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科书学术论坛举办

分享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步伐,促进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1月9日至10日,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科书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教科书”这一核心议题,聚焦了当前该领域的热点问题,为推动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



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中国台湾台北教育大学、日本追手门学院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澳门城市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海内外70多所高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省高等学校教材建设研究中心等10余所科研机构,近220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代表参与本届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张爽教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蔡春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教材建设在教育强国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材建设不仅需要坚守鲜明的政治立场,而且要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时要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话语体系。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韩春勇在致辞中指出教材建设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确立新时代教材体系建设的引领风格;要坚持守正创新,以此提高教材研究的科学化水平;推动资源共享与融合,共同开启高质量教材体系发展的新篇章。



本届论坛紧密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党的二十大所提出的教育强国战略方针,聚焦“教育强国背景下教材研究与发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教材在深化教育强国建设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与发展路径,以期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和实践参考。来自港澳台、日本、新加坡等十余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作了大会主旨发言,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论坛特设“重大主题教育进教材”“教材理论与制度建设”“数字教材的发展与路径”“教材使用与插图研究”“教材建设的实践探索”五个分论坛以及三个研究生专场学术沙龙,来自各地的110余名教科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当前教科书研究中的关键与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展开了专题探讨,进一步深化了教科书研究的学术交流。

主旨报告中,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委员石鸥教授指出,中国基础教育的教学文化以教材为中心,通过考评和教研体系保障,体现了教育教学初心与规律,具有全球价值,需在新时代转向素养立意,创新升华。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郝志军研究员指出,教材研究需以复杂性思维创新为基础,融合战略性、整体性、理论性、实践性和专业性认识方式,以服务教材体系建设和支持国家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书记安桂清教授指出,教科书设计需从内容导向转向素养导向,整合素养目标,以素养生成逻辑组织内容,并采用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增强教学功能和评价设计。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学部中文系主任胡月宝副教授指出,AI驱动的教材在个性化学习、互动性和反馈机制体现极大潜力。未来新型教材将继续在智能化、动态化和普惠性上优化,为汉字教育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

德州学院校长赵长林教授指出,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质的飞跃,科学教科书要创新设计理念,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和新型劳动者。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郭戈研究员指出,教材编写与插图绘制相辅相成,好的插图是教材的有机部分,需同时满足美术和教学要求,这一理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形成并在教材中得到体现。

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郭晓明教授指出,澳门中小学“品德与公民”课程基本学力要求的修订应体现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结合澳门法律特色,循序渐进地融入各教育阶段,以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台北市立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张芬芬教授强调台湾小学教科书需整合资源,按学习阶段编写安全教材,并加强情感引导,以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胡定荣教授运用伯恩斯坦教学机制话语实践理论,分析初中教师对统编教材的使用,认为教材使用要注重教学目的规范话语与教学手段话语的统一。

香港教育大学前助理教授余婉儿通过分析框架,从个体、社会、世界等七个维度对香港一套语文教科书课文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阐释。



论坛闭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石鸥教授主持,作为论坛的重要发起人,石鸥教授对于长期以来支持教科书论坛的专家学者们表达了最深切的谢意,并呼吁各位专家学者能够持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科书建设的新议题,以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科书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他深情地说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教科书级的相逢或重逢,但应该有为了相逢或重逢而形成的教科书级的期待!”论坛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此次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教材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教科书博物馆等联合主办。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科书学术论坛”自首届举办以来,历经十二载春秋,教科书研究者们亲历见证了中国教科书事业的蓬勃发展历程,并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该论坛成为我国教科书体系建设的关键推动力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北京日报客户端-现代教育报 2024年11月11日)



原文链接:https://peking.bjd.com.cn/content/s67319024e4b0a29cf60e8444.html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