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图片 张宏伟】10月25-27日,校党委书记姜治莹率队赴山西省太原市、运城市、临汾市和夏县,重点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发挥学校田野考古优势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助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全面开启校地合作、共建吉林大学华夏考古研究院,推进考古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进行考察调研,并分别与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吴伟,副省长熊继军,省政协副主席张复明进行工作会谈。
辕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裴介镇辕村南部,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和夏商时期遗存为主体的古代聚落遗址。2023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对山西夏县辕村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姜治莹走进遗址,实地查看发掘区,认真听取相关情况介绍,当得知发掘区共发掘墓葬、房址、灰坑等各类遗迹150余处,出土完整或可复原陶瓷器、陶瓷质生产生活用具、玉石制品、金属制品等超过300件,另有大量绳纹灰陶片、泥质灰陶、彩陶片时,姜治莹十分高兴。他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吉大考古人责无旁贷,希望大家全面履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中国考古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努力从考古学中获取尽可能多的古代社会信息,丰富历史细节,活化历史场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做出“吉大贡献”。
伴着初升的红日上工,随着热烈的晚霞收工,每天汗流浃背、灰头土脸,同学们自嘲是“挖土人”。看到大家顶着烈日,发掘墙基、清理瓦当,一个个晒得黑黢黢的,姜治莹为大家的付出点赞,代表学校和张希校长向全体师生表达敬意,送上慰问金,嘱咐相关负责人要通过改善伙食、开展活动等方式,让师生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学习和生活更有保障。姜治莹说,实习基地远离学校,考古工作长期在野外,成果周期比较漫长,一个又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背后,是考古人多年来的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和持之以恒的付出,希望大家保持吃得了苦、坐得了冷板凳的精神,始终坚持内心的纯粹和对信念的执着。
吉林大学夏县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是目前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从2019年开始,考古学专业本科生每年都在这里开展一个学期的田野考古实习课程。姜治莹来到教学基地,深入教师公寓、学生公寓、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数字考古实验室、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资料室,详细了解基地建设、教学科研、服务保障情况,听取文博创意领域的研究、策划、宣传等工作。姜治莹表示,一代又一代的吉大考古学人薪火相传、焚膏继晷,交出了令人瞩目的“吉大答卷”,为构建中华文明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考古人的独特贡献,做好新时代考古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主动发挥学科优势,坚持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扎实构建吉大考古学自己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要通过校地联合协同搭建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以文理交叉为手段,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在文物整理修复室,工作人员正在对刚出土的商代早期青铜器进行修复,姜治莹认真听取相关情况介绍,对考古学院的重大发现给予鼓励。他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努力“让文物活起来”“让遗址会说话”,为深化文明探源、传承文化根脉做出吉大贡献。
2023年7月,夏县实习基地教工学生党支部正式成立,结束了15年来依托临时党支部规范实习师生党员组织生活的历史。姜治莹详细了解党支部的建设机制、载体平台、品牌特色和育人实效,他强调,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不断传承与创新,把家国情怀、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和实践之中,让思政课更加有形、有新、入脑、入心,为学生们培根铸魂润心、增强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调研期间,姜治莹与山西省教育厅厅长马骏,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临汾市副市长王云,夏县县委书记薛永琦等深入交流。姜治莹表示,吉林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阵”,始终坚持“在发展中做贡献、在贡献中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履行服务发展的社会责任,坚决扛起强国兴教的吉大担当,希望双方在未来开展深度合作,集中力量培养一批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的教学科研骨干力量,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创新理论成果,针对中国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领域的重大课题展开联合科研攻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马骏、丁小强、王云表示,希望借助吉林大学平台和优势,进一步拓展合作深度广度,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努力争取更多合作成果,实现更高水平互利共赢。
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向弟海、卫英慧,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志峰,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赵晔,临汾市副市长李艳萍,督查专员任斌,运城市夏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雷,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山西省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吉林大学相关职能部门、考古学院负责人参加有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