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 2024.06)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历经社会科学部、社会科学系、人文与法律学院和社会科学部,2013年7月正式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支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学院获评河北省学校思政先进集体。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入选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获评国家级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2年,我院入选河北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序列,同年获批河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中心。2024年,学院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理念,建成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学院现拥有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河北省理论人才“五十人工程”人选、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模范教师、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才、天津市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等。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五个二级学科,2018年开始招收海外硕士留学生。学科目前建有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河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和京津冀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中心。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建“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协同创新中心,与湖南商学院共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协同创新研究院。拥有河北工业大学文化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冀文化研究所、廉育研究所、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与阐释中心等校级研究基地等,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撑与保障。
学院自2017年启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攻关项目,“全面系统立体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成效显著,思想理论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全员参加了国家和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实践研修项目。通过专家指导、演练选拔等方式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竞赛。1门课程获评国家级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门课程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5门课获省级优质课程建设计划支撑,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余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厅局级教改项目,50余项校级教改项目,河北省思政课评估等级“优”,获批河北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中心(河北工业大学——雄安新区),“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人才培养中应用”等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年来,收获全国首届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原理组特等奖1项、天津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京津冀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展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等。
学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大力推动学院科研年建设,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2018年以来,新立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6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搭建“1+4+5”科研平台体系,即一体化统筹京津冀文化融合创新学术资源,围绕4个二级学科方向搭建5个省级研究平台,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等研究团队,推动教师“人人进组、个个有平台”,以平台支撑学科特色教科研团队建设,提升成果显示度和产出率。教师年均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年均3-5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和《新华文摘》等转载。2018——2019年,学院连续两年主办“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建设与发展”高端论坛,与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共谋发展。2019年,学院与重庆大学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建设国际研讨会,标志着学院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交流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2022年,成功举办第三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高端论坛暨河北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2023年,成功举办京津冀文化协同高端论坛暨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年会及第三届京津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论坛暨河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年会。2024年,成功举办“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雄安新区大中小幼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
学院坚持做强、做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自2001年创办至今,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学校强势特色本科专业。专业连续5年被中国校友会网评为“五星级”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维持在97%以上,半数以上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学院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近五年全部为第一志愿录取,平均20%的生源来自“211工程”及以上院校。近年来,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中CSSCI期刊收录20余篇、北大核心期刊收录30余篇;学生中涌现出“青马工程”全国班学员、省级优秀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等典型,获评多篇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院通过与新西兰梅西大学、中央编译局马研部、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为研究生提供更多交流学习机会。
学院积极组织开展党建研究、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升教学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推动教学科研和与党和国家战略需要的紧密结合,与社会服务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院教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发表了10余篇理论宣传文章,多篇研究成果获得了省部级以上领导和部门采纳。
学院党委坚持以一流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学院党委为每个教研室选配了优秀的“双带头人”作为党支部书记,凝心聚力,做好“融”的文章,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发挥政治把关作用,为教师搭建起政治学习、学术交流和生活服务之家,引导青年学术骨干、“双高”教师向党组织靠拢。“党建+教学科研团队”的党务业务融合模式成为基层党建特色。
(截止到 2024.06)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历经社会科学部、社会科学系、人文与法律学院和社会科学部,2013年7月正式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支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学院获评河北省学校思政先进集体。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入选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获评国家级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2年,我院入选河北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序列,同年获批河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中心。2024年,学院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理念,建成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学院现拥有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河北省理论人才“五十人工程”人选、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模范教师、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才、天津市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等。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五个二级学科,2018年开始招收海外硕士留学生。学科目前建有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河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和京津冀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中心。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建“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协同创新中心,与湖南商学院共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协同创新研究院。拥有河北工业大学文化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冀文化研究所、廉育研究所、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与阐释中心等校级研究基地等,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撑与保障。
学院自2017年启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攻关项目,“全面系统立体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成效显著,思想理论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全员参加了国家和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实践研修项目。通过专家指导、演练选拔等方式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竞赛。1门课程获评国家级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门课程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5门课获省级优质课程建设计划支撑,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余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厅局级教改项目,50余项校级教改项目,河北省思政课评估等级“优”,获批河北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中心(河北工业大学——雄安新区),“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人才培养中应用”等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年来,收获全国首届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原理组特等奖1项、天津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京津冀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展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等。
学院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大力推动学院科研年建设,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2018年以来,新立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6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搭建“1+4+5”科研平台体系,即一体化统筹京津冀文化融合创新学术资源,围绕4个二级学科方向搭建5个省级研究平台,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等研究团队,推动教师“人人进组、个个有平台”,以平台支撑学科特色教科研团队建设,提升成果显示度和产出率。教师年均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年均3-5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和《新华文摘》等转载。2018——2019年,学院连续两年主办“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建设与发展”高端论坛,与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共谋发展。2019年,学院与重庆大学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建设国际研讨会,标志着学院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交流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2022年,成功举办第三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高端论坛暨河北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2023年,成功举办京津冀文化协同高端论坛暨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年会及第三届京津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论坛暨河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年会。2024年,成功举办“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雄安新区大中小幼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
学院坚持做强、做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自2001年创办至今,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学校强势特色本科专业。专业连续5年被中国校友会网评为“五星级”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维持在97%以上,半数以上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学院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近五年全部为第一志愿录取,平均20%的生源来自“211工程”及以上院校。近年来,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中CSSCI期刊收录20余篇、北大核心期刊收录30余篇;学生中涌现出“青马工程”全国班学员、省级优秀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等典型,获评多篇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院通过与新西兰梅西大学、中央编译局马研部、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为研究生提供更多交流学习机会。
学院积极组织开展党建研究、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升教学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推动教学科研和与党和国家战略需要的紧密结合,与社会服务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院教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发表了10余篇理论宣传文章,多篇研究成果获得了省部级以上领导和部门采纳。
学院党委坚持以一流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学院党委为每个教研室选配了优秀的“双带头人”作为党支部书记,凝心聚力,做好“融”的文章,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发挥政治把关作用,为教师搭建起政治学习、学术交流和生活服务之家,引导青年学术骨干、“双高”教师向党组织靠拢。“党建+教学科研团队”的党务业务融合模式成为基层党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