到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从教研室秘书到教研室副主任,再到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电力系党委委员。
梁志瑞的自信,源于他对家国的一腔情怀,源于他自身的睿智和优秀,也源于他对学生的那份深挚的情感,源于他内心深处对工作、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
我们应该都会在他的自信里,找到一种前行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