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把握一个根本 构建两个维度 抓住一个关键 吹响科技创新转型发展“集结号”
——二论学习贯彻学校科技创新大会精神
作者
工学周报评论员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6-07-07

分享

学校科技创新大会在国家科技发展和高等教育新形势下,作出了科技创新全面转型发展的重要部署。这是学校主动应对国家科技资源投入和配置方式重大调整、科技计划布局重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学校继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五大转型升级工程以来,对科技创新转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内涵的进一步丰富。明确从目前“工程技术为主、少量设备级产品和零散基础研究”的科研型态向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延伸,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探索、关键技术突破和少量特种设备研制,并以科技成果转化反哺科学研究”全链条科研格局。为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指明了行动路径,为完善“三海一核”办学特色体系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研究型大学和“双一流”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科技创新转型发展必须把握好“人才”这一根本。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将人才资源开发摆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学校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全体教师和团队,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的根本在于全体教师的成长。一是要在科技发展中解放人才,管理上全力去行政化、简政放权、突出重点,服务上大胆后撤一步、方向引导、资源支撑,体制机制上打破一切不适应科技转型、不适应人才成长的条条框框,最大程度激发全体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在科研攻关中培养人才,系统谋划科研成果与人才成长的有机衔接,针对性加强项目经历和成果积累,提高学界和业界认可度,助推高端科技人才成长。三是要在科研实践中发现人才,加强青年教师精准扶持,促进融入高水平科研,支持开展持续研究、允许自由探索、鼓励新兴交叉,全方位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四是要在科研事业中凝聚人才,完善人才流动和服务保障机制,用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用活校企人才“旋转门”,探索以科研经费建立以访问学者、博士后为主体的专职科研队伍。造就一支站位高端、能力过硬、结构合理、持续发展,能够引领学校未来二十年发展的人才队伍,是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的第一要务,也是研究型大学和“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

科技创新转型发展必须实现“技术链条延伸”和“教师阶梯成长”两个维度的有机统一。全链条科研格局必须依靠工程技术优势向科学问题和市场需求两端贯通来实现。研究主体由工程技术向科学问题延伸,研究方向由工程应用向市场需求瞄准,有效打通科学研究、核心技术、系统集成、工程应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形成技术核心竞争力,构筑领先优势,支撑可持续发展。教师成长通道必须依靠科研队伍分层阶梯的向上贯通来实现。在“科研人员”层面加强精准扶持,发现拔尖人才;在“项目负责人”层面提升能力、视野和格局,挖掘潜力;在“团队负责人”层面,重点支持优秀团队形成稳定学科方向、扩大学界业界影响力;在“研究中心负责人”层面,集成多学科、跨院系、跨团队优势,培育行业领军人才;在“研究院负责人”层面,集全校之力助推产生战略科学家。让拔尖人才受到重视、得到支持,走上成长快车道。让潜心科学问题、长于工程技术、善于成果转化、甘于服务支撑的不同类型人才都能拥有适合自身的发展环境。科技创新转型发展必须在“技术链条和教师发展”这一坐标系内实现。一位教师可以在若干研究点保持知识和技术储备;一个项目组可以聚焦若干技术问题;一个团队则有了依托项目和稳定研究方向、全技术链条开展科研工作的可能;一个研究中心就可以集成优势,对接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需求,承担落实重大科研项目,向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成果转化两端延伸,构建技术体系;到研究院层面则是形成核心技术竞争力、落实重大科研发展方向、彰显“三海一核”特色优势的重要平台。综上,技术链条延伸的决定因素在于教师和团队的成长,同样,技术链条的长度也限定了教师和团队成长的高度。只有将二者有机统一,才能实现学校科技创新发展的彻底转型。

科技创新转型发展必须抓住“体制机制”这一关键。破除人才成长的束缚需要创新科技管理机制,贯通技术链条和人才成长通道需要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释放科技转型发展的人才驱动力需要破除不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强化项目负责人第一直接责任,向项目负责人放权,科研院项目审批事项由29项大幅削减为4项,推进机关和学院从管理向服务转型。建立科研项目终身追责制,真正实现科研管理重心下移,构建扁平化科研项目管理体系。通过立项审查、计划管理、科技报告等制度,全程关注科研产出体系,强化对优秀团队和拔尖人才的支持力度,为团队和教师成长创造条件。《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强化项目负责人经费管理第一直接责任,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下,尊重科研发展规律,在横向课题界定、纵向课题间接费(管理费)提取等方面,大幅向项目组倾斜、向文管学科倾斜;取消横向课题劳务费比例限制,不设上限,最大程度地放宽对项目经费使用的制约,最大限度保护和激励教师从事高水平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经出台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允许团队和教师得到收益的70%90%,鼓励按照科研和市场规律光明正大去做、先行先试去闯,相关制度文件可以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哈尔滨工程大学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办法》以“奖出效益、奖出能力、奖出导向”为原则,对科技获奖和学术成果的奖励更加强调高水平。此外,《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实验(含外场实验)安全管理办法》《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年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哈尔滨工程大学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也将充分讨论,听取意见。这些制度文件将构成“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也是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学校科技管理机制改革的导向。

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是学校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敏锐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重要举措,是学校科技创新发展与全体教师成长的有机统一。当前,学校“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取得良好开局,一系列重大创新任务已谋划成熟,“集结号”已经吹响,只要广大教师目标一致、凝心聚力、科学谋划、精细落实,就一定能够取得科技创新转型发展这场攻坚战的胜利,以研究型大学和“双一流”建设新突破为工程大学百年强校梦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B_lijiaheng  审核:UX_huoping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