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原理
核磁共振是以原子核为直接测量对象。所测量的元素必须具有核自旋(I>0)。在脉冲强磁场下原子核自旋产生能级分裂,通过施加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激发原子核自旋产生能级跃迁,进而得到共振信号。详细测量原理参见介绍书籍“The principles of nuclear magnetism”,A. Abragam,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s (1961)。
图1 固体稳态NMR装置示意图
测量条件
磁场强度:9.4T (1H 400 MHz),11.7T (1H 500 MHz),0-16T (变场NMR)
测量温度:200-1300K(热孔),1.5-300K(冷孔),0.05-2K(极低温)
测量精度:脉冲序列控制精度不低于100ns,化学/奈特位移测量精度不低于1ppm
样品形貌:粉末、单晶、液体
样品尺寸:体积不超过F4mmÍ5mm
图2 固体核磁共振实验样品装配图
典型数据
核磁共振仪能够通过原位精细测量稳态强磁场下固体材料的奈特(化学)位移、核四极矩频率、自旋弛豫率,捕捉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演化规律,进而有助于解决诸如化学合成产物、非晶玻璃中短程序结构、液体动力学和相变等前沿科学问题。图3显示了S-ibuprofen分子在11.7T磁场下的1H核磁共振信号。
图3 S-ibuprofen熔化pseudo 2d-NMR数据[J. Phys. Chem. Lett. 14, 9740, (2023)]
相关文献
1. J. Phys. Chem. Lett. 14, 9740, (2023), S. Liu, et al.
2. Phys. Rev. B 100, 104113 (2019), L. Peng, et al.
3. Nature Comm. 6, 7696, (2015) W. Xu, et al.
联系人
罗永康(Email: mpzslyk#hust.edu.cn,#换成@)
刘诗宇(Email: hustlsy#hust.edu.cn,#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