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沿革

阜阳师范大学是在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前身是安徽省阜阳专区师范专科学校、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阜阳高师速成班。

一九五七年,阜阳高师速成班开办,设中文、数学专业,学制二年;物理、化学、地理专业,学制一年。一九五七年秋,高师速成班改名为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中文科、数学科并入合肥师范专科学校,在一年制各专科学生中,除部分分配工作外,又成立理化科、史地科,计划续读一年,因反右斗争开始,这批学生于一九五八寒假分配工作。

一九五八年九月,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改建为安徽省阜阳专区师范专科学校,阜阳行署副专员张剑华兼任校长,王干臣任党委书记、副校长,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史地等科,学制二年;一九六零年增办政治速成班,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两个预科班,后于一九六二年全部转入阜阳师范学校学习。

一九六二年春,阜阳专区师范专科学校改名为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张剑华任校长,王干臣任党委书记、副校长。主要任务是培训中学教师。同年秋开始招进修生,设中文、数学、外语、生化、政治专业。一九六三年夏,进修生提前毕业,大部分学员分配到小学任教,小部分并入六安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和省教育学院学习。一九六四年秋停招进修生,改办中学行政干部和骨干教师轮训班,每期两个月;农中教师轮训班,每期三个月。唐肇华任党委书记、校长,一九六五年从农中教师中招生284人,分语文、数学两个专业,学制一年,原定一九六六年暑假毕业,因"文化大革命"开始,于一九六八年结业离校。

在文化大革命中,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被迫下迁农村,在临泉县谭棚公社、高塘公社分别开办两所中学。当时全校教职工99人,除33名工人外,其余全部随校下放,校舍、教具、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均遭受重大损失。

一九七四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的旧址,创办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受省、地双重领导,唐肇华任校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设中文、外语、数学、理化(物理、化学)、艺术(美术)五个系六个专业,另设有马列主义教研室、体育教研室,担任全院公共政治课、体育课的教学。《汉语大词典》安徽省第六编写组设在阜阳分校,中文系部分教师参加专职编写工作。一九七四年招生401人,一九七五年招生400人,一九七六年招生250人,学制为三年。一九七七年,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恢复统一考试招生办法。当年招生390人,次年招收409人,七九年招收306人,学制四年。在校本科生达1105人,函授学生200人,教职员工416人,其中教师217人,教辅人员16人,行政人员93人,工勤人员79人,其他附设机构人员10人,图书资料12万册,期刊340种,校园面积220亩,建筑面积17922m2。

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一九七八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扩建为阜阳师范学院。一九七九年九月一日,院党委正式成立,九月二十日召开了阜阳师范学院成立大会,并确定九月二十日为校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