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回到旧版 English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简介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办学起源于1953年原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系矿山通风与安全教研室。1978年,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设立矿山通风安全研究小组,开始培养研究生。1998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开发工程系成立,重新组建矿山通风与安全教研室,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成立,设立安全工程系、安全科学与管理系。2018年12月,适应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成立。

经过长期的努力,学院形成了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1986年成为我国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安全工程系、消防工程系、应急技术与管理系等3个教学系和实验教学中心,开设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三个本科专业。2024年,在校生总数为1724人,其中,本科生798人,硕士研究生650人,博士研究生276人。

学院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2021年连续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获评A+。安全工程专业首批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国家级一流本专业;消防工程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专业。

学院搭建了完善的教学科研平台。设有应急与安全管理、火灾与消防工程、工业安全与职业危害、城市公共安全等4个研究所,是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是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原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参建支撑单位,参与建设煤炭安全开采与地质保障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共伴生能源精准开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矿山局应急救援工效与防护研究院、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置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城市道路与地下空间安全检测与评价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学院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4人,副高级职称18人,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应急管理领域学科带头人5人等。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武强、袁亮、张铁岗及1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兼职教授。

学院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近5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面上和青年项目100余项,向国务院、教育部、应急管理部、北京市建言献策6项;负责或参与国务院重特大安全事故调查、救灾及专家会诊等32人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余项、二/三等奖100多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3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60部。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消防救援局、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等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政产学研合作。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开滦集团、中铁建、国家管网集团等知名企业和机构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1个。承担“一带一路”交流项目2项,承办40余次国际研讨会,接待来访国外学者100人次。

学院大力加强党建和思想文化建设。全面发挥党委在学院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加强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形成“一流安全”为核心的学院文化。近五年来,学生中涌现省部级先进个人230余个、先进集体30多个,43项学术实践和创新创业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名优秀学子事迹登上《人民日报》。1名教师入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北京市教育系统服务育人先锋、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全国煤炭行业青年五四奖章等省部级荣誉称号获得者达45人次。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院以“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以为平安中国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高水平方案为宗旨,以协同共享、追求一流为核心价值观,大力实施一流教学、一流科研、一流成果、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文化、一流党建、一流发展的发展战略,全力创建世界一流安全学科,全力打造创新型、开放型、引领型、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安全学院。



校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