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招生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特色专业巡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们不仅仅生产“码农”

2017年04月06日 10:01

   3月,北京海淀,百度科技园,李中权入职后的第6个月;成都十陵,校内,范启云正为赴韩读研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一南一北,牵连两人的是他们共同的“标签”—成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计科”)学生。

 

成大计科专业创建于1985年,2000年开始联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3年独立招收本科。彼时正是全球IT行业企稳回升之时,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总数为1683所,本科学校679所,其中505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专业点数之首。成大计科如何突围,成为彼时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十年寻路,因应时代需求,根据学校定位和专业发展,计科确立了“高素质应用型、工程型和国际化软件及信息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建设了与地方发展高度契合的服务外包专业方向,确立了“平台+模块+插件”的培养模式,提出并成功应用了多元立体式实践教学生态体系,服务成都地方经济发展效果显著。2009年获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2013年成为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学生在科创室


专业“大神”养成记

 

去年9月刚迈入大四,李中权已经手握一批offer在“兵荒马乱”的就业季“稳坐钓鱼台”,最终他选择了被誉为“IT界的黄埔军校”的百度公司。从网上笔试、技术面试、HR面试……300:1的通过率,这场国内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公司的“通关游戏”里,他笑到了最后。

 

一个个“李中权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指引。“计科系可谓拥有全院系中‘最强’师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彭阳书记介绍,学院紧密结合产业,不断引进和整合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脚手架。目前,计科系共有教师20人,高级职称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高工1人,博士16人,双师型师资8人,全部来自国内985、211名校和一批曾在华为、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经历的师资。教师科研方向各具特色,以黎忠文、刘昶、邵泽辉老师为代表,主持课题多次获得国家、省市课题立项资助。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团队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科结构合理、教学效果优良、教学特色鲜明、科研成绩突出的师资队伍。

 

“专业内容庞杂,实践性强。因此专业一直坚持在做中学的教育教学实践。”系主任古沐松介绍,“计科系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学生创新工作室’、‘创业孵化室’、‘卓越工程师班’为基地,以‘春蕾计划’为载体,全面实施‘以科技创新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项目实践。”目前,学院56个科研与教学实验室,总计达4800余平米实验室,2800余万元的实验设备产值,满足人才培养和科研的需求。

 

大学里,李中权加入了游磊老师带队的“卓越工程师”班,并与游磊老师结对成为师徒,参与了田园e家、优打、Walk Rally三项科研项目和梁华老师指导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第五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创办了个人创业网站imlzq.com,成长为让学弟学妹膜拜的专业技术“大神”。

 

专业课上

 

“盼望一个ACM大赛奖”

 

计科将全过程育人践行到实处。目前,学院依托与东软集团、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软国际等共建的15个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创新创业工作室等软硬平台优势,合力拓宽人才培养质量。古沐松介绍,“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首次提出了一套实践教学体系——‘多元立体式实践教学生态体系’。”

 

计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在人才培养实践上“三线并举”,其一是过程型的实践体系,学院设置了概念实训、技能实训、企业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四个企业培养环节。大一阶段,广邀国内外知名技术公司的校外导师进校,辅导学生行业初级知识,印度塔塔、华为等企业行业专家都曾来校辅导;大二暑假期间,学生亲自进场实习,亲身体验行业一线;大三阶段,为期一月的综合项目实训,学生完整体验一个项目的研发过程;大四的毕业实习则进入预工作阶段,实践完整贯穿大学全过程。“这些,对于学生视野的能力的提升作用相当明显。”全程体验过的李中权说。

 

“如果有一个ACM比赛(国际计算机学会)的奖,在求职百度时几乎是免试的。”李中权对大学期间没能参加这样一个高级别赛事“耿耿于怀”。因此,学院尤其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高年级学生‘传帮带’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专业竞赛,在比赛中提升综合素质,并建立了“项目+竞赛+创业”的培养体系,此为实践教学之二。仅2016年,学生共获“蓝桥杯”等业内专业竞赛奖励37项,学院成功孵化了30个创业项目,获得2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此外,学院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体系,广泛依托专业现有资源,不断创新使用MOOCs和翻转课堂革新教学方法,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近年来,何芙蓉、张志恒、陈永杰等多名学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吴戈同学申请3项专利获批,邹佳亮创办 “老友网”、学生在腾讯、优步(Uber)总部、奇虎360、去哪儿网、等国内知名企业就业、创业比例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大大提升。

 

实验室

 

“现在谁还学.net?”

 

“学习这个专业最大的感受就是更新换代快,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比如.net在我们入学的时候还很热,现在基本没人学了。”范启云感叹。计科系因时而动,主动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调整专业建设走向,不断提高专业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服务外包是成都市的重要产业,成都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将成都打造成为“世界办公室中国园区(成都)”的战略构想。专业为促进学校与成都市地方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并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服务外包人才的要求,建立政府部门、企业、学校三方共建联动机制,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专业方向。近几年,服务外包人才毕业后在成都工作的人数达到60%以上,服务成都地方经济发展效果显著,为区域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3年,计科系试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对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的师范和引导作用。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计科专业构建了“平台+模块+插件”的“3+X”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通识类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为‘平台’,培养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以及专业基础能力。根据市场的导向,设立嵌入式系统开发、物联网工程、移动开发技术等专业方向作为特色‘模块’;将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作为‘插件’纳入到学生的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坚持学校与企业在科创、实验、实训、实习上的深度融合,坚持推行项目驱动、案例式教学、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

 

“改”是贯穿卓越计划的一个核心要旨。 《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基于J2EE的开发技术》等多门课程引入翻转课堂、慕课课堂等形式,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当下,云计算和信息安全也成为性的行业热点,也成为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向。《云存储系统》、《云平台搭建时间》《网络攻防技术课程设计》等课程也都被写入了新版《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

 


导师辅导


走出去 看看更大的世界

 

大三上学期,李中权作为交换生参加了学院与清迈大学的合作交流项目;大四那年,范启云也到了韩国岭南大学。这次经历,让李中权体验到了与国内截然不同的软件开发体系;半年多的在韩生活,也让范启云更加坚定了出国留学的想法。于他们而言,这“走出去”的体验更是一次快速提升的过程。

 

“目前,计科专业已与德国克劳斯达尔工业大学、韩国岭南大学、日本县立广岛大学、泰国清迈大学等多所学校合作开展了本硕连读项目、交换生项目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学院积极架桥铺路,让学生们走出去看世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高朝邦副院长介绍到。“计算机类专业有其特殊性,以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全球知名互联网巨头都聚集在欧美地区,以英语作为主要的专业技术描述工具,因而在育人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国际化计算机专业人才,让他们有进入全球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能力。”学院还通过韩国岭南大学教师技能培训项目、法国里昂二大进修博士后项目、英国Bournemouth大学进修博士后项目装备国际化的师资。“未来,专业还将积极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面向,积极拓展更多有益师生的国际合作项目。”高朝邦介绍道。

 

“专业基础、技术能力、视野眼界、学习能力,一样都不能少。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面对来讨经验的师弟师妹,李中权不断重复着这一句。

 

“互联网行业已经过了疯狂增长的年代,需要更成熟的开发者。你既要能搬砖,也要会设计大房子,这就是‘码农’‘工程师’的区别,而我们要培养具有统筹项目能力的工程师。”古沐松说。

 

现在,走在熙熙攘攘的百度科技园,每天与数以万计的工程师会面颔首,李中权感到无比的充实,他一直有个愿望:“趁着年轻干一件大事”。如今,梦想正慢慢照进现实。

 

来源于:成都大学新闻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