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奏出“华中大版百鸟朝凤”
发布时间:2017.03.07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王荣 浏览次数:

  珞喻路1037号是一片森林。这片森林里,有名师大儒,有青年才俊,有缤纷百花,有森森万木,有阿猫阿狗,有人间百态,有大千世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然而,生活在这里,你可曾留意过这片林子里的花,可曾留意过这片林子里的鸟?


  最近,白云黄鹤BBS上面一篇超级有趣的精华贴——《华科的鸟》,引得围观点赞无数。原贴作者travellerL为华中大在读博士,常年观察、拍摄校园里的鸟,用镜头呈现出那些可爱的生灵,奏出一曲华中大版“百鸟朝凤”,小编灌水之余,忍不住联系travellerL约稿,与大家分享这曲无声的“百鸟朝凤”,分享那些我们不经意的森林之美。



  戴胜,戴胜科,摄于青年园。如果微博上关注了无所不知的“博物杂志”的朋友,肯定知道,这就是博物君的亲儿子了,哈哈。(我一开始认作是啄木鸟,而实际上啄木鸟的嘴粗而短。)



  乌鸫,鸫科,摄于青年园。乌鸫是南方极为常见的鸟,不知者常误以为是乌鸦,而实际上乌鸫体型较小,外观秀气,叫声甜美,黄色的嘴与乌鸦的黑嘴相区别。



  乌灰鸫雄鸟,鸫科,摄于青年园。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我还记录了这么一段文字:“那是在一个雨洗的午后,安谧,催人入眠。乌灰鸫先生跳上枝头,准备试试他的歌喉。清澈空灵的嗓音穿过空气的润湿,直达你的心灵。静,整个儿小林子都在聆听。”?



  珠颈斑鸠,鸠鸽科,摄于青年园。珠颈斑鸠外形像鸽子但略小,颈部有黑白色的斑点纹样。清晨时走在紫菘,总能听到它们轻柔的“咕咕咕”的叫声。



  山斑鸠,鸠鸽科,摄于青年园。习性与珠颈斑鸠基本类似,最易辨识的区别是其颈部为黑白条纹的块状斑。



  树麻雀,雀科,摄于青年园。树麻雀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麻雀”,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鸟类,显著特征是白色脸颊上的黑斑,与山麻雀等相区别。



  黑尾蜡嘴雀(左雌右雄),燕雀科,摄于青年园。相比于前面的一些“证件照”,这一张更像抓拍的生活照——5~7月正是繁殖的季节,它们夫妻来到地面寻找草茎、小树枝等材料筑巢。而到了冬天的时候,它们喜欢成群结队,人在园子里走过时,它们会倏地飞起,翅膀扑楞有声,一闪而逝,场面让人印象深刻。



  白腰文鸟,梅花雀科,摄于青年园。那是一个晴好的清晨,我正坐在草地上拍湖里的鸟,这时一小群白腰文鸟飞了过来。我便轻轻地转过身去,把镜头对准了这些可爱的小胖球。小家伙们不知是忽视了我这个庞然大物,还是对我有足够的信任,只是专注地吃着草穗。而我也很默契地保持着这个安全距离,不希望有所惊扰。一米之外,我看它们吃着吃着就打打盹,整个人也放松下来,仿佛也分享了它们这一刻的闲适。



  寿带雌鸟,王鹟科,摄于青年园。可以说,寿带是青年园众鸟的颜值担当了。那一天我正在青年园里找鸟拍,忽然听到一种从未听过的鸟叫,心中窃喜,知道很可能可以记录到新的鸟种了。经过多番搜寻,才终于找到了它。赭色与灰色搭配的身体,深蓝的头部,辉亮的蓝色眼线勾勒出有神的眼睛,迷人的外表让我暗自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普通翠鸟,翠鸟科,摄于青年园。蓝翠色的外套,橙棕色的内衬,红色的小脚,水灵透亮的眼睛,翠鸟虽小,但也很惹人喜爱。经常能看到它在湖边或海豚雕塑上,低着脑袋专注地看着水面。忽然,箭一般地俯冲过去,人还没反应过来,再看到它时,嘴里已经叼着美味了。



  白头鹎,鹎科,摄于青年园。小时候,让我从梦中醒来的不只是照进来的阳光,还有窗外白头鹎的叫声,所以我对这种很常见的鸟一直怀有另一番的感情。



  棕背伯劳,伯劳科,摄于青年园。棕背伯劳那粗黑的贯眼纹让人容易联想起侠客佐罗。而它也确实是小型的猛禽,嘴爪都强健有力,甚至能猎杀比自己体型更大的鸟。



  黑脸噪鹛,噪鹛科,摄于青年园。鸟如其名,在繁殖时期,黑脸噪鹛的叫声响亮粗哑,喋喋不休,单调而聒噪。不知情者还以为他们不是在说情话,而是在拌嘴呢。



  四声杜鹃,杜鹃科,摄于青年园。四声杜鹃的叫声是清脆响亮的四个哨音,也由于其叫声而有很多好玩的俗名,如“快快割麦”,“光棍好过”等。夏日傍晚,杜鹃站在落羽杉的顶端放开自己的嗓音。居高声远,其叫声仿佛笼罩了整个园子。我抬头环视,希望能够窥探到歌者真容。仰头许久,脖子累了,便低头更加仔细地辨别声音的方向。费了一番功夫,看酸了眼睛,总算记录下了这美妙的一刻。



  黑水鸡,秧鸡科,摄于青年园。虽然它也叫“鸡”,但实际上并不是鸡的亲戚。当你经过湖边,驻留片刻,便不难发现它们的身影。它们喜欢在湖中的海豚塑像那里筑巢,照片中可以看到未孵化的蛋以及刚出壳的小黑水鸡。



  小䴙䴘,䴙䴘科,摄于青年园。小䴙䴘在青年园的湖里也总能看到,常被人误叫为野鸭子,但其实跟鸭子的亲缘关系并不近。前年的夏天,当我发现小䴙䴘已经在筑巢孵蛋的时候,便一连几十天地跟踪拍摄。或晴或雨,我都在旁边拿着相机守候,希望尽可能地记录下小小䴙䴘们的出生与成长。配图正是非常温馨的喂食的一刻。



  红喉姬鹟雄鸟,鹟科,摄于青年园。橙黄色的喉部,总让我联想到婴儿的口水巾,很是可爱。



  鹊鸲雄鸟,鹟科,摄于青年园。黑白两种配色虽然与喜鹊相似,但娇小的身材还是衬托出了它的文雅。喜欢一翘一翘的尾巴,与婉转欢快的叫声,为其形象添加上了几分活泼。



  喜鹊,鸦科,摄于西十二。喜鹊的体长差不多是鹊鸲的两倍,其魁梧的体型也与它们彪悍的性格相匹配。即使是猛禽,如果误入其领地,它们也会凶猛地群起驱赶。喜鹊在中国民间是吉祥的象征,而其拉丁学名也是很有意思:Pica Pica。



  松鸦,鸦科,摄于青年园。饿坏了的小家伙正大叫着要吃的,让人心生怜爱。顺便提一句,流浪猫狗确实是这些野生鸟类们很大的威胁。



  灰喜鹊,鸦科,摄于青年园。大灰喜鹊的内心:这孩子咋老是喂不饱啊?哈哈



  池鹭雄鸟,鹭科,摄于青年园。夏天荷花盛开的时候,时不时就能看见它的身影。



  小白鹭,鹭科,摄于东九湖。由于学习和生活都在西边,所以东校区一直去的不多。东九湖是不少涉禽安家之处,而优雅的白衣仙子——小白鹭便是其中之一。


  


  黑翅长脚鹬,反嘴鹬科,摄于东九湖。冬季,常能看到这些高挑修长的黑翅长脚鹬在浅水的湖中觅食。除此以外,也常能看到白腰草鹬、红嘴鸥等冬候鸟。



  黑耳鸢,鹰科,摄于东九湖。黑耳鸢是国内最常见的猛禽,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那天看着它在天空盘旋,轻盈的身姿仿佛不受重力的束缚,激其我内心对自由和天空的向往。


 

  在学校拍的照片由于距离太远而难以看清,我在新疆旅游时抓拍到一只黑耳鸢,停留在一棵枯树上,翅膀收了起来,霸气却显露无疑。


作者画像


  来自白云黄鹤的travellerL,2011年入学华中大,现留校读博。作为一名物理学渣,他渴望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的伟大思想;同时也热爱旅行,喜欢走访祖国的山川古建;还沉迷于动植物分类,喜欢用镜头记录每一个欣然邂逅的物种。即使是纯种理科男,travellerL对人文社科艺术也很感兴趣,偶尔看书读诗逛博物馆,伪装成一个文艺青年。


观鸟小记

  初来华中大时,一切都感觉很新鲜。其中,到处可见的灰喜鹊更是让我惊喜不已。毕竟之前在老家的时候,除了麻雀和燕子,我少有留意过其他鸟类。而灰喜鹊的蓝黑灰配色,虽然谈不上惊艳,倒也让人喜欢。更让人兴奋的是,有一次在路上,我捡到了灰喜鹊那天蓝色的长长的尾羽,欣喜地当做了学校给我的第一份礼物。


  在青年园里转悠时,我不仅可以捡到有趣的植物果实和漂亮的鸟羽,还总能新发现一些之前从未见过的鸟。通过图书馆的图鉴,我对那些不经意相遇的鸟儿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来自然而然地,我结交了一些爱鸟的同好,购买了用于观鸟的望远镜,不断地刷新着在华科看到的鸟数的个人纪录。直到购买了第一台相机,我总算可以通过镜头去记录这些可爱的生灵。其中最难忘要算一段课程较少的时期,几乎每天我都会去青年园拍鸟,虽然谈不上拍下了什么大片,却也定格了很多充满温情的一瞬。


  说起来,光在华中大校园内,我就至少中过三次鸟粑粑(两次手臂,最狠的一次是鼻梁),在武汉植物园更是享受过散弹的待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不仅从视觉和听觉去欣赏鸟类,还额外地从温觉和触觉与鸟类亲密接触了一番。与鸟如此有“缘fen”,我很愿意用相机去记录更多鸟类美丽有爱的一刻,与以后的自己分享那些有趣的故事。


  主页大图设计:朱欣欣 李大川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