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Doctoral Supervisor
Master Tutor
The Last Update Time : ..
工学博士,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道路功能材料以及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重庆市教委重大项目1项,交通运输部科技重点项目1项,重庆市科技局技术创新与应用、社会民生项目各1项,重庆市教委一般科技项目1项,地方横向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多次指导研究生获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基金、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40余篇,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2024年曹雪娟老师课题组拟招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路基路面工程、交通土建材料、高分子材料。
招收专业主要包括:
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080501材料学、080502材料物理与化学
招生对象:2024年研究生考生,接收985、211院校相关专业的调剂生,并欢迎具有环境、应用数学、化学等交叉学科背景的考生报名。
一、招录程序
1、考生将电子简历发送至e-mail:466457538@qq.com。邮件统一标题:"姓名+毕业院校+专业+考研总分"。邮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考研总分、单科科目名称与成绩、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毕业院校及专业、一志愿报考院校及专业、兴趣与特长等。
2、面试与录取:考生取得重庆交通大学相关专业复试资格(含调剂生)后,课题组将组织集中面试、择优录取。
二、励志助学措施
1、本组研究生读研期间享受国家和学校的各类补助,并可自主申请各项奖学金(主要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重庆交通大学各专项奖学金以及校外创新创业基金等);
2、团队根据项目参与程度及科研成果按比例发放奖金;
3、全额资助读研期间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sci和ei期刊论文的研究生可获得相应奖励,对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额外奖励;
欢迎校内外广大考生踊跃报名!
团队导师简介:
曹雪娟,(简历见上)
伍燕,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材料学毕业。主要从事聚合物制备技术,水性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材料表界面等方向的研究。主持重庆市基础研究与前沿项目1项,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
袁颖,博士,讲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毕业,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道路工程新材料和新技术方面研究。博士期间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项、美国印第安纳州交通运输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1项。在《Materials & Design》、《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篇。参与多个道路工程相关课题研究,并带领团队在“挑战杯”、“交通科技大赛“、“南京道润杯”等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
杨晓宇,博士,博士后,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毕业。主要从事绿色环保新材料(光催化降解尾气材料、高性能长余辉发光材料、功能性涂料)、分子模拟技术等方向的研究。
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2018、2020年在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发表并宣讲论文;2019年在美国交通运输协会(trb)年会上发表并宣讲论文。
校外合作导师:郝增恒
郝增恒,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招商局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智翔公司总经理,重庆交通大学兼职导师。主要从事钢桥面铺装材料与结构、道路养护技术及功能性路面材料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1项、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1项,主持完成了港珠澳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沌口长江大桥等30余座大跨径钢桥面铺装工程的科研、设计和技术咨询,有效解决了新建大跨径桥梁建设中钢桥面铺装技术难题。主持及参与制定了4部行业规范;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2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编写专著1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2017年获"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获"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交通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带领团队获"重庆市科技创新示范团队"。
徐建晖,博士,正高级工程师,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研究院特种道面铺装技术研究院固定人员,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兼职硕导。主要从事道桥特殊铺装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工作,在功能性彩色铺装、大跨径钢桥面铺装、公路预防养护、防水粘结涂料等方向具有丰富的研究与应用经验,相关产品在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应用,应用项目200余项。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8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获得授权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参与编制行业、地方标准7项。
曹雪娟老师团队2013年~2023年指导学生获奖统计表
序号 |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授予单位 | 时间 | 获奖人员名单 |
1 | “clear”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 | 国家级 二等奖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 2023.12 | 邓磊、周文馨、王影等 |
2 |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 | 市级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2023.7 | 单柏林 |
3 |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 | 市级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2023.7 | 魏奎玲 |
4 |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 | 市级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2023.7 | 程作洋 |
5 |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 | 校级 | 重庆交通大学 | 2023.7 | 肖中林 |
6 | “clear”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 | 国家级 三等奖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 2022.12 | 苗成成、姜添镪、谢磊等 |
7 |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 | 市级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2022.7 | 李小宇 |
8 |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 | 校级 | 重庆交通大学 | 2022.7 | 邓梅 |
9 |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 | 校级 | 重庆交通大学 | 2022.7 | 卢治琳 |
10 |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 | 重庆市 铜奖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2022.7 | 苗成成 |
11 |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校级一等奖 | 重庆交通大学 | 2022.6 | 苗成成 |
12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暨第八届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重庆赛区三等奖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2022.6 | 苗成成、张新强、李志豪、单柏林、吴兴驰 |
13 |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校级一等奖 | 重庆交通大学 | 2022.6 | 李小宇、邓梅、姜添镪、董鹏军、卢治琳、王翔昱 |
14 |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 | 市级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2021.7 | 彭硕 |
15 | 重庆市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 市级 | 重庆交通大学 | 2021.6 | 苗成成 |
16 | 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 重庆赛区铜奖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2020.10 | 苗成成、李志豪、李凯、吴博文、高豪、苏玥、吕艳妮 |
17 | 重庆交通大学首届“交创杯"创新创业创青春大赛 | 校级二等奖 | 重庆交通大学委员会 | 2020.7 | 苗成成、李志豪、李凯、吴博文、高豪、苏玥、吕艳妮 |
18 |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 | 市级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2020.6 | 李志豪 |
19 |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 | 校级 | 重庆交通大学 | 2020.6 | 苗成成 |
20 | 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市级三等奖 | 重庆交通大学 | 2019.6 | 苗成成、李志豪、高豪、李凯、苏玥等 |
21 |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 市级 | 重庆交通大学 | 2017.6 | 刘攀 |
22 | 第七届重庆市“科慧杯”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 | 重庆市 一等奖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2016.5 | 吴涛、刘晓凤、黄蔚、杨晓宇 |
23 | 首届“京天杯”绿色能源创意设计大赛 | 市级优秀创意奖 | 第六届中国(重庆)国际低碳城市建设与建设成果博览会组委会 | 2013.4 | 曹雪娟、罗婷琦、郝建娟、袁颖、陈晨 |
24 |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重庆赛区 三等奖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2013.6 | 袁颖、陈晨、段萌萌、郝建娟等 |
重庆交通大学  道路工程  博士研究生毕业  博士学位
四川大学  材料学  硕士研究生毕业  硕士学位
天津工业大学  高分子材料  大学本科毕业  学士学位
重庆交通大学 教师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访问学者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研发人员
重庆交通大学绿色功能道路材料团队,依托重庆交通大学交通土建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近年来扎根于西部、面向全国,从事绿色路面功能性材料方向的研究,在热反射降温路面、光催化降解汽车尾气路面、高性能长余辉材料、生物油再生剂及生物沥青、光催化自清洁涂料、自修复环氧沥青和自修复聚氨酯沥青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在3位团队老师的带领和20余位博、硕士研究生的努力下,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年来,团队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1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近100篇,获得授权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1部。此外,研究成果在先后在海南、江西、重庆、云南、西藏等地区进行了应用,其中热反射涂层和抗滑耐磨涂层性能优异(热反射涂层夏在季高温时可降低路面温度10℃以上,抗滑耐磨涂层使路面抗滑性能明显得到改善),均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