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育】风雨兼程,终现熹光——材院21级国奖得主访谈录(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18 点击量:

近日,笔者有幸采访了20218名荣获国家奖学金的优秀同学,他们砥砺奋进,勇于争先,并乐于分享他们宝贵的学习经验和方法。笔者希望同学们能够以这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长处,成就更好的自己。

材卓2101班 曹佳宁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个人简介:材卓2101班班长、材料2410班学生班主任,预备党员,获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自强之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湖北赛区二等奖,湖北省华中数控杯一等奖。

问:路漫漫其修远兮,学习之旅不是一帆风顺,偶尔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你是如何应对挑战,克服困难,将这些化作前进驱动力的呢?

答: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确实会有许多挑战困难,比如有的课程很难听不懂、作业太多写不完等等,但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二字不断鼓励着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我们不断努力,才能克服困难。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不是天才,任何事情都是入门开始,有的感兴趣入门较快,但这不会是普遍的,也必然有很多是硬骨头。然而,当我们肯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硬骨头也能啃了,内化为精神钙质,外化为骨质铠甲,不断武装,正所谓,打不败我的,会让我更加强大!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问:大学的奋斗过程中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方法,可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吗?

答:我的学习心得主要有三点:首先,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所学知识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在课堂上注意听讲,通过老师讲述的方式获取知识比自己大海捞针的学习往往更加高效;最后,多做练习,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内容。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学,每个人都能取得好成绩。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问:国奖无疑是对你奋斗的肯定与激励,对于获奖你有什么感想呢?

答:获得国奖,对我来说是一份难以言喻的荣誉与深刻的激励,是对我个人努力追求梦想的肯定。在此刻,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自豪以及对未来更加坚定的信心。首先,我深感感激。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无条件的爱与鼓励,成为了我最坚实的后盾;感谢我的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还要感谢我的同学、朋友和团队成员,是我们在并肩作战中共同成长,这些经历成为了我宝贵的财富。其次,我感到无比自豪。这份奖项是对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在学习、研究或社会实践等方面所付出努力的直接回报。它证明了,只要坚持不懈,勇于挑战自我,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能够有所成就,努力与坚持终将开花结果。同时,这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获得国奖,意味着我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期望与责任。它激励我继续前行,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仅要保持谦逊好学的态度,不断提升自我,更要积极回馈社会,用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展望未来,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相信,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对下一次挑战的铺垫,我会带着这份荣誉与激励,继续在科研探索、技能提升、人格完善等多方面不懈努力,争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而不懈奋斗。总之,获得国奖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让我更加坚信,梦想因奋斗而美丽,人生因努力而精彩。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问:对于才进入大学生活的大一学弟学妹们,你有什么寄语留给他们吗?

答:对于学弟学妹们,我想说的是:在大学里,学习是第一位的,当然,不仅要注重学业成绩,还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竞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坚持。记住,“自强”是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去谱写属于你们的绚丽人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2103班 刘泽乾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个人简介:于2021.03-2023.03 休学参军两年并获得“四有”优秀士兵嘉奖、“金牌操作号手”等荣誉;总加权平均成绩88.00,综合成绩91.33,年级排名1/52;曾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校级银奖、湖北省金奖、全国银奖,热处理创新创业赛中南赛区金奖,2022-2023学年度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问:恭喜学长获得国家奖学金!能分享一下你的最大感受吗?

答:最大的感受其实是意外。我很幸运,因为国家增加了奖学金名额,使我在错过第一次答辩后,依然可以参加第二次并最终获奖。其实最初报名时,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因为我这一学年的学习成绩也没有特别突出,综合评分的排名同样不是很高,稍有差池就可能与奖学金擦肩而过。然而在最终答辩时,我意外地得到了全场最高票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凭借这样的优势,我从顺位第四逆转为顺位第一,获得了国家奖学金。这真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问:学长曾休学两年服役,这段经历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呢?你认为它如何塑造了你的性格?

答:我从参军中得到的最大收获,应该是实现了自己人生理想的转变。从前,我只愿自己和家人能一生平安喜乐就很满足了;但参军的两年让我意识到,在争取自己的“小家”的幸福之外,我还能为“大家”——国家的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虽然这听起来有点“空”,但我正在尽力将它落实到生活中,我现在做出的每个选择,都在向这个目标靠拢。至于性格呢,参军的经历对我的个性倒没有太大影响,我一直就是这样的人,我也不想只用几个形容词就框定自己。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问:在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中,你遇到过哪些挑战?你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将其转化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的?

答:科研意味着探索未知,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我目前从本科教材上学到的知识与实操还相差较远,很多东西,包括实验方法、科学原理以及表达方式,我简直一窍不通;一窍不通,那我就从头学起,慢慢就积累了很多心得。大家最开始接触科研项目时,也不要因为一筹莫展就萌生退意,要主动学习好尝来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否则也只能停滞不前。

问:你参与了多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这些经历对你有什么意义?你认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我觉得,尽管很多同学去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工作时都抱有评奖评优之类的考量,但社会实践和学生工作的本质都是为他人服务,如果没有做好单方面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的觉悟,很容易半途而废;我是一个能量充沛的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对我而言是一场双赢,所以我会抽出比较多的时间去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工作,但同学们也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不要不经考虑就盲目跟风参加很多学生组织、报很多志愿项目,最后身心俱疲。我认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在于,它把我们带出了大学校园这个半真空环境,让我们亲身与社会接触和了解社会。虽然学习和网络也能使我们增长见识,但显然亲身经历留下的印象会更深刻。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问:最后,基于你的经历,你对即将进入或正在经历大学生活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或寄语吗?你觉得他们可以如何规划学习和生活,以实现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

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道路,我的经验可能只适合我自己。但我们不管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走下去,只要不半途而废,最后总能积累出可观的收获与成果,我认为这就是人生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

电子封装技术2102 陶江月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个人简介:大三学年加权94.03,排名2/30;担任社委会勤工助学部负责人,电子封装2102 班资助委员等学生职务;曾获2023 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国家级三等奖,获2023 年华中科技大学第七届“美均-辉景杯”金相技能大赛 校级二等奖 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优秀学生干部” “三好学生” ,华中科技大学 2022 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 ,“自强奖学金”等荣誉,以学生一作独立完成 1 篇专利申请,作为第三作者发表一篇 SCI 论文。

问:在你的学习旅程中,有哪些学习方法或习惯帮助你保持了优异的成绩?

答:我养成了制定详细学习计划、定期复习知识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保持专注力以及善于利用碎片时间等学习习惯。这些方法和习惯帮助我提高了学习效率,巩固了知识掌握,从而保持了优异的成绩。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问:面对繁重的课业,科研生活与竞赛,你是如何平衡时间,确保既能高效学习又能适当休息的?

答:我会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划分优先级并及时调整计划。我会为每项任务根据优先级设定明确的时间段,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并留出适当的休息时间。在休息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确保既能高效学习、能适当休息还能照顾到自己的情绪,以保持最佳状态。

问:在这几年的学习成长经历中,有没有哪件事对你的影响很大?

答:提前进入实验室接触科研。这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科研的严谨性和创新性,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和协作。面对科研中的困难和挑战,我学会了坚持和耐心,这些经历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抗压能力。此外,参与的项目的成功,我获得了宝贵的成就感,更加坚定了我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问:对于正在努力奋斗的学弟学妹们,你有哪些建议或鼓励的话想说?

答:珍惜每一刻的学习机会,不要害怕挑战和困难,因为这些都是成长的垫脚石。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要学会时间管理和自我激励,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记住,每个人的成长节奏都是不同的,不要过分比较,专注于自己的进步和成长。相信自己,坚持梦想,未来一定会因你们的努力而更加精彩!加油!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问: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您认为保持积极心态的关键是什么?

答:对我来说,我有以下的四个技巧来帮助我保持积极心态。

1、正面思维: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上,而不是一味沉浸在问题本身。用“这次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来替代“我做不到”的想法。

2、自我接纳: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失败和挫折的时候,这是成长的一部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从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3、设定小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每完成一步就给自己正面的反馈。这样可以保持动力,避免被庞大的任务压垮。

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对于维持积极心态至关重要,学弟学妹们可以在课余时间跑步运动,不仅锻炼身体,还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材控2101 陈麟安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个人经历:获国家级奖项三项,省级奖项两项,提交作品《激光增材制造航空钛合金构件循环热处理及关键性能》被《金属热处理》增刊录用;在2024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 第十届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中荣获二等奖;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撰写论文(Effect of cyclic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tensile property of TC11 titanium alloy fabricated via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问:一般大学生往往为时间匆忙而烦恼,但你成功通过了计算机考试并且辅修了金融学,参加交流学习而不影响你的学习,你能谈谈你是怎么利用好时间的吗?

答:对于如何利用好时间的问题,首先,时间是有弹性的,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我们不能创造更多的时间,但是我们可以自己调整去适应,我们去选择什么时间去做什么。比如我辅修了金融学,但是辅修始终是建立在不影响主修课程的学习的情况之下的,所以我会把主修课程的任务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金融的课程。其次就是今日事今日毕,不拖延,简单来说第一,不做准备,随时开始,比如今天老师布置了作业,晚上就把它给搞定,在这个时间里不仅可以快速巩固老师上课的知识,同时写作业的效率也是最高的,我们可以最快速地完成作业。事项排序有时候可能会成为拖延的一个因素,在个人的待办事项里多了一项工作,尝试只处理当前已发生的需要处理的事项,甚至随机处理(想起什么做什么),有可能更为高效,毕竟是自己突然想到的事项,自己有意愿,开始会更加容易。第二是用拖延打败拖延,面对处理当下事项时常常出现的干扰,用延迟集中处理,简单来说就是当前事项完成后再处理,可以减少分心,提升专注度与效率。其次弄清楚自身是否有现时偏见,比如说我知道我自己是具有现时偏见的决策者,但是做决策时我是“老练决策者”,知道自己现在有现时偏见,并且未来也具有一样的现时偏见。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问:在本科生阶段拥有科研成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你在科研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能谈谈你在科研中的感受吗?

答:在本科阶段取得科研成果让我深刻体会到科研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收获的过程。科研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求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入新的研究领域时,我需要大量阅读文献,快速掌握领域内的前沿动态和前人研究的不足。这一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科研的核心在于探索未知,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实验过程中,困难和失败在所难免,但正是在不断尝试与调整中,我学会了如何更加严谨地设计实验、分析数据。每次突破带来的成就感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继续从事科研工作的决心。

问:我们知道学生工作一直是现在很多新生的学生干部焦头烂额的事,你协助老师带领班级获得优异成果,能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吗?

答:作为学生干部,我认为学生工作不应被视为负担,而是学习之后的一种放松和调剂。在协助老师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将工作和学习有效结合。每当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后,参与班级事务反而让我感受到另一种充实感。组织活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这些不仅让我从紧张的学业中得到缓解,也让我在实践中提升了沟通和协调能力。我渐渐发现,学生工作是一个提升自己、服务他人的机会,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锻炼自我、收获成长的方式。

问:“路漫漫其修远兮。”在面对未来生活时,你又有什么展望呢?

答:我没有想那么多,我并不认为获得国奖是我的一个结局,未来我想要随缘而动,不被桎梏,不要辜负每一个当下!

结束了对几位优秀学长学姐的采访,笔者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他们或严谨,或风趣,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同学们也能向光而行,努力成为一个个材子佳人!

 

Copyright © 2016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