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是高校“最大的民生工程”。学校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员工程、全体系工程,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为中心,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动学校就业工作纵深发展,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高就业、高成才”。
一、以责任为基石,统筹部署就业大体系
深入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主要负责同志部署、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学院领导落实责任、各部门协同推进、全员“方向一致、思想一致、行动一致”的高质量就业工作协同机制。校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定期听取、专题研究部署就业工作,每年定期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精准、科学谋划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校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
着力构建“就业-招生-培养”协同联动机制,获批校级教改项目《“一中心、三导向、四协同”就业工作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长期开展相关数据第三方调研,并邀请专家开展深度数据分析,多角度思考、多渠道推进就业工作,加强就业对招生、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反馈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二、以精准为导向,全力拓展就业大平台
一是落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校领导亲自带队走访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成都天府软件园、西部智谷、双流芯谷产业园、成都军民电子创新电子产业园、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分公司、新华三集团、海康威视等重点企业和园区。2024年,校院两级共走访单位479家、开拓岗位近6000个。
学校党委书记沈火明带队走访新华三集团
学校校长何建新带队走访西部智谷
二是校企联手谋划人才供需对接。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共29项,分别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京邦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智慧园等单位签订了共同建设就业实习基地、定向人才培养、人力资源提升等校企合作协议,切实推动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帮助用人单位培养和招聘更多实用型、复合型紧缺人才。
三是不断扩大稳固的就业基地。近年来,对接苏州吴江区、珠海高新区、南昌西湖区、成都高新区等地人社长期在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并在校建立10余个人才工作站;与射洪市政府、解放军某部队、成都天府软件园等地方政府、部队、重点园区和企业签订协议在校建立人才基地。获批“四川省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站”首批站点,与双流区人社局共同揭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获得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2023年度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被授予“四川省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站”首批站点
四是立足学校特色办好招聘活动。以“万企进校园计划”招聘活动为契机,举办专业匹配度高的招聘会。2004年共成功举办34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其中有“双城青才计划”四川省大学生线下招聘会等单位参与数不低于100家的大型双选会6场。用人单位参与共2100余家,提供岗位3.5万余个,单位数较2023年增加400余家、岗位数增加近1万个。共开展宣讲会200余场,发布校招公告800余条,提供岗位1万余个。全年学校供给岗位数量与毕业生人数比达5:1以上。在多部门通力配合下,成功举办全国气象部门2025年度人才招聘会,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祖强,以及170家气象行业单位400余名代表到校,为气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原动力。
学校举办全国气象部门2025年度人才招聘会
三、以服务为根本,做好就业育人大文章
一是将就业思政纳入大思政体系。树立“国之所需,即是我选”的择业价值观,开展“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主题教育,鼓励毕业生积极主动投身国家需要的行业和地方,激发学生报国志向。坚持“育德”与“育才”统筹兼顾、“人岗匹配”与“生涯规划”和谐统一,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高质量就业育人生态,围绕“出口”导向,一二课堂融合,确定“大一激发就业热情、大二感知就业情况、大三了解就业需求、大四实现就业梦想”的育人环节,贯穿学生学习生涯全过程。
二是依托重点活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前置学生求职意向调查,依托4个校级生涯规划室为学生提供全覆盖、多维度的生涯体验和测评,每年参与人数达6000余人。请进来:选聘企业资深人力资源专家、优秀高管等作为校外就业指导教师,举办每两周1次的“制胜职场”系列讲座共计20余次,内容涵盖行业形势、求职礼仪、就业权益保护等;走出去:开展每月1次的“企业感知行”,组织学生参观腾讯、富士康、麦可思及天府软件园等知名企业和园区,拓宽学生就业视野。2024年全年超过3000名学生参与就业讲座、生涯嘉年华等活动,强化学生专业认知、行业认知、职业认知,提升就业能力。
学校师生赴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开展就业实践体验活动
学校师生赴富士康科技集团开展就业实地研学活动
三是智慧赋能就业服务全流程。通过打造智慧就业信息平台,引入AI智能面试系统和智能简历诊断系统,在官方微信“成信就业”中建立求职能力诊断、招聘精准推送、专家就业指导等模块,实现“就业信息随时收、就业手续随时办、就业指导随身行”就业工作全流程赋能。
四、以提质为目标,助力学生职业大发展
经过各部门、各学院的不懈努力,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数据和就业质量逐年上升,就业行业聚集于信息技术、公共管理及电子电气设备制造等领域,为产业及行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了支撑;为气象行业培育的人才贡献辐射全国。
高质量就业也给予了毕业生充足的发展后劲,据第三方调查显示,学校毕业生能较快适应岗位,初次就业薪酬均高于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毕业五年后70%获得过职位晋升,比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高4%;国内就业毕业生平均月收入高于全国非“双一流”本科1500余元,职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毕业生职业能力、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9%以上。
下一步,学校招生就业处将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久久为功,争取以长跑姿态,为学生成长成才、奔赴职业远方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