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精品展览进校园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成立仪式

分享

11月21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在校本部实验楼报告厅举办了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展览进校园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成立仪式。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北京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杜飞进,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刘岳,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晓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罗存康,副馆长李志东,北京市委宣传部宣教处相关负责同志,香山革命纪念馆副馆长都斌,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北京时间常务副总编辑丁晓阳,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干部郭辉,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会先、院长沈永福参加。仪式由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延敏主持。



杜飞进指出,首都师范大学充分运用学校公共空间,用心挖掘红色资源,精心展陈红色文物,这种探索性、开创性的做法,是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的有益尝试,也是完善校园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让红色主题展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引导功能,关键是要讲好五个方面的“中国故事”:一是讲好党为了人民牺牲奉献的故事;二是讲好党和人民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的故事;三是讲好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伟大奋斗的故事;四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五是讲好英雄模范的故事。要教育引导师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顽强拼搏、勇毅前行,培养和激励更多“现在的大学生”成为“未来的大先生”。


图:杜飞进致辞


孙晓峰指出,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是依托“‘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平台,用红色文化凝聚人培育人,推动首都高校人才培养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红色展览的定期引入,切实发挥革命文物的立德树人价值,让全校师生足不出校就能深入了解感受北京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今后,学校将在红色文化建设方面积极作为,持续深化红色文化理论研究,打造红色文化信息传播矩阵,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让青年学生在参与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图:孙晓峰致辞


罗存康介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近年来积极发挥红色纪念馆社会教育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思政教育活动,借助“‘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将“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展”送进高校,馆校双方共同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征文,此后将以红色教育基地成立为契机,加强双方共建共享,发挥好抗战馆资源优势和首都师大学科学理优势,深化交流合作,打造共赢互促的馆校合作新模式,为共同承担起育新人职责使命作出应有贡献。



图:罗存康致辞


随后,嘉宾们共同为首都师范大学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揭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征文获奖师生代表上台领奖,馆校双方签订“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仪式结束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专业讲解员为学生宣讲员进行专题展宣讲培训。



此次活动是将“‘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红色行”之“‘流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展览进校园项目”成果固化,通过成立首都师范大学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强化高校与纪念馆合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据悉,今年首都师范大学共参与“‘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7项机制,22个项目、49项具体实践活动,其中,信仰行开展活动近70次,覆盖师生5600余人次;红色行开展活动14次,覆盖师生2600余人次;古都行开展活动近30次,覆盖师生660余人次;文艺行开展活动近30项,覆盖师生2700余人次;志愿行开展活动14次,覆盖师生600余人次;园区行开展活动6次,覆盖师生近百人次;书香行开展活动11次,覆盖师生700余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0月30日,全年相关活动获得媒体报道60余次,《大学生》刊登专题报道5篇。

立足“‘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共同指导下,首都师范大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通过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联动机制,“聚”“融”结合,集聚全市优质文化资源要素和有信仰有学养师资,让“古都、红色、京味、创新”深度融入学校育人体系,让党的理论实践伟力深度融入学生成长成才。



(北京时间客户端 2024年11月22日)



原文链接:https://item.btime.com/f4tf3ofqtfu8l4aqve12r5720gq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