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旧版新闻网
首页 -> 理论探索 -> 正文

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理论创新

作者:肖映胜  来源:   时间:2007-10-31  点击:



    十七大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思路清晰,具有深刻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它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继往开来、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教材,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福音书,维护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白皮书,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动员令。
    纵观我们党的代表大会历史,党的每次全国代表大会,都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总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十七大报告中新词迭出,新意不断,亮点纷呈,在此重点解读四个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新名词,早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就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而十七大报告中首次以“旗帜”、“道路”、“理论体系”予以表述,是最大的亮点。
    举什么旗是中国共产党人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在当今复杂多变、充满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的国际环境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有一面鲜明的旗帜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也必须有一面凝聚民心的旗帜来集中代表人民的利益、愿望和意志。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把7300多万党员凝聚在一起,才能把56个民族凝聚在一起,才能把亿万人民凝聚在一起。
    走什么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报告中,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五条具体的特色道路并非简单地加上“特色”二字即可,都是结合我国的当前阶段的实际条件、实际环境制定出来的。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整合。它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当代的结晶。以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推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更大成就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党长期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人均GDP”翻两番。GDP反映出一个国家总体的经济实力,却不能体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实际收益。2006年中国GDP总量排世界第四,但人均GDP却排在百名之后。GDP“总量”再高,也可能惠及不到很多广大老百姓,十七大报告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符合国情,顺乎民意。这一转变就意味着我们国家不再单纯地追求高生产总值,而是将重心倾向于人们的实际收益、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均GDP”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真正为人民群众着想,真正体现社会成果人民群众共享。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尽管中国是贸易大国,却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低端。我们出口8亿件衬衫所得的利润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飞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去年产量达到4.71亿部,但是目前我国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要向国外支付专利费。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国具有自主品牌的手机产量不到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手机核心芯片长期依赖进口,而且出口手机附加值低。改革初期,我们提倡大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而今,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继续这样大比重、大幅度地依赖别国已经不仅不适应甚至开始阻碍我国经济更高水平的发展,因此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提高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率是衡量小康水平与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居民消费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62.1%下降为2006年的50%,远低于世界上70%以上的水平。居民消费率上不去,能说明老百姓有钱了吗?能说明老百姓生活富足了吗?不得而知,有钱人买东西会顾虑吗?正是因为钱不多,花了点又少了点,所以才不敢花,你不敢花,我不敢花,所以居民消费率才上不去。十七大明确提出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具有更强的目标指导性。
    加强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专题提出来,针对性很强。前些年,一些旧的道德价值观念被颠覆,但没有形成一套新的价值观,导致人们文化精神的缺位。十七大报告提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切中时弊。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社会保障体系。报告中明确提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一新要求就意味着广大农民在内的全体老百姓都纳入了基本社保体系范围,这是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最好体现。
    生态文明。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十六大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尽管之前也意识到甚至从行动上开始抓生态建设,但在党代会报告中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提出还是第一次。“当我们解决了‘肚皮’后,就到了要解决‘草皮’的时候。”发展的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把环境破坏了,发展再多有啥用?我们决不能干“有增长无发展、要钱不要命”的傻事。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系统回答。就其实践渊源来说,它是对我们党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的科学总结;就其思想渊源来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就其主要目的来说,它是从回答发展问题入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其精神实质来说,它是要实现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既是对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深思熟虑,又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活力;就其重大意义来说,它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上,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因而与其一脉相承。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摆在首要的位置。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新理念。这是共产党人对全体人民的庄严宣誓,是我们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根基。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也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正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以前的社会形态的根本区别,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所以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其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构建社会和谐必须以科学发展来指导,没有科学发展观,没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社会的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实现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检验标准与外在保障。社会和谐程度实际上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程度的检验,同时,社会越和谐,更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深入。
    党的十七大,如巍巍丰碑,辉映过去,昭示未来。以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的新起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起点,理论发展的新起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辉煌的过去历历在目,美好的未来光辉灿烂。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视频吉大更多>>
热点推荐

版权所有: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热线:0743-8677808   E-mail: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