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1.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依托于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始建于1959年)。自1959年首次招收卫生专业本科生,1986年首次合作培养流行病学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8年获博士学位授权以来,传承创新,优势突出,成果丰硕,人才辈出。近年来,本学科紧紧围绕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响应国家发展趋势和福建省重大发展需求,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加强福建省公共卫生实践体系和能力建设,为我省乃至全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本学位点具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检验学、卫生管理学五个学科方向,通过结合学校和学院优势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学科方向致力于服务国家和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大力开展人群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科学研究,其中,福建省肝癌、胃癌高发区肿瘤流行病学历经40年研究,成果丰硕(获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多项);环境污染物表观遗传毒理学研究立足学科前沿,跨入先进行列(财政部拨款省部共建重点学科创新团队),并在传染病及慢性病防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监测、环境暴露对健康危害、慢性病及肿瘤前瞻性队列、卫生检验与检疫、卫生管理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和特色,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杰出的专业型公共卫生人才。
2. 目标与标准
2.1 培养目标
培养博士研究生必须坚持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体要求是: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严谨治学,探求真理,维护科学诚信,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技术权益;严格遵守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认真执行学术刊物引文规范,杜绝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积极维护优良的学术氛围;
2.掌握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具有从各种文献资料中获取所学专业的前沿理论与知识的能力,开展专题科学研究;
3.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具备开展学术研究所必需的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工作的才智与涵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具备深入探索科学问题与学术创新精神,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创新研究的综合素质;
4.具有学术创新能力,发现新的健康问题及促进健康途径;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和掌握获取数据的新方法;发现新的影响因素及其新的作用途径;建立新的疾病预防控制模型以及对已有模型的改进;建立新的理论以及对已有理论的修正完善;解决社会问题所做出的具有价值的研究等;
5.应具备科学和规范的撰写学术论文、学术报告的能力,能够在专业期刊或会议上展示学术成果;同时应具备在专题学术研讨会、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等场合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的能力;
6.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与学术交流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格。
2.2 学位标准
严格执行制订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定位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卓越人才培养。博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内容和论文工作,经导师和二级学科学位点归口管理学系(单位)同意,方可提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正式答辩之前,应通过学院统一组织的预答辩。预答辩按照《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医大公卫〔2012〕21 号)执行。论文评阅及答辩具体要求参见《福建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及质量监控实施办法》(闽医大〔2016〕221号)执行。论文答辩申请程序按照《福建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规定》(闽医大〔2014〕196号)执行。学位授予按照《福建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闽医大〔2014〕190号)执行。
3. 基本条件
3.1 培养方向
本学位点五个培养方向立足本省,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上各具特色。其中: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培养方向主要有:肿瘤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临床试验中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医学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
卫生毒理学培养方向主要有:生殖毒理学;神经毒理学;表观遗传毒理学;环境毒理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培养方向主要有: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效应研究;环境、遗传/表遗传与肿瘤发生发展;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化及生物学标志研究;职业环境的健康效应研究。
卫生检验学培养方向主要有:食品/环境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价;卫生检验新技术开发及应用;健康危害生物标志物检测与评价。
卫生管理学培养方向主要有:卫生政策与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险;社会医学与健康管理;卫生技术评估;卫生服务与医疗机构运行管理。
3.2 师资建设
2021年度,引进“闽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1名、特聘教授1位;引进3位省引进生;高层次引进人才面试5人次;到岗入职博士9人,其中三层次1人、四B层次1人、五B层次4人、六层次1人,优秀博士2人。目前,2021年现有研究生导师5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5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1名,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次,福建省高校新世纪杰出青年骨干人才5人次;有省级和校级教学名师各2名。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环境与健康表观遗传研究创新团队、膳食因素与健康效应创新团队,以及2支省级教学团队,1支校级教学团队。
3.3 科学研究
2021年本学位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4项,其中面上项目立项3项,青年项目立项1项。省自然基金项目及科技创新联合资金立项共19项,省卫健委重大科研专项1项,省级科技特派员1名。2021年共公开发表科技与教学论文105篇,其中SCI源论文76篇、CSCD论文14篇。继续建设“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与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环境因素与肿瘤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完成科普中国共建基地以及“福医健康科普基地”科普号建设工作,以及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综合素质训练教学实验室的改造工作。
3.4 教学科研支撑
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位点,以及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福州)研究院获批;完成科普中国共建基地以及“福医健康科普基地”科普号建设工作,福建省公共卫生重大风险预警研究中心第一期建设基本完成;成为福建省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技术中心成员单位。举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授牌仪式。福建队列福清市居民肿瘤及慢性病前瞻队列截止2021年底完成精细化队列人群13390例,并于2021年11月17日福建医科大学福建队列研究中心福清基地顺利揭牌;2020年12月2日福建医科大学福建队列泉州基地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港总医院挂牌,截止2021年底完成2233例人群入组;福建队列莆田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筛查队列完成入组1.3万例,完成2233例内镜检查/病例诊断。拥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多功能案例情景模拟实验室、预防医学基本技能训练教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及实验教学平台,面积达到1563m2,有足够的满足预防医学教学用的教学场地设施,供师生的教学活动使用,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和平台支撑。
3.5 奖助体系
学位点具有完备的奖助体系,包括“奖贷助、勤补免”六项资助政措:一是“奖”,除了国家奖学金,还设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覆盖率达50%。其中,一等奖学金奖励额度为5000元/生,二等奖学金奖励额度为3500元/生,三等奖学金奖励额度为2500元/生。还设有协和奖学金、中美华东制药奖学金和大博奖学金等社会奖学金,以及推免奖学金,博士、硕士推免生中的优秀生源在入学后即可获得最高6万元的奖励资助。2021年共43人获得学业奖学金,共发放奖学金14.45万元;共有2人获得社会奖学金,共发放奖学金1.3万元;共有2人获得推免奖学金,共发放奖学金8万元。二是“贷”,设有生源地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极大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问题。三是“助”,研究生助学金覆盖率100%,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每月可享受2000元助学金。2021年有148人获得助学金,共发放助学金253万元。四是“勤”,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获取一定岗位补贴,2021年有29名研究生参与勤工,共发放勤工助学金5.09万元。五是“补”,设有临时困难补助,包括学生突发经济困难补助、有特殊困难补助等,及时缓解学生经济困难,2021年共有1人获得临时困难补助,共发放补助金0.1万元。六是“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政策,2021年共有13名学生获得学费减免,共减免金额7.2万元。
4. 人才培养
4.1 招生选拔
截止2021年12月31日,一级博士点2021年共招收研究生57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47名。专业方面,博士研究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7名,卫生毒理学1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名,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名;硕士研究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24名,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6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6名,卫生毒理学6名,卫生检验学5名。
4.2 思政教育
学院共配备专职辅导员2名,坚持辅导员每周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分析研判会,交流经验,以老带新。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科研能力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技能”等专题职业培训,鼓励辅导员参加2021年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的申报,2名辅导员均成功申报,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提升政工队伍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凝聚团学实践育人活力,加强数字团建,做好团支部建设。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活动、“预艾予爱,你我同在”艾滋病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系列主题团日活动,注重思想引领,培养医学全人。组建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八闽各地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曾被东南网、福建日报、福州今日热点等省级、地市级媒体报道。在研究生队伍中遴选优秀学生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博士党员的资源和力量,主办开展博士生论坛,扩大优秀党员的影响力,群众反映好;积极参加福清队列研究,运用专业所学,赴福清现场,为当地居民开展免费体检、并协助进行生物样本检查,累计服务当地居民7000人次,在此过程中努力探索肿瘤及慢性病病因,为当地肿瘤防治贡献力量。支部在公益实践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强了“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支部建设。
4.3 课程教学
课程设置本着在一级学科层面向相关的二级学科拓宽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特色及公共卫生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设立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的设置基本涵盖了生物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与健康、卫生服务管理、社会与行为科学等核心领域。2021年度承担授课任务课程共33门,累计授课1257学时。其中,博士生开课9门,硕士生开课24门。课程由学校研究生院统一安排,除部分公共必修课以外,专业必修课及非学位课均由公共卫生学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承担。课程采用启发式与研讨式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呼应,注重实际应用,在课程教学中强调案例教学,将讲授、研讨、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获批研究生教育精品课程,课题“研究生与导师双向角色期望冲突及国际比较研究”获得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立项。
4.4 导师指导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导师们积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指导制订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和安排学习进程。引导学生开展阅读、科学研究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献和信息检索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及时通报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情况,协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工作等。参与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参加论文答辩等与论文相关的工作。指导并督促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专业要求完成学位论文,确保论文质量。对研究生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5 学术训练
本学位点每年举办专业学术训练活动、多角度、全方位营造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服务研究生成长成才需要。2021年12月29日,举办第二届公共卫生冬季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做科学前沿知识分享与传播。同时,针对研究生开展 “研途有道”之“教授面对面”和“学霸面对面”学术讲座,邀请一线抗疫专家、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附属医院教授以及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开展科研方法分享。此外,每年开展“研究生公共卫生论坛”,分成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环境与健康和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分论坛,由每位研究生汇报研究进展,设置讨论与学科资深教授点评环节,以利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同时,还举办“综述文献汇报会”、“预答辩会议”、优秀案例汇报,研究进展汇报等学术专题报告系列活动,参与研究生100%,得到学生一致好评。本年度学生发表论文69篇,其中SCI论文50篇。
4.6 学术交流
本学位点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建立校、院、学科、导师组的学术交流活动制度,积极为研究生提供获取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发表新观点的沟通交流平台。2021年,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第三届“福建医改论坛”、第二届“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冬季论坛”等各级各类学术会议约238人次,其中,7人次做口头报告,展现了我院公共卫生最新理论与研究成果。3名研究生前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大学医学院传染病研究所(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知名学府开展学术交流。
4.7 论文质量
本学位点在研究生培养中,严格落实《福建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福建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规定(修订)》《福建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规定》《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试行)》等相关文件制度,在研究生中期考核、论文查重检测、论文匿名评阅要求、毕业论文答辩等全过程实行分流淘汰制度,有效保障学位论文质量。2021年,23篇论文均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
4.8 质量保证
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拓宽建设平台,多角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成果,将“学高身正”烙在教师内心深处。师德师风,为师之本,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通过组织专题报告、集中学习、经验交流、进修访学以及校园文化活动,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严格落实《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实施细则》《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核暂行办法(修订)》每年进行导师队伍的选聘、招生资格审核工作,严把导师资格关和质量关。根据《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将导师指导培养质量(论文论文盲审、抽查质量、学生科研成果、学术诚信等)纳入教师年终绩效奖惩考核,对有违反学术诚信、师德师风等行为的导师,招生资格实行“一票否决”。
4.9 学风建设
定期组织开展入学教育、诚信教育和科研与成才辅导讲座等,2021年4月举办《我的研途不迷茫》博士大讲坛,邀请优秀博士为硕士研究生答疑解惑,2021年10月举办2场“教授面对面”活动,邀请一线抗疫校友进校园为学生开展讲座;2021年11月,学院组织开展第二期公卫论坛之综述汇报,学生参与率100%,自发组织典型案例研讨。2021年12月组织参加中国第一届公共卫生科学发展大会。
4.10 管理服务
2021年9月,研究生教育管理划归二级学院管理,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召开2021年研究生教育管理会议,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分别为研究生做培养教育讲话和思政管理讲话。定期组织开展班会、校园安全讲座、奖助宣讲会等专题会议,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与教育工作。举办师生座谈会2场,听取博士、硕士对于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意见,相应跟进管理与服务,开设公开信箱,多渠道接受学生的意见反馈,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4.11 就业发展
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与服务,开展就业工作的分析、指导、改进。全程细致就业指导,多管齐下帮扶困难学生就业,广泛搜集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圆满完成研究生就业工作任务。2021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92.9%(博士研究生达100%,硕士研究生达91.3%)。
5.服务贡献
本学位点服务福建省公共卫生发展,提供福建省重大疾病、人群健康、公共卫生安全等的预测与评估、预防与控制技术以及公共卫生政策咨询与决策等服务,成立福建省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控研究与发展中心、福建省医疗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利用已建成6.5万余人的健康人群队列和1万余人的临床专病队列,形成以福建省健康人群队列和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为依托的医疗大数据整理、分析实训平台。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福建地区特色疾病谱,于2018年启动“福清市自然人群队列”,从环境暴露、表型组、基因组学、代谢组、宏基因组学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重大慢性疾病筛查、智能化管理以及风险预测预警系统,并在福建省推广布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方向,进一步寻找影响福建省人民健康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社会意义。本学位点拥有科普中国共建基地,2021年,王文祥教授作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利用专长发挥优势,为企业、产品进行技术指导。
二、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科队伍仍需壮大,高层次拔尖人才不足。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建设有待加强,各二级学科发展不均衡,个别学科学术团队人员偏少,学术骨干成长乏力。
2.学科方向凝练不够,高水平课题数量偏少。需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提升学科水平,增加高层次课题数量,提高研究成果数量和水平。
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聚焦公共卫生学科发展,积极搭建人才梯队,建立福建籍校友在外高层次人才资源库,经常性赴长三角、珠三角等人才高地对接,宣传推介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来院工作。依托“公共卫生冬季论坛”等方式,不断拓宽引才渠道,实现全球坐标系内引才聚才。
引进学科骨干人才2-3人。
2.聚焦国际前沿,凝练学科方向,积极鼓励学科成员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与国外相应的先进实验室和课题组建立科研合作关系,选派核心成员到国外进修,联合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科成员的业务水平。以科学研究和提高教学质量为载体,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新增国家级课题5项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以上;积极服务地方,加强和省、市各级机关和医疗机构合作,建设2-3家附属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