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2025年5月16日上午,《辞海》(第八版)编纂出版工作启动大会在沪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教授受聘《辞海》编辑委员会委员、世界地理学科主编。2025年5月16日上午,《辞海》(第八版)编纂出版工作启动大会在沪举行。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辞海》主编陈至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辞海》副主编曹建明,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张怀海,以及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等编纂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辞海》副主编、学科主编和出版界人士等180余人出席。会上,曹建明宣读了辞海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名单。《辞海
  • 5月11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创办主任刘君德教授《我的地理人生3:中国省区市的影像足迹与思考》新书发布暨行政区划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办公楼小礼堂隆重举办。此次会议由民政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以及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社会多个界别的领导,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以及地理科学学院的退休教师代表和师生代表等6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出席并致辞。他充分肯定了刘君德先生的学术成就,并指出,在国家深化改革、推进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深
  • 5月14日上午,内蒙古多伦县县长王军、副县长田亮、副县长高入伍等一行到访地理科学学院,学院院长王军、党委书记谭红岩、低空经济空间智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响、高级工程师刘延安等参与会谈。双方进行洽谈交流双方围绕低空经济、气象保障、教育培训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期待未来在低空航路图、低空经济气象保障、灾害预警等领域开展合作,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县域样板;希望共建融合专业教育、红色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实习实践基地,探索基础教育领域的培训与合作。参观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5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组织师生参加献血工作,80余名同学踊跃报名,学院赵舫老师也积极参与到献血活动中。师生们以拳拳爱心践行社会责任,用点滴热血架起生命桥梁,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与教育工作者奉献社会、守护生命的担当。学院周密部署献血流程,现场志愿者提供精准服务,并发放暖心慰问物资传递关怀。学院党委书记谭红岩、院长王军、党委副书记罗艺及辅导员们全程陪同,以暖心问候与细致关怀为献血师生加油助力。献血结束后,鲜红的证书映照出地理人勇担使命的青春风采。每袋热血都是托举生命的火种,凝结着对人间最赤诚的诺言。师生们用滚烫的善意诠释守望相助的真谛,以躬身实践注解文明社会的精神高度。2025年地理科学
  • 基于上海当前发展阶段特征的精准聚焦与战略深化。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这一指示为上海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溯本探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内涵特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简称“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它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创新成果辐射广泛,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显著价值增值功能并占据领导地位的城市或地区。当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活动影响力跨越国界,成为引领
  • 5月9日至10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艺、团委书记侯静惟、研究生会骨干夏璐瑶、学生会骨干孙颢月一行赴北京走访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开展访企拓岗,并围绕学生工作展开调研。5月9日下午,调研组受到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热情接待,并在地理资源所开展交流座谈。罗艺详细介绍了此次来访的目的,希望双方针对学生就业、优秀导学团队方面展开深入交流,为地理学子的学习发展保驾护航。毛永红对调研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此次交流活动为双方搭建了宝贵的经验互鉴平台。教育处副处长官丽莉就研究所教育工作
  • 2025年5月1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西北环境与生态研究院吴通华研究员应邀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并作题为“西伯利亚-蒙古-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监测剖面的构建:进展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吴老师系统介绍了其团队二十多年来通过国际合作开展的多年冻土观测实验,重点介绍了近五年来在外蒙古和俄罗斯开展的多年冻土观测国际合作情况、进展和研究成果。通过联合多国科研力量,构建了纵贯欧亚大陆的多年冻土监测网络,显著提升了连续观测能力,深化了对多年冻土及冰缘地貌发育规律的认识。为大尺度冻土制图、冰冻圈与气候变化研究、生态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我院史贵涛教授、高红凯教授、王康研究员、同济大学
  •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深化地理科学学院卓越师范生培养计划,进一步提升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在学院的积极推动和地理教育教研室的精心组织下,历时一个月的2025年“绍唐杯”教学技能创新大赛本科生组比赛于5月9日圆满落幕。本科生组比赛面向2022级和2023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本科生,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66名同学报名参加了初赛。经过由高校专家、市区教研员、中学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上海市地理教学大奖赛获奖者等15名评委的严格评选,最终9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5月9日下午举行的决赛。决赛特邀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周义钦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张琦
  •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深入推进地理科学学院卓越师范生培养计划的落实,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地理科学学院于2025年4月16日上午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成功举办2025年“绍唐杯”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研究生组的比赛。比赛现场本次大赛纳入教育硕士实践课程“教学展示”的内容体系,由课程教师卢晓旭老师统筹,比赛过程由研究生张晓云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陈昌文老师、上海市松江二中马晓燕老师、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邓霞林老师担任评委。大赛面向2024级专硕和学硕,共11名同学参加,最终角逐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比赛包括10分钟模拟课堂授课、3分钟教学设计思
  • 4 月 29 日,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地理科学学院组织离退休教师开展了一场别具一格的人文历史之旅,近20位离退休教师参与其中。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艺,退管会联络人李树梅共同组织并陪同参加。上午,老教师们游览了充满诗意的闻道园。闻道园一座集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于一体的大型园林,以古徽派建筑复建为主要特色,古民居、生态观光、休闲旅游、文化艺术交流、餐饮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园区设有奇石博物馆、古石刻博物馆、大师书画工作室、长风书院、易荷池、禅茶和沉香文化休闲区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突出的景观和休闲场所。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步一景,尽显江南水乡的温婉与灵动。在这里,老教师们仿佛穿越时空,
  • 2025年4月30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于河口楼A304会议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座谈会。地理科学学院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白开旭老师,校级教学督导吴健平、姚泽麟老师,学院教学督导黄丽、李山老师,教研室主任曹凯、申悦、吕红华老师与来自本科大一到大四年级的各专业学生们共聚一堂,围绕学业规划、课程设置、实习实践及未来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同时,本科生院王华文老师的莅临,为此次座谈会带来了学校层面的指导与建议。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耐心详尽地解答了学生们的问题,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诸多宝贵建议。大一:夯实基础,明确方向大一新生正处于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阶段。在座谈会上,同
  • 2025年4月30日下午,地理科学学院在河口海岸大楼A608会议室召开了本学期期中本科教学督导工作会议。校级督导孙健教授、刘永芳教授,校级督导及学院督导组组长吴健平教授,以及学院教学督导黄麗副教授、李山副教授、张琦副教授参会,会议由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白开旭教授主持。此次会议旨在全面总结上半学期的教学督导工作,深入交流讨论本科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潜在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此次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学院对教学督导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坚定决心。会议重点对上半学期本科教学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督导组普遍认为学院教学工作整体规范有序,学生学风优良,课程内
  • 4月27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王军、党委书记谭红岩、退休教师束炯教授、党委副书记罗艺、专职辅导员李金龙、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陈天骏一行赴杭州开展访企拓岗、校地合作专题调研。调研组一日内密集走访了杭州市上城区委组织部、浙江省气象局、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4家单位,就多项合作意向深入恳谈,并看望9位在杭校友,取得丰硕成果。上午,调研组一行赴杭州市上城区委组织部看望上城区委组织部党代表联络科副科长许时泽校友,得到上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惠强、上城区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张伟、上城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邵斌的热情接待,双方围绕选调生培养、校地党建联建等座谈交流。座谈会上,
  • 4月26日,地理科学学院同学们来到普陀校区文附楼,与益建芳老师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聆听他扎根教育一线几十年的坚守与思考。益老师以“扎根学生、服务教育”为主线,分享了自己从科研工作者转型为“终身辅导员”的人生轨迹,以及他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1977年,益建芳老师从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继续深耕军事地理、图像处理等领域,研究成果频出,学术能力逐步提升。然而,益建芳老师并未止步于实验室——一次偶然的契机,让他从科研人员转型为学生辅导员,开启了长达近四十载的育人生涯。如今回望这段跨越学科与身份的历程,他笑谈当年选择时,极显谦虚亲和。从1987级到2019级,从编外辅导员到兼职辅导员到专职辅导员,他创下
  • 2025年4月28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师生来到丽娃河畔,拜访了地图教研室蔡孟裔老师。翻动一页页泛黄的照片集,蔡老师深情回顾了自己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与科研历程,娓娓道来地理人的责任与情怀,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送上殷切寄语。从水文到测量:一次主动的学科转身1961年,蔡孟裔老师毕业于华东师大地理系,进入地貌教研室工作。彼时地理学科正处于转型期,组织安排他前往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进修。这项任务不仅跨度大、基础薄弱,还恰逢国家困难时期,生活清苦,学业压力沉重。“高数、水力学、流体力学样样都没学过,只能硬着头皮学。”每天熬夜钻研、咬牙坚持,粮票减量、陌生环境——蔡老师咬牙坚持,以几近满分的成绩完成学业
  • 2025年4月2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蒙古国立大学 (科布多分校)、蒙古科学院地理与地质生态研究所、蒙古国立大学、科布多省水文气象局等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中蒙阿尔泰山典型流域气候变化对冰冻圈及水资源影响与模拟预估”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上海成功召开。中国气象局秦大河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丁永建研究员(线上)、华东师范大学刘敏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效存德教授(线上)、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与灾害研究所所长康世昌研究员(线上)、上海交通大学侯书贵教授、中国科学院

近期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