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一:葛振林生前照片(资料图片)
组图二:葛振林遗照及狼牙山近照(资料图片)
葛老遗照
狼牙山人民为纪念五壮士,特在狼牙山顶峰棋盘坨上修建了雄伟的纪念塔
2005年3月21日,“狼牙山五壮士”的幸存者葛振林因病去世,享年88岁。许多受过他英雄气概教育和鼓舞的人都为此感到无比的惋惜并表示深深的悼念。
其实,葛振林和我校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情缘:早在五十多年前,我校当时的同学们就曾靠近英雄,与葛振林进行心灵的面对和沟通,并受到英雄的启发和引导。带着崇敬和好奇的心情,笔者找到了当年活动的组织者——我校离休老教师黄曰槐先生,并和他一起,重温了那段封尘已久的往事。
风华正茂时,受到英雄的教育
“我是1953年的秋天进入到当时的华中工学院桂林分部学习的。对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我在小学经历抗战时就知道,但没有机会亲见英雄本人,那时的通讯也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所以并不是很了解。1954年的春天,我无意间从报纸上看到葛振林到广西开会,就住在桂林疗养院。我当时是班里的支部书记,看到英雄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这样近。我灵机一动: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为什么不请他来给我们班同学做场报告呢?这样既能让我们近距离的接触到英雄,听他讲当年的英雄事迹,又能使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互相熟悉,团结班里的气氛,树立大家的革命人生观,能够为祖国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努力奋斗,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我向组织上申请了一下,老师们也很支持我们班组织这样一次活动,我委托另一位同学去桂林疗养院联系葛振林,几乎没费什么周折,我们就和葛英雄定好了日期。 ”
黄曰槐老师抬头望了望天花板,用双手在身上比划了一下,说道:“当一身普通军装的葛振林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平易近人,他身上有英雄的气概,却没有架子。在随后他给我们讲那段历史时,葛英雄总是在讲他们那个小组在晋察冀反扫荡中的掩护行动;讲他们走投无路时的危机情况;讲在跳崖前,他和组长马宝玉作为党员,对另外三名同志说:‘你们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完全符合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我们愿意介绍你们入党,但我们没机会直接给组织说了,就以遗书的形式吧。’但他却很少讲到自己,也许,他早已把他的生命融入到革命的烈火中,融入到集体中,将个人的安危和生死置之度外了。就连有同学问他,在跳崖的一刻在想什么时,他也只是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敌人就在身后,不容多想啊!我们甚至都不舍得用最后一颗手榴弹炸死自己,而是选择跳崖,因为这样手榴弹可以用来多消灭几个敌人。’平白朴实的语言,却让我们觉得他更加的真实可敬了。时隔五十多年,当年的许多的情景都已在脑海中模糊,惟有这几句话却深深印在我心中,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那么的真实亲切。”
“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后,才觉得当时真是太不懂事了,葛英雄专门过来为我们做报告,给我们留下那样深的心灵撼动,他那么随和,平静,就好像他讲述的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从来不曾发生在他身上一样。而我们,不要说找车去接英雄了,甚至报告做完后,连点小礼物也没准备。我作为组织者,真是不好意思啊!”
英雄的精神,在抗洪中发扬光大
“1954年夏天武汉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学校发电报希望同学们能到武汉本部参加抗洪抢险。当时已经放暑假了,我们家住广州的十几个同学坐车到湖南,才发现陆路不通,按照现在有些人的想法,也许早就打退堂鼓了,但由于春天刚听了葛老英雄的报告,受到他大无畏的英雄精神的鼓舞,谁都没想过要退缩。我们划船绕过洞庭湖,沿江而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来到了学校。”
黄曰槐老师的语调激昂起来,仿佛又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我们都知道洪水无情,一旦真的决堤谁都跑不了,但班上的同学都来了,大家都发扬革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学校需要我们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人心特别齐。我不能说葛英雄的报告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但至少那次报告,让我们在很多时候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在同学聚会时,每次都会有同学提起这件事,大家都很想找个机会去一起看看曾经教育过我们的老英雄,感谢他曾经给我们的灵魂涤荡,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能在各行各业中有所作为,尽到一个公民对祖国应尽的责任,与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由于我是当时活动的的组织者,他们拜托我去找葛老英雄的联系方式,几尽周折,我终于联系到了他。这几年我有时会给他写信,告诉他他的报告给我们成长带来的的影响,感谢他当年的教育。每逢春节,我会寄贺卡给他,虽然葛老由于身体原因,没能回过信,但想到他能看到他当年的听众的成长和感恩,我也觉得很开心很温暖。”
前缘难续,空留无尽哀思
“我一直想去衡阳看葛老,但以前一直忙于工作,这件事就被耽搁下来了。这几天,我从报上得知他病了,3月21日,我打电话到他家,想慰问一下老英雄,他儿子却告诉我,葛老已经去世。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顿时空荡荡的,毕竟,这么多年来,葛老作为活英雄,给了我们莫大的精神动力,而突然间,却已人去楼空。”说到这儿,黄曰槐老师望着窗外,声音低沉了许多,但他马上又说:“对英雄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把他的精神铭刻于心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受到他的教育和感化。”
由于时间关系,带这些许的感动和遗憾,笔者匆匆告别了黄曰槐老师,临出门前,他对笔者说:“英雄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激励我们进步,希望对你们年轻一代的影响也是如此。”
链接: 人民网葛振林人物纪实
新华网葛振林辞世报道
搜狐网葛振林病逝专题
新浪网葛振林去世专题
新京报葛振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