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泳:“新角度、新《围城》、新的钱钟书”
发布时间:2008.04.03

来源:记者团 编辑:奚茜 浏览次数:

       

    今年是钱钟书逝世十周年,4月2日晚,著名学者、厦门大学教授谢泳在西五117为同学们进行了一场“钱钟书与《围城》”的讲座。

                          “《围城》应该常读常新”   

    “很多理工科的同学问我,若想在短时间内试图对中国现代文学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应该选择哪部小说,或者哪位作家的作品?我的答案是——钱钟书的《围城》。”

    一开始,谢泳就这样强调《围城》——“这是一部常读常新的书”。

    就读书的选择问题,谢泳特别强调“完整性”的概念。在面对一个研究对象的时候,最好从全集开始读;或收集他的所有著作,在集中时间内阅读;并且把曾经研究过这个对象的相关作品都找来读读。“要从研究史的角度进入研究对象深处。” 谢泳这样建议到。

    研究钱钟书和《围城》的书籍浩如烟海,应该怎样选择?谢泳告诉了大家普适性的原则,即 “先西后中”和“先旧后新”。“这就是说,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尽量先看外国的研究材料,先看1949年以前的研究作品。文化生态的不同,决定了文化产品有本质区别。” 

                            “要读《围城》先读《猫》”

    “小说《猫》是缩小了的《围城》,或者可以说,《围城》是放大了的《猫》。”谢泳向同学们强烈推荐了钱钟书完成创作早于《围城》一年的小说《猫》。 

    《猫》主要描述了上世纪30年代北平知识分子生活中高级沙龙的种种情况。钱钟书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的弱点进行了重点批评。“我个人的理解,钱钟书主要批评的是从人的根性深度批评那些受过较好教育的人。表面彬彬有礼,但骨子里却很阴暗。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并没有改变他们的人性中的基本欲望和生存特质。”

    谢泳说,推荐《猫》的重要原因在于,《围城》中大部分人物的个性、思想、品格和叙述风格,基本都可以在《猫》中找到。“更重要的是,《猫》可以让大家体会到文章背景中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京派’和‘海派’文学活跃的文化状态,这对理解一部文学作品是非常重的。”  
                        
         

                  “《围城》是镜,照出钱钟书的人生风格”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围城》之中,作者言辞辛辣,语意刻薄,比喻生动。这固然与钱钟书本人的人生经历有关,但同时也是钱先生的行文风格。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文学创作,钱钟书对比喻颇有偏爱,尤其喜欢用‘性’作比喻,这绝对不是低俗,相反是个严肃的话题,而且他也有他自己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逻辑。” 

    谢泳说,在钱钟书看来,“比喻”就是将事物中共同特点强化出来,借“强化”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学术研究,钱钟书都有迄今为止几乎无人能敌的造诣。但是,作为学者型作家,他的虚构能力确实不强,很多作品中人物都有影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否定其文学创造力。

    “现在,有些人专门研究书中人物与现实人物的一一对应,我觉得大可不必。影射只能当做趣闻,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但要作为引证,则矫枉过正了。” 

                                              (记者团 郭凤莲 丁雯 陈潇逸 摄影报道) 

    人物简介

    谢泳,著名学者,厦门大学教授。生于1961年,山西榆次人,1983年毕业于晋中师专英语系,留校任学报编辑,两年后调山西省作家协会《批评家》杂志社,后为《黄河》杂志副编审。2007年4月被厦门大学中文系破格聘为教授,从而完成了“学术个体”到“大学教授”的转变,“谢泳现象”一时间引起了整个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主要作品:《血色闻一多》(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
           《储安平与〈观察〉》(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
           《杂书过眼录》(北京:中国工作出版社,2004)
           《思想操练》(合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没有安排好的道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2002)
           《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
           《大学旧踪》(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逝去的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命运》(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9年)
           《教授当年》(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教育在清华》(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书生私见》(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中国现代文学的微观研究》(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7) 
           《学人今昔》(长春:长春出版社,1997)
           《旧人旧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