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文

吉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纾困助学十载  圆梦远航今朝

发布日期:2023-06-06      编校: 依过     审核: 关升亮     点击:

【文字/党委学生工作部 潘至茂 徐立华 图片/党委学生工作部】“绝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这是吉大学工人的心声,也付诸于行动。十年来,吉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谋划,主动问需,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深入推进资助育人,实现了精准资助的良好效果,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不断提升。

十年坚持,日往月来,白驹过隙,无论社会如何变迁,资助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是吉林大学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十年来,从长春站前热情迎接,到中秋时节的特色月饼,再到寒冷冬日送至手中的棉衣棉被,无不勾起贫困学子深深的回忆,令学子心中翻涌阵阵暖流。

筑梦学业启航

破茧成蝶,凤凰涅槃,每一名学生的求学梦都值得尊重。因此纾困的意义不仅在于助学,更在于承担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对于每一名学生而言,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是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船票,但经济的窘迫很可能湮灭一个美好的梦想。作为人才的摇篮、进步的航道,党委学生工作部竭力打造筑梦的平台,为每一位有理想的学子保驾护航。

2021年的一天,一缕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安静的图书馆内。身为大一学生的谭静仪,正在安心地学习。而一年前的她刚刚以优异成绩考上吉林大学时,还在因家庭经济问题而面临休学。妹妹突然患上疑难病,使本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20万的巨额治疗费要靠母亲微薄的工资支撑。一向懂事的谭静仪几度向家里吐露退学打工的想法,但被母亲果断拒绝。党委学生工作部得知消息后,为了支持谭静仪读大学,每年为她发放助学金4000多元,加上她靠自己校内做兼职工作,才使她重燃信心。“正是有了这些帮助,我才有机会读大学。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谭静仪在面对《人民日报》采访时如是说。

每一个梦想都饱含了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也寄托了一个家庭的期望,不应因暂时的经济困难而幻灭。来自河南省汝阳县的潘琳,入学时拮据的经济状况不断向她发问:学费怎么办?日常生活怎么办?得益于国家的助学政策以及学校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她通过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家教等形式实现了经济独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吉林银行励学金、小米助学金等等,为她解决了求学的后顾之忧。因此潘琳在学校释放了自己最大的潜力,相继斩获多项国家级竞赛奖项,还发表论文6篇,其独立完成的课题甚至弥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她不仅取得吉林大学校长奖学金,还经过严格选拔和评审,从2021-2022学年国家奖学金的6万名优秀本专科学生中脱颖而出,入选全国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并荣登《人民日报》。

关怀润物无声

“想学生之所想,让工作主动找学生。”这是党委学生工作部的好传统,让关怀润物无声般地走进学生心里。

2021年夏天,河南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不少家庭遭受冲击,党委学生工作部第一时间发起临时困难补助,并向广大灾区学子发出通告:“如遇紧急灾害,母校帮你渡过难关!”任何人有困难,都可以第一时间联系院系辅导员老师。仅一天时间,第一批临时困难补助共8万元就已发放至受灾学生手中。“共担风雨,同心同行”,每一位学子都是学校时刻惦念的对象。法学院学生李嘉琪说:“学校发布通知后,辅导员老师第一时间联系了我,帮助我提交了申请,吉大真的很暖。”

对于孤残、重病等特殊困难群体,学校长期关注,不断为他们创造便利,为残疾学生发放助听器、轮椅等辅助工具,为孤儿学生减免学费,为有听力障碍学生申请外语听力免试,为肢体障碍学生申请延长考试答题时间等等。从小丧失听力的江梦南,追寻偶像张海迪的脚步,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考入吉林大学。在吉大求学的七年中,她感受到了学校悉心的关爱,也始终感谢着学校和老师给予的莫大的帮助。考虑到江梦南听不见声音,进实验室会有一定危险,导师杨晓红教授让她在硕士时期选择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方向。江梦南说,最初,她根本无法通过唇语读懂专业术语,但三年研究生期间,导师杨晓虹在涉及专业术语时,都会写下来给她看,有时候甚至要写满十几页纸。经过七年的艰苦磨砺,她考取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博士,并获评“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成为一朵迎风绽放的花。

每逢节假日,学校按需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爱心被褥、学习礼包、返乡车票和慰问金,为在校学生发放月饼、水果已是常态。学校一年一度的“发放御寒衣”活动,在保证衣物质量的前提下,还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穿着特点,提供几十个款式供学生自主选择,保证学生既穿得暖,又穿得好,并以“校园爱心快递”形式“一对一”派送,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将温暖传递到学生手中。“又发钱啦!”“又发吃的了!”“冬天不用买衣服喽!”惊喜与感动的话不绝于耳,学生的幸福感、归属感直抵人心。

扶志强心成才

扶贫要扶志,强人要强心。既关注学生的实际困难,又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资助和育人并重,学校探索出“扶贫、扶志、扶能”有机结合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帮扶和历练。

十年来,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学生有机会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助理等岗位上劳动,不仅能够补贴日常用度,还能全面提高自身能力,树立自立自强观念,实现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转换,逐渐将感恩、付出和奉献作为自己坚定的人生信条。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学校探索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将学生在校期间所能涉及的学科竞赛、相关专业认证考试、雅思托福考试等均纳入发展型资助体系中;开展“蒲公英计划”,选拔优秀学子出国(境)研修,着力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国际化视野,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组建励志导师团队,为受助学生举办成长成才励志报告,与学生分享其学习成长、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经验历程,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有平等发展、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在受助学生群体中,能够发挥自身潜力,做出骄人成绩的大有人在,充分证明了学校资助育人的成果。

与病魔顽强抗争,书写生命奇迹的尹文心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而这项荣誉在全国仅有10人获得。重返大学校园后,他并未懈怠,始终锐意进取,三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被评为长春市十佳大学生、国家奖学金励学标兵等,并以优异成绩保研至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为“中国芯”而奋斗。本可能因经济原因生活艰苦,放弃所爱,但学校的资助政策打消了他的顾虑,让他能追逐梦想,实现自我发展。

十年的改革探索,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学校资助育人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起集解困、育人、成才、回馈于一体的良性通道,为困难学生成长为时代新人保驾护航。

家是一副重担,也是一份责任,“吉大一家人”,家在,学校在,吉大学子就不是浮萍。“感恩这份相助,这对我是一种深刻的激励和鼓舞,我会用心经营好这份感恩的心,让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感到欣慰。”这是2021级本科生佟同学的愿望。资助育人是传递帮扶的过程,也是传递爱的过程。十年资助育人,成就了吉大学子,他们也将带着这份爱,传承薪火,用心诠释“吉人天下”的精神。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