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一、发展概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前身是1978年设立的二汽工人大学马列主义理论教研室,1986年更名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社会科学部,1999年更名为人文社会科学系。2005年创办法学本科专业。2013年6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1月,为了学科专业发展需要,设立人文学院。2023年6月设立知识产权学院,与人文学院合署办公,是湖北省第二家设立知识产权学院的省属高校。

学院拥有一支教风优良、研究能力突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铸魂育人使命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队伍。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博士25人,多名教师入选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湖北省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湖北省思政课教指委委员、湖北省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十堰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十堰中青年拔尖人才等。学院先后从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聘请多名专家学者任兼职教授。

2018年8月,我院入选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在校党委高度重视下下,我院以省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按照“政治固院、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理论弘院、人才兴院”的理念,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成为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强战斗堡垒。2021年4月,明德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获批为湖北省课程思政示范中心,中心办公室设在我院。2021年8月,由我院牵头的“武当文化与文旅融合”学科群被湖北省教育厅列为十四五省级重点学科群。2023年3月,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竹山县城关镇)正式挂牌。

二、机构设置

学院教学组织为“两部一系”,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部、思想政治教育部法学系

近年来,学院科研平台建设有重大突破,现有省级科研平台两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十堰)基地。市级智库平台四个:十堰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十堰市知识产权研究院、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十堰市检察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心。校级研究所两个:武当道教文化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所。主要社会服务机构有:十堰市法律援助中心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工作站,另外,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十堰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挂靠我院。

三、教育教学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政课建设,努力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走出了一条内涵式、特色型、高质量发展之路。

学院教学改革卓有成效,围绕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对分课程”、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武当文化等主题,获批多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其中《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入选2015年度湖北省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学方法择优推广项目。《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融入思政课研究》入选教育部2016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2017年,《武当文化概论》入选首批湖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创新模式研究》荣获第八届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20年,《武当文化概论》《形势与政策》获批湖北省省级一流课程课程。2023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获批湖北省省级一流课程课程。

                                            表1:近年来部分省部级以上课题与主要横向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项目来源

时间

1

武当山道教碑刻收集、整理与研究

杨立志

国家社科基金

2015

2

制度自信融合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张文学

国家社科基金

2021

3

湖北道书搜集整理

杨立志

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中华续道藏》子课题

2019

4

清代江南义葬与地方社会

黄永昌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011

5

自死窑:中国的老人自死习俗

徐永安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012

6

法制教育的困局:中国公民法律信仰培育问题研究

孙绪兵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014

7

清代老学史研究

王闯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016

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冬学运动

周江平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016

9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融入思政课研究

计毅波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016

10

地方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法律制度研究

钟毓宁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

2019

11

孟宪章传

黄永昌

九三学社中央

2019

12

武当山道教现代发展调查

杨立志

省社科联

2015

13

明清湖北慈善事业研究

黄永昌

省社科基金

2012

14

清代老学的传承和演变

王闯

省社科基金

2016

14

教唆未遂研究

安军

省社科基金

2016

15

武当道茶文化

杨立志

省社科基金

2017

16

清代湖北方志编纂研究

严忠良

省社科基金

2018

17

激荡与博弈:高校流行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研

周江平

省社科基金

2019

18

鄂西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调查研究

黄永昌

省社科基金

2020

19

美欧双反背景下湖北光伏产业的发展战略

张书林

省科技厅软科学

2014

20

支持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路径及政策供给研究

董文波

省科技厅软科学

2016

21

生态文明视域下武当山传统生态保护

黄永昌

省教育厅重大项目

2017

22

十堰市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

张书林

十堰市市扶贫办

2016

23

十堰文化简史

杨立志

十堰市政协

2017

24

《十堰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陈来宏

十堰市环保局

2019

25

十堰市改革开放口述史(二)

黄永昌

十堰市档案馆(史志中心)

2020

 

四、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经过多年人才储备和方向凝练,目前已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武当文化、知识产权等相对集中的科研团队和方向。近5年来,学院获得各类纵向、横向课题2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科研到账经费连年攀升,近 5年累计到账经费突破1000万元。

近年来,先后出版《WTO框架下中美补贴与反补贴之实证研究》《清代江南义葬与地方社会》《武当论道》《武当道茶文化》《武当山金石碑刻选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路径与政策供给研究》《公民法律信仰培育研究》《教唆未遂研究》《十堰文化简史》等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余篇,获得各类学术成果奖励100余项。我院坚持服务地方。

五、法学专业发展

法学系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2人,兼职教授5人。软硬件设施齐全,有模拟法庭、图书资料中心等,专业藏书超过20000册,报刊杂志30余种。在十堰市多家司法部门及律所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法学专业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改革探索,取得显著成绩。学生积极上进,学风良好。在“挑战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省级以上奖励10余次。在“民基律师杯”省属高校法律实务技能大赛中,多次取得良好成绩。法学专业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培养,设有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服务中心等多个机构,常年进行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与服务工作,赢得各方面好评。2016年,我校法律援助工作站荣膺第五届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受到国家司法部表彰。2019年12月十堰市人大与我校共建十堰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2024年9月,法学系获批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基地。

作为鄂西北唯一法学本科专业,法学系开办十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近千余名优秀法学人才。大部分毕业生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被公检法及政府各部门录用,考取国内知名大学研究生数十人。我校法科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吃苦耐劳,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2024年4月,司法部印发《司法部关于表彰全国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先进个人的决定》,法学专业2013级校友张菂律师被授予“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

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各类各级法治课题30余项,出版《保险法基础理论研究》等著作10多部,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部分成果先后受省市级表彰,先后受委托主持起草了《十堰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参与了《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十堰市恐龙地址遗迹保护条例》《十堰市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多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意见征集研讨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地方立法工作任务,有效发挥了专家、学者在立法中的专业优势,为地方立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六、知识产权学院简介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于2023年6月学科建设起步早,类型全、特色鲜明,社会认可度高2018年9月开设法学(知识产权方向)本科专业,2020年6月法学专业获批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023年4月获批知识产权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10人博士学位教师11人11名教师为兼职执业律师,3名教师具有专利代理资格证22名校外专家和业界精英被选聘为兼职教师,1名教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人才计划师资,1名教师获评湖北省知识产权金牌专家,1人入选湖北省青年法学法律人才。院先后获评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先进集体,董文波教授获评“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知识产权学院建有9个国家、省市级知识产权教科研用服综合平台。 2015年4月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在学院成立“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十堰)基地”,是全省首个设立省级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2019年7月十堰市知识产权局在学院设立十堰市知识产权研究院;2020年2月成立了“十堰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023年4月十堰市知识产权局在学院设立“十堰市汽车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2023年6月十堰市张湾区检察院与学院共同成立“十堰知识产权检察理论与实务研究基地”;2023年9月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批准学院与东风汽车集团公司研发总院共建省级科研平台“湖北省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研究院”;2023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获批;2024年6月,湖北省数据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工作站)获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批准;2024年8月,十堰市职工知识产权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近五年来,学院累计为社会输送200多名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举办培训知识150余场次,培训人数达20000余人;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法律和知识产权服务200余项共承担各类课题185项,出版著作20部,发表论文216篇,其中核心期刊40余篇,主持参与起草地方性法规5件,制定政府规划类文件6件,取得应用成果149项。

五、武当文化基地

1999年,我校成立武当研究院,推出以《十堰通史》为代表的一批学术成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2015年,学校将武当研究院更名为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2016年10月,中心正式获批为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地现有办公场地200多平方米,图书资料1万余册。中心主任杨立志教授著有《武当道教史略》《武当文化概论》等,发表论文100余篇,是享誉海内外的武当文化研究专家。科研团队结构合理,校内专兼职研究人员20余人,并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10余人次前来交流讲学,担任兼职研究员。近5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等项目3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中国道教》等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与十堰市委、市政府、武当山特区、武当山道协的合作日益密切,研究和推介武当文化,与市内外多家单位合作,开展学术研究、决策咨询、文化创意与宣传推广工作。积极服务对台工作,在海峡两岸交流方面做出应有贡献。在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中表现突出,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中心荣获“有突出贡献集体”称号,中心主任杨立志教授记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