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调研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长沙理工大学“青春聚力正当时”乡村振兴团赴 “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尽管这次活动时间紧、任务重,但大家都能以高昂的斗志接受红色基因的洗礼。
7月6日,到达沙洲村后,团队成员按照学校“三下乡”活动计划,马不停蹄地展开了活动任务。
图为“青春聚力正当时”团队合影
“半条被子”的精神传承
7月7日,“青春聚力正当时”乡村振兴团参观了“半条被子”陈列馆,聆听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讲解,深入了解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半条被子”讲述了:三位女红军在受到乡亲们的照顾后,为了报答他们,将自己随身仅有的一条被子裁剪了一半送给了乡亲们。走在陈列馆中,看着一幅幅图片,听着一个个故事,摸着一件件实物,成员十分激动与兴奋,进行着拍照与记录。这让成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长理的学子,在今后学习中,他们将继承发扬“半条被子”精神,培养家国情怀,积极做学习的先锋、宣讲的能手、自律的表率,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图为“半条被子”故事重现
图为陈列馆一角
采访榜样感受先锋风采
在“三下乡“调研中,团队有幸采访了沙洲村老支书,“半条被子”精神的践行者、乡村振兴的带头人、著名书法家朱小勇同志。老支书告诉他们:过去的沙洲村贫穷落后、交通闭塞、人多地少;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依托红色文化、乡村旅游,通过果农经济、地摊经济、民宿旅游,沙洲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得益于沙洲人民不懈努力。本质是赓续了 “半条被子”的精神。作为一个沙洲变化的经历者、参与者、建设者,老支书感慨万千,语重心长地告诉队员们,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要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练好本领、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
同时,老支书分享了习总书记考察调研时的情形:驻足、观望、讲解,就是告诫大家不要忘记“半条被子”所承载的初心、蕴含的使命。
在采访的最后,老支书对此次“三下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挥毫泼墨,赠予团队珍贵的墨宝。这更加激励了队员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承担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
图为采访老支书
图为老支书泼墨
图为老支书题字
深入群众,调研乡村振兴成果
从“三下乡”活动开始,为了让此次调查问卷更加具有针对性,团队成员多渠道了解当地乡村振兴的成果,查阅相关的数据材料。团队成员除了每天的日程安排,还在实地采访当地的居民,考察新建的设施。
身为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沙洲村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在调查数据中,发现当地务工的人数甚至在外地务工的人数之上,而且比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还要多。并且在农业生产中,有关于基础粮食作物的比例并不算高,取而代之的则是更有经济效益的果蔬和其他作物。
而当成员们问到了有关于“半条被子”的故事的熟悉度和有关于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时,所有居民都给予了正面的答复。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去回应乡村振兴的政策。有人响应政府的号召去从事对应的行业,有人选择自己利用红色资源的开发去创业,也有人选择了外出务工来资助家乡。
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居民身上都能感觉到他们对于自己家乡的热爱,对党的认可。随着此次采访的人数和越来越多,成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老支书口中的“党与群众一条心”所蕴含的巨大力量。
在采访调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参与帮助果农采摘、晾晒农林特产,感受到了村民劳作的辛苦与不易,也收获到了亲自动手的喜悦;团队成员还学会了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沙洲村不论是过去的“半条被子”军民鱼水情,还是现在党与群众上下一心,都能感觉得到当地居民对于党和国家的信任。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半条被子”交给了国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选择了相信国家,这份无私奉献,相信党和国家的精神今后也将一直激励着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年一起努力。
图为团队成员帮助摘果
(文 图、/ ”青春聚力正当时”队 审/唐宏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