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劳动课岂能代劳
发布时间:2016.05.14

来源:记者团 编辑:周小琪 见习编辑 林璧彤 浏览次数:

■记者团 尤思迪


  近日,百度贴吧、QQ等社交网络上出现许多“寻人代为拔草”的信息,内容多为华科大四学生招募其他在校学生,代替其完成校内除草的劳动项目。部分帖子甚至明码标价,工期几天、每天劳动几小时、日薪多少等一一列举,有意者可直接与其联系。


  据悉,这是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计划中一门名为“公益劳动课”的课程,为期一周,占0.5—2学分不等,必须修满学分才能毕业。很多大四在外交流或实习的应届毕业生由于无法赶回学校,只能招人顶替。


  各专业劳动课的日期由校方固定安排,不过为照顾特殊情况,若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可请假延后,只要在毕业之前补上便可。


  然而这样的照顾对很多实习生而言于事无补,新闻专业的李同学便是其中之一。她目前正在北京的爱回收网站实习,平日里工作强度很大,要请假很困难。“在这样的创意公司,我们连正常的双休都很难保证,更不可能说请假一周回来拔草。”


  她们班多数同学都有这种情况,于是就在班群里“资源共享”,相互介绍能帮忙的人。帮李同学拔草的就是一名计算机学院的研究生。


  早在去年,多家媒体便对华科拔草做了报道,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但基本只是一番吐槽。而今年人们讨论的焦点集中于两点:一是为何要在大四安排这门课程?二是为何要让大学生来拔草?


  为此,华科教务处教务管理科的老师周玲芳对公益劳动课作了详细介绍。


  首先,这门课需要与否由各院系决定,要开课的院系或专业向教务处提出申请,由教务处联络场地和具体项目。像信息大类的专业,如计算机、软件学院,由于课程较多,学分爆满,就没有申请该课程。


  其次,在哪一学期上课,也是各院系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自行安排,校方不做统一规定。只有部分专业是在大四劳动,这也是受专业课安排的限制。以文科大类为例,根据《2015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显示,仅法学专业和新闻学院部分专业要求大四劳动,其余都在大二或大三完成。


  至于拔草这个看似“另类”的劳动,周玲芳解释,公益劳动课分体育课部和苗圃两类,而拔草只是苗圃中的一项。学校并非要求所有要上劳动课的学生都去拔草,还有例如打扫体育场馆等其他劳动项目。


  “如果不是大四,拔草还是能够接受的吧。但这终归是要占用很多的时间,如果不与课堂冲突,那就会占用周末和暑假,其实意义不是很大。”关于这项公益劳动,李同学有她自己的看法。


  关于拔草缘起何处?意义何在?社会学15级的刘夕冉讲述了她所了解的故事:种树除草是自原来的老华中理工大学便延续下来的传统,以前只是自发的义务劳动。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起被纳入了课程中,还与学分和毕业证挂钩。


  她猜测,校方这样做这可能与现在大学生义务劳动意识的降低有关,大家都不愿意再花时间义务劳动,只能通过强制手段来延续这一传统,同时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对校园的感情。


  记者向负责课程设置的教务处计划科证实这一说法,负责人何亚军回答到:“根据我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这门课最早设置于1998年,是为了响应当时文化素质教育的号召,从那时起便与学分挂钩。至于其他的猜测,由于没有确切的资料,不好作出答复。”


  萧心一是华工物流管理85届的老校友。在他的回忆中,曾经的华工早期十分荒凉,于是校长就号召大家一起种树,绿化学校。学生自发组队,开荒植树。后来森林大学逐渐成型,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树木,于是又组织大家除草护林,作出一点贡献。


  当他听说要用学分才能让同学劳动时,感到十分不可思议。在他看来,能为学校种树护林,留下自己的痕迹,是件十分光荣的事情。现在的同学,或许不会再有这样的热情了。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