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学富五车,亦师亦友,孜孜育人。静能潜心钻研细胞骨架,细致处已见真章;动则竞走田间地头探真知,实践检验真理促发展。他以身作则,待人如己,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他持之以恒,精益求精,苦心钻研科研课题;他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带领学生走进科学殿堂。他就是我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抗衰老中草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屈长青老师。
严师教之,高徒之始
“学成为师,身正为范。”屈长青老师不仅带领团队完成香椿培育,斩获国内外多项专利,在科研上取得辉煌成就,还多次作为优秀指导老师,指引学生参加比赛,奉献自己,保驾护航,帮助学生实现在科研道路上的成长,成为无数学子的引路人。
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也是屈长青老师所认可和适用的教学风格。“我对本科生有一层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当做一个研究生来看待,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屈老师说道。教育之道在于启发、自律、坚持不懈是屈老师对待学生的三个原则。因此,即使是假期,屈老师也经常主持会议,分享文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由交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屈老师认为,科研道路虽艰难万辛,只有实实在在的积累,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看见彼岸的曙光。
2019年吉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2020年合肥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银奖……终于,在屈老师的严格要求下,一批又一批眼中有火,心中有光,对科研怀有一腔热忱的年轻人们成长起来。而他也终于行成功满,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学海无涯,知也无涯
阜阳师范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试验田里,一株株小香椿苗傲然挺立!它们是屈长青老师和他的团队成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稳扎稳打的科研成果。2007年,屈老师在太和考察时发现了研究的着手处,致力于研究太和香椿高效生态反季节栽培模式,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服务。他根据原有的基础,从细胞骨架联系到房子支架,不断调整细胞生长的环境,以此为切入,不断尝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屈老师获得了陕西省科学进步奖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阜阳市优秀发明奖等奖项,先后斩获2项国际专利和15项国内专利,并将研究成果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屈长青老师一直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对于香椿,屈老师总有用不完的热情。“我们最初研究香椿的保鲜,从从分子生物学到植物微生物,10多年来,我们的科研团队在‘香椿之路’上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近年来,在屈老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主动融入地方发展,积极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用香椿嫩叶制成香椿茶、香椿面、香椿酱、调味包和香椿含片,盘活产业链,还在研究扩大香椿的种植面积,联合乡村产业振兴,点线面全面开花,与阜阳市相关单位开展全方位合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屈长青老师钻研一棵树,一颗芽,孜孜以求、醉心科研,努力探索、大胆实践,一直在推进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通过校企合作、校村合作等方式,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以奉献担当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的期盼,用丰硕成果书写高等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新画卷。
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者,训我以自律效率,助我自强,授予我学业学识。屈长青老师教导学生寻找问题并自主解决。“我要对他们负责”,对于那些怀揣着梦想,脚踏实地的学生,屈老师毫不吝啬:为他们开放实验室平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香椿、线虫、氧化银,屈老师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引领学生快速成长。
屈长青老师认为“科研辅助教学,反馈教学,教学相长,相辅相成。”他用鲜活的产学研项目将课堂填满,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不辞辛劳带着学生实地调研,考察项目,从课本到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发学生对家乡更深层次的思考,切实对社会做出贡献。香椿布丁、香椿巧克力、香椿米酒……一个个创新产品的背后,是屈老师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共同心血的结晶。作为一名教师,他全力以赴成就学生,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大赛并成功获奖;他所培养的“小树苗”们也不负众望,以学问和道义相互砥砺,正所谓教学相长也,学学相长也。
日暖风和绽桃李、笔酣墨浓写春秋。作为在阜阳师范大学从教16年的屈长青老师,他培养出许多人才,这些学生不仅成绩优异,还传承着屈老师的卓越品质。一届又一届,一年又一年,学生们怀揣着屈老师的殷切期望飞往更广阔的人生天地,而屈老师也将在传道授业解惑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
(撰稿、图片:学生记者 卢茜 冯洋鑫 王诗怡 宋陌甜 部门审核:王清 宣传部初审:周静 终审: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