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杏坛春风

杏坛春风

依然微笑的高曙

依然微笑的高曙

ddcd53bb6d0a44d79d3c06791a4e7ac7.png

高曙

高曙,1938年生于上海,祖籍无锡,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考入清华电机系发电厂电力网系统专业,1963年3月清华毕业到教育部挂职。1963年8月始,先后在北京、河北、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工作,1998年退休,返聘工作到2004年。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电机工程协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电力系统潮流、稳定的计算和控制,智能变电站电压/无功最优控制,地区电网的静态安全分析,故障树分析方法的研究,高压电器设备的故障诊断,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和恢复的专家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管理决策系统等。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项目和部级项目“大型火电厂安全控制专家系统”、“基于骨架型专家系统工具的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研究”等6项。

微笑的高曙

丁 清

爱笑的高曙,人很单纯,也很可爱,说话的音质非常好听。她始终如一的笑,不仅让人轻松,甚至能改变人暂时郁闷沮丧的心境。

2015年的冬至后,保定、北京就霾上了,跟着连上海也霾了,一连几天,天空总是阴着脸,让人本来就很不舒服了。结果法国那原本已有些征兆、却还是很遗憾地发生了“黑色星期五”的恐怖爆炸,更加重了这沉重。

可高曙老师的声音,无论是柔柔地从话筒中传来,还是面对面时,竟能令挥之不去的不快,顿时烟消云散,还能让人从浑浊中轻松和清醒过来,这很神奇!高曙的声音很干净,是那种可以直击心灵深处、纯净清脆的干净。而且,竟然一点没有受到岁月的侵蚀和蹂躏,直到今天依然干净得令人温暖。这,太不容易了。

找到高曙,很容易,但找到高曙能够聊聊的时间,很不容易。

前年,就开始约她,好像是身体不太好,今年九月初找她,是孩子那需要帮忙。直到这个秋天,当我们终于可以一起坐下来,去回忆岁月时,她首先说的一句话竟然是:“人都退休了,脑子里一切都清零了,有什么好说的呀?”

一切都清零了……

第一次听到如此洒脱的退休宣言!那是说,我们可以一切从头开始,去自由地安排生活了?还是告诉自己:过去的,无论是辉煌的成功成果成就,还是或完美或蹉跎的青春,毕竟都已经过去了。

可,77年的人生历程,总会留下岁月的痕迹,让我们去追寻。

在网络上敲击出高曙,会看到几条学生对她的看法和评价:

非常好的老师,讲课通俗易懂、认真负责,我很喜欢这个老师。

很不错的老师,感谢老师,向您致敬!很有思想的一个老师,个人比较喜欢,相当负责。

非常好、很不错,应该是说高曙在与学生相处时的工作作风,给学生印象深刻。讲课通俗易懂,相当负责,是说高曙在讲授专业课程和带研究生时的能力和水平,让学生们信服。而很有思想的评价,则不是一般的评论了。那是需要有深度、有见地、有独立分析和判断事物与是非的观点,并得到学生认可的体现。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a2dd79a9892d4a4485219c34fb152d43.png

青葱岁月

高曙,做了什么?得到学生这样的认可?

她1963年到学校工作后,就开始当班主任,带了发电专业的学生,跟了他们四年,很有感情。后来,她的学生需要联系实习地点时,就经常去找早期的这班学生,他们很帮忙,总是有求必应。

高曙心目中好的教师,不仅课要教得好,还要对学生好,要去付出。那时,她把自己的时间,分为四个单元。上下午的两个单元,是上课、答疑和完成辅导老师的工作任务。晚自习的第三单元,为学生辅导,去学生宿舍聊天。只有每天晚上九点半后的第四单元,才属于她可以支配的时间。因为集体宿舍备课条件不好,她就去二楼的教研室备课。很长的一段时间,教研室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因为,不少课程,她读大学时也没有学过。比如计算机等,教材出来后,她要先把教材搞明白、相关的习题做一遍,做到完全理解时,才去上课。

高曙做班主任,是要把所有学生的家庭状况都了解到,作为学生分配时的依据。还有当初那条强调“哪来哪去”的原则,她并不认可,她认为不应该这样弄,学生应该是谁学习好、表现突出,分配时优先考虑。所以,在她的班上,就出现了来自内蒙的学生被分到部里,后来成为部长助理。学习不错、各方面综合素质优秀的王茂华,被分配到电科院。

她不呆板,人情味很浓,有时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处理,然后,将分配方案通告班上的学生,解释清楚:这个同学为什么被分到那,理由是什么。她的班上有个叫钱俊的学生,家里有海外关系,可以分到广州的,可班上有一对同学在谈恋爱,恰好广州有两个名额。高曙就找到钱俊与他商量:“你看,人家两人已经在一起。”钱俊表态:“没事,高老师!我让我爸再想办法。”现在的钱俊,在国外生活工作得很好。在同学们的支持和理解下,她班上的学生分配工作,一直很顺利。

往往,一旦学校公布了分配方案,不少学生就匆匆走了,可她的学生,对分配方案没有异议,也舍不得离开学校,都要拖到最后才走。高曙和田璧元老师的家,在保定青年苑的五楼,学生三五成群地抱着西瓜去看她,小厅里西瓜都堆满了。

e82d56a5694242f6b445a1114ce512c7.png

清华园(第三排左数第7人是高曙)

高曙和她的学生们,不再是师生的关系,已经成为一辈子的朋友。这会儿的她,坐在整洁的客厅中,打开手机,滑动着屏幕,一脸满足地看着第31个教师节到来时,钱俊发来的几行令她感动的诗句:

您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您是园丁,修剪新苗,秀美河山;

您是春雨,润育火种,芳菲大地;

您是石阶,忍辱负重,承载未来。

高曙做了五年班主任,一直坚持这样的分配原则,最后,她的做法,得到了系里的肯定。一个没有思想,只会人云亦云的人,哪敢哪能有这样的创意、魄力和胆识?

朱永利读本科时,就上过高曙120学时的电力系统专业课,两个学期的课讲下来,朱永利认为高曙讲课不仅认真,而且非常清晰。他后来在1985年读硕士、1988年读博士期间,高曙都是他的副导师。带他的时候,高曙一直坚持每两周的学术讨论会,这种工作方式起到了很强的督促作用。朱永利很谦虚:“我们现在是做不到高老师那样带学生了。”那时,周末时常到高曙家“搓”一顿,也是他们几个学生很喜欢和盼望的事情。

董青也是高曙带过的博士生,高曙带他的时候,身体一直不太好。他时常看见高曙将治疗心脏和血压的药,分放在三个小盒子里,每天早中晚服用。许多时候,高老师应该一直是带病坚持工作的。即便是这样,高曙每周总要坚持在三楼的机房里与董青一起探讨他的研究课题,针对他项目近期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有时,会推荐他去找找电科院系统所的专家;有时,与她在清华的学长卢强院士联系,推荐董青去那参加些学术交流、听听清华学生的论文答辩。这样四五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使董青在读博士时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高曙给董青留下的印象是尽管身体不太好,但是,只要在学校见到,她总是一脸笑容、精神矍铄、充满干劲。

高曙最早的科研项目,是她在清华读研究生时所做的“二线一地制电力系统的参数计算”。到我校后,她主要从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方面所有环节的教学工作。从事发电厂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参加了保定电厂4号机炉设计、某军用机场110kv线路及变电站设计、部队油库系统设计等项目。

ec23ff5c251b4ba8b99997e3ccad695b.png

院校交流

她做科研项目时,搞的“电网调度故障恢复操作票的研究”、“电网故障诊断的决策表约简新算法”,是在一次次去郑州电力局、福州电力局做实验,再经现场检验应用,效果不错后才签的合同。她先后做的9项科研项目,都是经得起现场考验的科研成果。

高曙开始做“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时,全国高校只有我校和清华、浙大和重大几家在做。当时,高曙因其科研成果,在全国电力系统中也是知名专家了。但她带学生时的和蔼、认真和亲切,让每位学生都很轻松。他们评价高曙是:总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

在杨以涵先生的研究室做助手时,合作开发了“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项目,1990年代后,她以此为基础,与东南大学的老师合著了《专家系统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一书。

她以第一作者和合作发表的论文有:《电力系统计算、分析与控制》《伏特电力技术装置安装及调试》《调度计划安排和电网调度操作命令票的专家系统》《基于Web的图形化继电保护运行决策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Java技术的跨平台图形化继电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等。

她的《事故树标法及程序设计》一文,获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二等优秀论文奖,入选IEEE(国际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是电子电气领域的国际知名专业学术团体,是电机电子和资讯科技最权威先进的资讯来源,总部在英国伦敦)。《编写变电站侧闸操作票的专家系统》,获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编制及调试潮流动态稳定计算程序》,获河北省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1984年、1987年和1989年,她三次获得河北省电机工程学会积极分子。1991年获科技进步奖。评审副教授和教授资格投票时,学校学科评议组“全体人员投票一致通过”。

高曙的父亲经商,从事缫丝行业。她在上海的家,是老石库门房子,各家独立的楼上楼下,在闸北区的西藏北路上,长长的弄堂,是所有女孩子跳皮筋、男孩子踢足球,大家一起玩的地方。

小学时,她学习不错,邻家的大哥哥很喜欢她,每天都看着她们一帮小孩子玩。这天下午,她在家里肚子疼得打滚,大哥哥下班时在弄堂里没看见她,奇怪地问:“小妹呢?”结果大哥哥到家里一看,二话不说,抱起她就去医院,检查时发现阑尾炎已经穿孔了,再晚点她就没命了。那时,住院是要交金条的,全麻的手术,对脑子影响很大。从那次手术后,她一直觉得记忆力就不行了。

当时上海的学校,是秋春两季招生的。本来她是秋季班入学的,这下住院后只能去春季班了,她不甘心,知道要非常用功才能跟上大家。这样,她很辛苦地学习,念到初中二年级时,她又跳级了。

她很喜欢自己的班主任,说:“吴家齐老师课讲得非常好,他是化学老师,他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但对大家很好。我总在想,将来当老师也要这样。”

考大学时,她填写的14个志愿中,第一个志愿就是清华大学,谁也舍不得她去北方,走那么远。母亲心疼她:“北方的冬天多冷啊!”赶做了十多双棉鞋,让她背到北京,直到大学毕业,她也没穿完。

一个从小生活在上海的年轻姑娘,到了北京,不管是气候,还是吃杂粮,她一点没有觉得不习惯,这太奇怪了,同学们也都说她一点不像个娇滴滴上海姑娘。问她,她笑了:“北京多好啊!冬天还有暖气,很舒服。不像在上海时,每个冬天手脚都要生冻疮。”她的二姐山大毕业后分在北京工作,父母去世早,二姐每月给她16元生活费。她知道姐姐不容易,所以对自己生活上要求不高,一年还会节约出回上海的火车票钱。

那时的大学,开始实施劳卫制(1954年,在贺龙的主持下,国家体委起草“国家劳卫制”,在全国人大和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从而掀起全国中学和大学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热潮)。劳卫制强健大学生身体素质,旨在改变中国国民“东亚病夫”的形象,并颁发一二级证章、证书,这一切激励了一代大学学子的热情。他们中不少人的今天,仍得益于青年时代的体育锻炼。如学校的张桂娥夫妇,读大学时,两人都是北京钢院摩托车队的。如今两位也都是70多岁的老人了,可精神状态非常好,时常依然是时尚的浅色装束、腰杆笔直健步地走在街头……

高曙与那代大学生一样,积极投入了校园的体育训练,还担任了系里的体协委员,组织系里的劳卫制工作。在田径、体操和举重的项目中,高曙选择了体操队。她每天下午去体育场或体育馆参加单双杠、平衡木科目的训练,取得了劳卫制达标的成绩。那时的校园,每到下午,大家全都离开教室到操场上去,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致。

读大学的高曙,还很喜欢跳舞,每个周末都去跳跳。直到现在,她依然非常怀念在清华读书时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她的班支书是北京人,常常在周末带着他们一帮同学去北海、香山和颐和园。

1958年,高曙他们去邯郸电厂勤工俭学劳动时,同专业高一年级的“大哥哥班”也去了那。于是,她与大哥哥班的班支书田璧元接触多了,熟悉并爱上了这个来自四川的小伙子。

田璧元老师,1959年在清华毕业后,就留校教电工了。

那时,清华负责国内一些院校的校长、书记的培养。每期校长、书记毕业,回到各地任职时,蒋南翔校长都要大方地“赠送”十多位青年老师,被清华人称之为“陪嫁”。田璧元,就是这样被“陪嫁”到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去的。

这样,田璧元与在北京、岳城和保定的高曙,一直是两地生活,每年就只有寒暑假时在一起。42元的工资,来来回回地用在了火车上不少。

1970年初,32岁的高曙有了大儿子田亮,她一个人在岳城带着孩子。可去峰峰电厂开门办学时,就没办法了,孩子只能送到人家去日托,天天早上送过去,晚上接回来。幸好与同事们关系不错,一晚上的尿布,中午回来,大家帮着她一起洗完后,再晾出去。

那时,曾闻问就与她关系相当不错了,冬天时,经常帮着她一起接孩子、抱孩子。高曙那时是连队小组长,晚上开会讨论,搞得太晚时,她要去接孩子,只好请曾闻问帮忙组织讨论。闻问老师特别认真,每次还都要及时地再告诉她后来又讨论了什么。因此,只有在孩子睡着后,她才能备课,每天睡不了几个钟头,很辛苦。

后来,两个学校对她和田璧元老师,谁都舍不得放,激烈地“争夺”了一阵子。学校派何富发老师去太原要人,最后很庆幸,是咱们学校胜利了。

1977年,高曙生二儿子田晶时一家人总算是团聚了。学校在保定的教学也正规了,人轻松了不少。有意思的是,高曙的两个儿子分别生的也是儿子,她有点遗憾,调侃自己:“我就没个女儿命。”

青年时代喜欢跳舞、喜欢体操的上海女孩高曙,却一直喜欢素色的衣裙,不喜欢花花绿绿的衣服。平时,她最不愿意逛商场,回上海也不逛。可她穿什么都端庄大方,很有气质。

丈夫晚年得了十年的帕金森,还诊断出肌肉萎缩,发烧入院和平时治疗时,都是高曙推着轮椅去。2005年,她自己也做了手术,吃的就简单了,平时清蒸个鱼、炒个蔬菜。搬到小营3号楼,她选择了实用、简约的装修风格,沙发是蓝色集美质量不错的免检产品。此外,她很自豪楼下卧室里,靠墙的那一整面独具风格和创意的大立橱。拉开橱门,她介绍:“你看,这么多层的储物空间,门可以推来推去的,很方便,全是我设计的。”那笑容好开心、好灿烂!

前几年,她和孩子去了夏威夷,在那租了辆车自驾游,很放松。

现在的年龄,她还是喜欢买唱片、听音乐。最喜欢听俄罗斯乌克兰民歌《可爱的冬天》《遥远的地方》等,还时常与曾闻问、贺仁睦她们一起在院里的活动中心唱唱卡拉OK。

早上,她一般是散散步、做做器械运动,院子里的各种运动器械,每样50下。周二五下午唱歌、周五上午是合唱团的排练,很紧张忙碌。她的心还年轻,一直订阅着《北京青年报》,还订阅了《家庭医生》和《老年博览》。

她,很优秀!

大学毕业时是清华的优秀毕业生,在北京电力学院被校团委评为三好团员。1983年她获学院优秀班主任称号;1984至1985年度、1986至1987年度、1989年、1990年,她四次获我校教学优秀奖;1987年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5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奖。

她认为人的一生,事业最重要。否则“你闭眼睛时,怎么向马克思交代?”再有,朋友很重要,从年轻时代与曾闻问的友情,被她们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合唱团排练时,她总是坐在闻问老师的身边……

高曙和两个姐姐及弟弟都考入了名牌大学。

bf94143f819b4aa89e7f008c0342c378.png

与爱人田璧元教授在一起

cf3fdff9cb164722a76c11da84e4ef5f.png

喜悦

弟弟高中德老师,也是我们学校电力系的老师。原来,高中德是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后来随专业变动,到了北京电力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一直搞继电保护,姐弟俩在同一个系当老师,也很少见。沈国荣院士在保定读书时,就常到高中德家,两人关系相当好,高中德在南瑞一直有科研项目,南瑞每年办班、培训新学员,高中德都去上课,退休后,还被沈国荣聘到南瑞工作。高中德讲课水平很高,在继电保护专业培养出不少优秀学生。现在,高中德常年生活在上海,不然,我们可以做个“姐弟教授”在华电,相信会是不错的构思。

聊天时,我随口说起住在学校交流中心,早上往小营赶,要从学校北门出来,走过长长的铺满银杏落叶的小道,还要穿过过街马路,再走下高高的石阶,挤上345路公交车,有点麻烦。现在终于明白过来了,索性请秦卓贤老师帮忙联系国电宾馆,没想到还是住满了,周边的部队招待所也没住进去,幸好,曾闻问介绍去了格林豪泰。听我唠叨玩,她马上很诧异地大声说:“闻问知道我这里现在很方便的,可以住啊!”你走时,她会将茶几上的葡萄、山楂卷,一个劲地塞给你。

她曾经的学生都问:高老师现在身体怎样了?身体?她只字未提到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啊?原来,她曾经做过大手术,可在我们长长的谈话中,她竟然只字未提。多坚忍的女人!

有人撰文说世界银行副行长兼第一任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总是带着招牌式的微笑。而具有传奇色彩的他,在生活中却自认平凡,以为“最大的愿望,其实就是早春时节,到郊外去,看地上的小草一棵棵冒出来,树上的柳叶慢慢变绿,还有一些不怕冷的花争先恐后地怒放”。

高曙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也是脸上永远灿烂纯真的笑容,还有她那般平静地“忘却”了事业上所有曾经的付出与辉煌。

无论是你面对着她,还是翻开一本本相册,走进她的生活记忆,就能看见她一直在微笑着的样子。从儿童时代的菊花头,到在清华求学时充满朝气的短发,再到工作后朝气蓬勃的模样,还有在学生的陪伴下的留影,直到今天也没有什么皱纹的脸庞上……

那笑容,一直自然、开朗地绽放在她生命的每一个瞬间,一生简单的短发、一生自信的微笑。

无论岁月怎样流逝,无论生活如何动荡,高曙从未改变的笑容,是那种清澈、阳光和足以打动人心的真挚的笑容。你说太喜欢这样率真的笑了,她还是那种甜甜的微笑和柔柔的声音:“一辈子有礼貌,不发脾气,上海人讲究这个。”

这,就是高曙!

这种涵养滋润出的知性女人,真美!

依然爱笑的高曙

2015年冬至后,第一次采访高曙老师,记忆深刻的就是她音质好听的爽朗的笑声。谁想到时隔5年多,算来她也是83岁的人了,可那笑声,不时地飞过云端,依然是这样的美妙、动听。

高曙现在的生活很平静。2018年时,还可以在小区里散散步,去活动室唱唱歌。疫情期间,小营地下的活动室关闭了。出太阳的时候,院子里相识的老人们,一般会在9点半左右陆续走出家门,大家一起聊聊新闻、聊聊家事,彼此也是一种关切。学校安排的不错,基本上不去学校了,诸如报销什么的事情都在小区里解决了。

国家现在每月补助这些老教授、老专家每月300元。她请人打扫卫生四个小时,剩下的就用在饮食上了。她吃饭很简单。和六七位老师一起,周一至周五花110元订顿中饭。大家一起,一个礼拜花30元,请物业的一位小同志给送到家里。能吃得惯吗?她笑了:“没有问题啊!以前不是吃食堂吗?现在有什么不可以。我什么都吃得惯。”每顿中餐两荤两素、主食有米饭、一个小馒头、一个小花卷。这样她晚上也有的吃了,还能剩个小花卷。第二天早饭加袋牛奶、一个鸡蛋。她好快乐了啊:“我一顿中饭管一天了。”周末,孩子们会回来,大家再一起做点。    

人,要是随和简单些,居家养老,也不是什么难事。

现在,每天早上她七点起床。中午要睡会,晚上看看电视。白天的时间,看看《北京个青年报》。年纪大了跑不动了,看看微信,和上海的家人联系一下,她挺满足的。她还是一人生活,尽量地不去麻烦孩子们。

问她:一辈子走到今天,您有什么需要叮嘱当代大学生的吗?

“那告诉他们要知足,我们的国家太不容易了,国家料理发展到今天真是不错,年轻人要把一切交给国家。还有,身体太重要了,年纪大了,越来越体会到身体的重要性了。我们那时候是‘劳动卫国制’,我那时是清华电机系的体协主席。每天下午4点半后,操场里大家都参加体育运动,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现在的大学生,这个环节也要抓住。

还有,不要去攀比。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两个儿子,分别带给她的还是孙子,她有些遗憾自己一辈子没个女孩子的命。儿子、媳妇都在公司里做软件,她帮忙照看了两个孙子。大的上了师大附中的高二,小的在育新小学读五年级。孩子们生日时,她送礼物是启迪智力的乐高拼图、插件等。两个孙子的成长,也给她晚年的生活带来不少乐趣。

告诉她学校建校60年校庆演出时,她的朗诵真的很棒!她大笑了会儿说:我怎么不记得了。想要几张她现在的照片,她说现在不漂亮了,头发就这么在后头,随意抓个小揪揪了。不过她接着马上强调:无论头发什么样!反正是高曙!

对,这依然是高曙!从年轻笑到今天,始终轻松面对生命中的所有!

我们也一定能从她的乐观轻松中,找到直面困惑、繁杂时的解决方法。因为,内心的强大和自信,足以左右生命的质量,无论增加多少年轮!

这,也是我们今天在高曙老师生命体验中,所找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