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晓东同志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言稿,对一段时间以来的教学工作做了一个很到位的小结。但是我想,这个总结报告还是留给许处长他们来讲比较好,他们讲可能会比我讲更生动一些,因为我不在一线。
今天,我主要是以一个教授的身份讲一些观点。因为是研讨会,所以跟大家一起讨论。最后,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代表学校提几点希望。
一、澄清一个观点(育人为本)
昨天,我听了几位代表的发言,非常受启发,听到大家讲创新教育的思路和做法,我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这几年,在创新教育工作方面,很多院系已经真正地动起来了,并且取得了成效,我要向同志们表示感谢。我今天讲话中的很多内容也是受他们发言的启发。
我首先要澄清一个观点。今年2月份,我们在教育部开了一个咨询会,会上有其他学校的校长发言时谈到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或者说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大基本功能之间,育人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它是根本,也就是说,这三大功能并不是平行的。我们大家要有这样一个概念,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而且,与会的很多大学校长都认同这个观点。我今天在这里特别讲一下,大家平常讲大学的三大功能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我们高校来讲,即使是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本质上还是为了育人。我们的科研跟科研院所的科研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科研本质上还是育人,社会服务也一样,希望同志们对这一点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高度与视野
1.高度
我们现在思考学校的教学问题,育人的问题。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中华崛起的历史大潮中。
前几天,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路书记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报告中他提到,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上台百日之内出台了一个全面教育改革计划。实际上,这个计划强调从摇篮到职业生涯的教育,就是美国的教育怎么发展。以我的理解,因为美国人非常强调他在世界上的leadership,他(奥巴马)也觉得现在美国教育面对很大挑战,所以他认为美国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革。美国人还是很有危机意识的。
谈到大学,毫无疑问,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绝大多数都在美国。但是尽管如此,美国人却认为他们自身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他们的危机意识非常强。未来美国还想在世界处于领导者地位的话,不抓教育是不行的。反观中国,我们现在讲中华崛起,我们的国家在向创新型、工业化国家迈进的进程中,我们的教育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呢,这是党和政府都非常关心的。所以,今年教育部也在紧张地着手制定《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与改革纲要》,这是国务院组织的,温家宝总理是组长。可见,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华崛起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东西。
作为一所大学,尤其是作为中国的一所重点大学,我们理所当然要站在这个高度去思考教育改革的问题,我们学校为中华崛起、国家的发展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我想,除了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我们当然也要站在学校自身的立场上思考学校发展。在华中大崛起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教育应该怎么办,我们要站在怎样的高度上办学,我们不能不思考这个问题。我以前说过,未来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中国的一流大学。但是我们想一想,几十年后中国崛起之日,真正的中国一流大学是什么?我认为,那个时候中国的一流大学就是世界的一流大学,就像今天美国的一流大学就是世界的一流大学一样。所以,从长远来讲,我们的标杆是世界一流大学。简单地讲,只有瞄准世界一流,今后才会成为中国一流。大家体会一下,这个话不能反过来说的。如果你现在只瞄准中国一流的话,以后就成不了世界一流。只有我们现在瞄准世界一流,那么未来我们既是中国一流,同时也是世界一流。所以,我们思考教育问题、人才培养问题就要站在这样一个高度去考虑。为了实现这个长远目标,我们从现在起在育人方面一定要办尽可能好的教育,这是前年我们就提到的。
2.视野
我们一定要在世界及人类发展的大视野中去思考问题。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能源问题,近一两年我特别关注此事。奥巴马新近推出新举措,也就是他在打造能源通货。未来能源会像纸币一样形成一种两元通货,已经上升到这样一个地位。能源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之大,当下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能源问题带来的变化,教育上如何适应这样的改变。现在,能源问题提升到这样一个地位,受到这么大的关注,它涉及到的技术、学科、领域很广泛。仅从我们学校来看,不仅涉及到能源、物理、材料、化学、环境等学科,甚至还包括信息、机械,所有这些学科都和能源有关。我们想过没有,我们的教育怎么去适应这个改变。我刚才只提到理科和工科,文科中比如经济、社会等学科和能源也有关系。就这个问题,我们稍微深入剖析一下就知道,能源和教育怎么能够没有关系?所以,把教育放在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中考虑是绝对有必要的。还有其他的问题,如环境,环境学科与水资源的利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我最近看美国工程院的报告——Grand Challenges in Engineering。其中就有一个问题涉及到水。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情况不容乐观,不仅是缺水地区,一些不缺水地区的水也是有问题的。严格按高标准来要求的话,我们湖北的水都是有问题的。我们讲教育问题,即使窄一点,本科教育的问题也要放在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中来考虑,包括我们的专业体系、课程体系等,都是应该有所变化的。
三、基本定位
通常,对一所大学来讲,人们要问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也是学校最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我们学校而言,有很多人在问这个问题,很多教授也在回答这个问题。精英乎?大众乎?很多同志认为,我们是一所重点大学,就应该进行精英教育。还有很多同志认为,目前,在我们的招生量这么大的情况下,精英教育不现实。这都有道理,我在此也不想下定论。如果一定要答案,那我的回答是折中的。
我们首先要抓好面上的质量,这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学在华中大”这个声誉很宝贵,我们希望能永远保持下去。但是,这个牌子如果不加珍惜,它不会自然而然地永远保持下去,某一天名不符实的时候,就不会再有这样的说法。
其次是抓好精英教育。我有一个观点,以前曾反复讲过,就是影响一个学校声誉的最重要因素是她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总体表现。好的声誉是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优异表现带来的。既然如此,我们就要让我们的学生在校的时候受到尽可能好的教育,使得他们走向社会后会有更强的竞争力,更好的表现,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抓好精英教育这个问题,是基于学校长远发展的考虑,要有更好的教育。
我们培养学生到底应该具有怎样的观念和意识,他们作为人才的表现是什么,还是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基本上,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应该具有五种意识:自主意识、创造意识、竞争意识(美国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的学生,竞争意识是很强烈的,我们还不够)、领导意识(这也是我们学校的缺憾,校友们也这样反映,我们的毕业生可以做好基层工作,但爬不到高层。学生的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活动都是很好的培养方式,专业培养也很重要,比如Dian团队)、公民意识(实际上是负责任。我们大学生真正的要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成为党所希望的那样,没有责任意识是不行的。我讲的是咱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意识。相信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走向社会后,即使能力很强,甚至有可能是破坏性的)。
我讲这几点,是希望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干部们、老师们都要经常想一想,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要经常问自己,我们能不能够培养出具有这五种意识的人才。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倘若真正具有这些观念和意识,他们在社会上一定会显出相应的责任感和竞争力,也会具有很好的适应力,一部分学生会表现出比较强的领导力,还有一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很强的创造力。这些观念和意识都是国家发展需要的,也是学校发展需要的,当然也是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
四、育人之魂
我们谈教学,谈培养人才,这个魂在哪儿?
首先,我们要把我们学校的使命、价值观以及大学的几种基本功能,都体现在育人的活动中。育人的活动是比较多的,不是狭隘的教学。说得再直接一点,我们的使命、价值观以及基本功能都要体现在教学的基本活动中。
华中科技大学的使命是扩展知识、传播知识、保存知识和转移知识。前三个使命是西方大学使命中比较经典的,后边的转移知识是我们学校特有的。顾名思义,转移知识包括学校向社会的知识转移。我们的社会服务可以说是一种知识向社会的转移。反过来——我非常强调知识转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也就是说,还有社会知识向学校的转移。我以前多次说过,我们很多工科专业教育中,有很多知识滞后于工业的实际进展。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与机械有关的我就比较清楚。比如,微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但我们的机械学科在微电子机械方面却在最近两年才有点发展,落后于工业的实际进展。知识从学校转移到社会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还鼓励非专任教师走上讲台。我们有几个院系就做得很好,比如说计算机学院、点团队等,这都是非常好的。
我前边讲大学的使命之一是通过研究扩展知识。大家可能会说,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不在研究,这话也对。但是,如果我们真正地把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潜力发掘出来的话,他们是完全可以有一些创新的。无数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的点团队,联创团队都是非常好的例子。所以我们讲这四点是我们的使命,这些使命应该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体现在我们的基本教学活动中。
我们的价值观是“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责任也要体现在我们的大学本科教育中。大学生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要体现在教学中。在我们的本科生教育中,责任不应该仅仅是空洞的说教,要让它体现在我们的专业教育之中,这是我们学院需要考虑的。美国人在这方面做得比我们好,美国很多学校推行一个服务学习的概念——service learning,让大学生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年,我到我的母校威斯康辛大学去过一次,他们就在推行服务学习,我听过该校机械系一个报告,就是讲怎样服务学习。举个例子,他们组织一批大学生到南非比较落后的地方去了解当地的环境问题。学生知道了环境问题对社会的影响,一起讨论学到的什么东西,对环境改变有什么作用和影响。他们还跟当地的人一起交流。我们国家很少有大学做这样的事情,美国人可以做得这么好。通过这样的活动,和他们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是否对我们的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方面有所帮助?
我最近发表了一篇有关专业教育中宏思维能力培养的文章。宏思维能力是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比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等,实际上还涉及到多学科交叉。我们姑且不从政治上考虑,仅从学术、专业方面讲,这也是一个好事,至少要去关心这种体现多学科交叉的问题。由此,谈到我们的价值观“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我希望不要是空话,希望把它真正体现在本科生教育活动中。我们不要只是在说到理念时才用到它,而在实践中都不知道这个东西在哪里,要真正体现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大学的三个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也要和我们的本科教育联系起来,我希望有更多的科研资源用到我们的本科生教育中,一定要在学校形成这样的氛围。科研资源用得好,不仅有利于本科生教育,而且也有利于我们的科研。社会服务也一样,类似于我刚才谈到的服务学习,相关资源也可以配置到我们的本科生教育上。
那么,育人之魂的“魂”到底是什么?我们能否用简单的两个字表达?我想就是人本。人本,我个人认为,一方面,在学校里最重要的就是以学生为本。那么最大的以学生为本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是我理解的最大的以学生为本。另一方面的人本是引导我们的学生去关注人类社会的一些重要问题。我很佩服比尔•盖茨,他不是一个职业教育家,而是一个企业家,但是他的境界已经超出了企业家。微软每年都举办大学生创新杯竞赛,资助大学生创新。微软创新杯竞赛每一年都有一个主题,2007年的微软创新杯比赛在汉城举行,我参加了,主题是Better Education for All the People,就是为所有人的尽可能好的教育。这里的所有人不仅是指一般的学生,还包括那些残疾的人、弱智的人,反正只要是人都包括。所以我说比尔•盖茨真了不起,他引导学生的创新活动去关注这样的问题,这是不是人本?2008年的主题是人类的环境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所以,在比尔•盖茨心目中,他不仅希望学生进行创新活动,还希望把创新活动和人类社会的一些大的问题结合起来,这还是人本。
因此,在大学里讲人本,应该包含两个方面涵义,一方面,人本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我们提出要办尽可能好的教育,也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另一方面,人本是和我前面所讲的责任感联系在一起的。我用“人本”两个字来概括育人之魂,是否恰当,大家可以讨论。我想,如果真正的人本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的教育之魂的话,我相信,我们培养人一定是表现在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我不是说不要知识,传播知识是学校的基本功能,但是,尽可能好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播上面,能力培养是更重要的,更能体现我们的教育水平。
五、基本特征
华中科技大学的本科生教育应该体现什么样的特征,基本特征是什么?我想用简单的三个字来概括:开放式。
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论开放式高等教育》。文章中谈到,开放式体现在对社会对业界的开放,这很好理解。我们讲转移知识是双向的转移,这是开放的。我们的开放还要表现为对学生的开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我认为,我们目前的教育还没有真正地对学生开放,意思就是我们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真正的对学生开放的话,应该是在相当程度上以学生为中心。现在,在我们的很多创新教育的活动中,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在大面上,我们的教育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别说上课了,就连实践,基本上都是教师设计实践的目标、对象、方法等,所以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我们的研究资源也要对学生开放,但是目前研究资源的开放还是局部的,大面上我们还不能说做到了。
另一个开放是学科开放。我们的多学科交叉做得怎么样?其实,多学科交叉并不一定要不同学科的老师一起设计,当然我并不反对如此。但是如果我们真正对学生开放了的话,学生自己可以去领悟多学科交叉。联创团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联创团队的学生,连成员的遴选都是自己进行的,这一点上不像点团队那样,不仅没有官方色彩,还不大有老师的参与。就咱们这个联创团队,老队员选新队员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并且它的队员就是来自不同学科的。据我了解,联创团队的队员有环境学院的、机械学院的,软件学院的等等。这么多学科的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讨论问题,做一个课题,这不是多学科交叉吗?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学科开放。我们学校有没有可能营造一个好的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这样?联创团队的学生抢手得很,包括一些跨国大公司,像微软,对我们联创团队的学生都是很欢迎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给我们去借鉴。
所以,我希望我们教育的基本特征就体现在开放式三个字上面。
六、解放思想,任重道远
解放思想是党中央和国家一直都在提倡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方法。有人会问,从事教育的人有解放思想的必要吗?我认为,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解放思想。我们的惯性思维不仅在教师中普遍存在,而且干部中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有这种惯性思维。几十年来,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措施都是像大家习惯的那样,大家仔细分析一下应该很容易体会到。
1.不能够站在局部的某一点上去思考教改问题
当然,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干部中比较少,但是在我们的教师中间,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多的。上个星期,有一次我和学生聊天,有个机械学院的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引起我的联想。他说:“老师,咱们国家的数控机床发展上不去,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数控机床零件的互换性有问题。我们的互换性和公差测量这门课的课时是不是太少了。”我听了真是一愣,这或许是他的老师没说清楚,或许干脆是老师给他灌输的思想。我丝毫不责怪任何人,我希望今天的讲话不要引起某种误解,我没有批评的意思。我想说的是,教改中,我们的教师不能只站在某个局部上思考问题,如果我们这样思考问题,基本上没法改。数控涉及到多少问题,可能我们学十年也不够解决那些问题。我个人意见是,我们学校这门课的学时是够的。因为这个话题比较学术性,我不希望给这门课的老师造成某种不愉快的感觉,我只是讲事实。在国外,有的机械专业甚至没有这样一门课,可能只是部分内容融入在某些课程里。比如说,昨天吴波教授提到,美国密西根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这门课有12个学分,最多160个学时,我相信这门课里一定涉及到互换性和公差测量这方面内容,这门课还会包含很多其它内容。我不知道同样的内容在我们学校是多少学时,我估计是很惊人的数字。总之,不能这样去思考这个问题。
2.解放思想要打破学科壁垒
昨天,我看到一则消息,北大元培学院开始出现了一个人的本科专业,就是古生物学,这个学生叫张博然,这勾起了我的记忆。去年,我在一个报告里提到,1974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有一个叫威尔•肖茨的学生给学校递交一份申请,希望学习谜语学这个专业。学校居然接受了他的申请。该生制订了一个谜语学专业修课的计划,并得到系里同意,最后,他从这个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并最终成为世界研究谜语学的权威。我相信,直到今天,全世界也就他这一例。北大这个一个人的专业勾起了我的回忆,发生在北大元培学院的事情和70年代发生在印第安那大学的这件事有某种相似。专业壁垒我们可不可以打破,我们可不可以在这点上解放思想,同志们思考一下,我不能下结论。当然,我肯定不赞成搞谜语学专业,我想,印第安纳大学后来也没有继续专门去开这样一个专业。有这样一个人,他愿意去修这个专业,并且他的计划还不错,也未尝不可。我想,北大这一个人的专业也是这个思想。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们解放思想,不能以教师为中心,包括专业设计。威尔•肖茨实际上是自己在设计专业。我不知道北大这位同学具体情况是什么,我相信他自己也参与了设计。我们的学生是可以在专业设计上提出自己的见解的。我前面讲到的能源问题,如果让学生去思考,或许他们可以提出很好的建议,有一些可能是出乎我们教师意料之外的。水资源与环境问题,如果让某个学生去设计一下,没准还真不亚于教师,别小看学生的潜力。我们说不要以教师为中心,不仅体现在一般的创新活动上,甚至还体现在像专业设计这样的教改大问题上。我们尽可能让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参与是不是更好。
3.不要把创新教育局限于精英学生
恐怕我们很多同志有这样的观点:创新教育都是精英学生的事情。非也。在我的观点里,中专技校的学生都可以创新,何况是大学生,更何况华中大的大学生。2007年,我参加了中国青年科技奖的评审,那一年,我们学校机械学院的尹周平获得了该奖,获奖的还有一汽大众轿车厂的一位工人,好像叫王洪军,他就是技校出身,在汽车修复方面作出了系列创新,后来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校的学生都可以创新,只不过他们的创新可能和一流大学学生的创新侧重不一样。我们学校的大学生,不管优秀与否,我都希望把他们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创新有大小,有理论上的、发现上的、技术层面的等等,各不一样。即使是我们普通的学生,也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潜能,创新教育一样适合他们,这是需要我们解放思想的。
4.避免失去灵魂的改革
我们的创新教育也好,教学改革也好,要避免失去灵魂的改革。这是什么意思呢?我观察到,多年来,很多学校一谈教改,就说宽口径、厚基础,然后课程体系和内容稍微改改。我不是批评这样的做法,我认为这些是必要的。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是不够的,是失去灵魂的改革。灵魂在何处,我不再重复。在我们的改革中,要始终注意我们的灵魂在哪里,我们的思想是什么,始终不要忘记“魂”。只有这样,我们的教改,我们的育人,才能真正体现我们的水准。
七、几点希望
前面所讲的是我作为一名教授的一些思考,是和大家一起讨论。下面我谈几点希望。算是作为一个校长,对学校教学工作、对相关干部和教师提的希望。
1.加强学习
我现在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水平不够,总觉得我的知识跟不上新的发展,所以我也要不断学习。我讲学习,不单是对大家的要求,对我自己也是一样的。我觉得自己的知识很不够,但是我在努力学习,希望同志们都能努力学习。不仅你们要努力,而且你们要把广大教师发动起来,大家一起努力,加强学习。学习新思维、新趋势、新模式。我举一个需要加强学习的例子。前不久,我跟文历阳老师聊了一下,其中谈到医学教育中的转化医学,我以前不知道这个概念。昨天,我还请教了马建辉处长,他跟我说了一点点,但至少没让我弄明白。后来我去查了一下,转化医学的基本思想是把基础的医学研究与新药开发、临床怎么更好地结合起来。可能以前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人只进行基础研究,不去搞新药开发,更不去搞临床,反之亦然。转化医学就是把这些很好的贯通起来,当然,这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至少需要一个群体或团队来完成。这里,我请问从事医学教育的同志们,我们是不是可能把转化医学的思想运用到我们的医学教育上呢?我不懂医学,我只是给同志们提些问题,我提请我们的医学教育家们去思考。要思考,首先得学习。我是工科出身,对这些完全外行,但是我想,我们要加强学习,这一点是对的。我前面谈到的服务学习的概念,算不上新模式,因为它早就有了,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吸取。我这里只是举两个例子,希望同志们多学习。还有,我希望要提高我们的干部和教师的宏思维能力。我前面讲加强专业教育中的宏思维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的宏思维能力培养,我们教师自己也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培养。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首先需要我们自己加强学习,不学习,你的知识面不开阔,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2.让探索蔚然成风
我们谈教改也好,创新教育也好,就是希望大家都去探索。探索是允许失败的。我甚至认为探索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要大家都来探索,其中部分探索将来会是非常闪光的,这是肯定的。只要有少数是闪光的,多数哪怕最后听不到什么声音了,那又何妨呢。没有广大的教师去探索就不可能有真正闪光的东西。比如足球,没有面上足球水平的普遍提高,你想,中国足球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华中科技大学只是抓几个点去做创新教育,不大可能产生很好的结果。所以,我们一定要鼓励创新,让探索蔚然成风。当然,抓几个典型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有面上的创新教育活动。
3.系统工程
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教务教学部门的事。我今天很高兴,听说路书记要求其他的校领导也来,今天又多来了几个职能部门的领导,路书记就是站在这样的高度看问题。创新教育与学工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都有很大关系。我刚才讲,希望探索蔚然成风,要探索肯定需要一些条件支撑,经费问题、编制问题等就与我们财务、人事部门有关。我还说过,要让更多的研究资源对大学生开放,这又和我们的科研部门有关系,如此等等。所以说,本科生的创新教育绝对是一个系统工程。我的责任最大,同志们也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们的副校长们,职能部门,包括从事教务的同志们,都要有这种意识,要多去宣传。
4.一把手工程
遗憾的是,这次的大会有一点不足,就是我们院系的一把手居然不在。我昨天表扬了金海同志。院系的一把手不关心教学,不关心本科教育,怎么能相信你这个院系的创新教育能做好?我当年做院长的时候就重视教学,有同志认为我是那时候最重视教学工作的两位院长、系主任之一。希望院系的同志回去以后一定向你们的书记、院长转达这一点。我们反复强调,院系的主要领导要关心教学,关心本科生教育。
以上是我个人对本科生创新教育的一些看法和代表学校提的几点希望,供大家讨论参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