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成大青年】青春榜样 他们是成都大学2024年度“十佳大学生”!

编者: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十位同学荣膺2024年“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大成发起了一场青春对话,他们在此畅谈理想,真诚回顾大学生活,分享学习故事。我们跟随着他们的大学轨迹,一同感受青春榜样的姿态与力量!

“靶向”大学生活,圆梦上海交大

张书滔,临床医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上岸上海交通大学骨科学硕士研究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特等奖学金;“四川省第十八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以负责人身份分别斩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铜奖1项、金奖1项等奖项,参与发表论文5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发表中文核心论文2篇;参与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健康列车”项目,获央视与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十佳大学生”现场竞选的前一天,为了能达到上台时流畅地脱稿演讲,张书滔准备到了凌晨两点,“没有想到自己会拿到第一,当时既激动又难以置信,觉得自己很幸运”。

张书滔自小便梦想成为一名能够救死扶伤的医生。大一时他入读了药学专业,在大一下转专业到临床医学专业,他立志要通过研考上岸一所985高校。

备考期间,他成了图书馆的常客。每天早上七点图书馆一开馆,他便进馆学习了。病理学、外科学……要啃下的大量的书和资料,他每天至少花10小时学习。大五这一年,他一边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实习,一边见缝插针地学。最终,他以初试第九、复试第四的成绩圆梦上海交通大学骨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大学期间,张书滔跟随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的“健康列车”,赴贵州桐梓县巡诊,与医疗队的队员们一同为铁路沿线的当地百姓看诊。

随着学习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他对研发出对人体毒副作用更小的靶向类药物充满探秘的好奇,在导师的带领下,长达两年的试验后,他成功筛选出潜在靶向疼痛相关受体的小分子化合物,相关成果在《Purinergic Signalling》《中国抗生素杂志》等国内外顶级期刊上发表,并获得了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等多项荣誉。

“要相信自己,向目标奋斗,一切皆有可能”,张书滔说。

“不给自己设限 发现内心所爱”

李雪凡,中共党员,影视与动画学院202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连续三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位列年级前三,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及学校一等奖学金。获优秀共青团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累计10余项。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部级奖项22项,其他各级奖项10余项,个人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300余小时。

“世界上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想做,就去尝试,只有体验了才会知道它是yes or no。”李雪凡从不给自己设限,只要有机会,她就去尝试,去争取。

大学四年里,李雪凡代表学校参加成都市党史宣传教育演讲比赛,作为参赛的唯一的本科生获得二等奖。她是“蓉耀青年”成都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成员,还获得学校第十四届主持人大赛冠军,获得本专业比赛各级各类奖项四十余项。她还曾去到了人民网-人民视频实习,参与了2024全国两会、2024博鳌亚洲论坛、大国外交等专题栏目的报道。

精彩的过往成为李雪凡荣膺“十佳大学生”的铺垫。在决选准备期,由于她远在北京实习,很多细节上的问题只能与指导老师在线上沟通,老师们成为稳固的“大后方”,为她处理准备期间的琐事。她说:“遇到一群认可我、帮助我、陪伴我前行的老师,是我大学最幸运的事情。”

张玥迪是她的闺蜜,也是最好的“学习搭子”。她们自编自导了一部微电影, 参加了学校“金橙子”电影节,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她们克服了高原反应、工期紧张等种种困难,用3天时间完成70多场戏的拍摄,最终呈现出的20分钟的作品。最终,他们带着作品去到了北京,参加了国际大学生微电影大赛。

“否定自己,对未来感到迷茫”,内耗也会在她身上发生,但她而是选择“反击”。听音乐、找人倾诉、充实自己的生活……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鲜花可以盛开在四季,河流也可以流向八方”。

她不断尝试和体验各种生活,发现自己的内心热爱,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让能力匹配自己的“野心”。她说:“‘太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连尘埃都能照亮’,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都能成为身边人的小小太阳,去照亮每一个值得被照亮的地方”。

脚踏实地 成为更好的自己

唐羽锋,中共预备党员,机械工程学院2020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升研本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2023年“青春典范”荣誉称号。在校期间,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省级1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作为项目负责人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获各类省级校级奖项40余项。

经历了两次高考,才走进成大校门的唐羽锋,从大学一开始就立志要抓住机遇,成为更优秀自己。他积极寻求学院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了解本专业的出口,诸如就业前景和考研方向,提前开始相关专业知识的自学。

大一下学期,他参加了一次由柳炳琦老师带领的校企合作认知实习,期间让他初步接触到辐射探测领域的前沿研究。实习结束后,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柳老师的项目团队,开始初涉学术研究。大学四年里,柳炳琦老师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乐观豁达的生活状态深深地感染了他。面对实验数据的不理想、设备问题的困扰、项目开发的艰难、程序bug的困扰,以及专利申请、论文修改的繁琐,他从未灰心后退过。从大一到大四,从获得“挑战杯”国赛金奖到获评“十佳大学生”,那个曾经埋头做实验的少年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现在的我可以骄傲地与刚进校的那个自己对话了,我确实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唐羽锋说:“我也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无论你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大学,只要你觉得它是有意义的,那便是最好。希望你们能成为一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勇敢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拼搏奋进 画出青春最美的弧度

王钰堰,中共党员,体育学院2020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生,目前正备战2025年世界运动会。她综合测评成绩排名连续三年排名年级前3。曾任体育学院就业创业部部长、校飞盘队队长,入选2023年U24世界青年飞盘锦标赛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2023年U24世界青年飞盘锦标赛,获得GCUC大中华飞盘锦标赛第3名、全国飞盘锦标赛第6名、数项飞盘比赛MVP。代表学校出战,获2021年四川省“贡嘎杯”篮球赛前8。

“你见过凌晨足球场吗?你见过生理期还在暴雨中奔跑的女孩吗?见过关节上全是反复磨烂的伤疤吗?见过为了练好飞扑动作而内出血吗?”这是王钰堰在“十佳大学生”决选舞台上时的自我介绍。

她是一个能量充足、善于观察、共情能力强、急中有序的人。体育带给她的是不怕困难,流血流汗不流泪,绝不不轻言放弃的品质,也带给她好胜、求速,希望快速解决事情的性格。

曾经一个飞盘队里的师兄在“十佳大学生”评选舞台上说,自己的目标是进入2025年国家队。师兄作了榜样示范,王钰堰当时就默默在心里定下自己的大学目标:成为学校“十佳大学生”和进入国家队。

“当你热爱时,你就觉得一切都很美好。我很喜欢我的专业,还有自己的生活状态。” 她经常告诉自己:“刻苦训练,不管暴雨还是伤痛,都不能阻止我”。

2023年,王钰堰成功入选U24世青飞盘锦标赛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飞盘锦标赛并取得了中国首胜,并最终斩获世界第四名的好成绩,在比赛中面对欧洲老牌劲敌德国队时她越战越勇,还被德国队评选为他们心中最有价值的运动员。

在2025年的成都世界运动会国家集训队的选拔时,第一天体能测试来了将近300个人参加,第二天只剩150人不到,每一轮体测结束,就会宣布谁淘汰,最终入选男女队员各25人,王钰堰就是其中一员。残酷的选拔过程也让她更加珍视机会,“我是一直在发展的人,永远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我去学习补足,我在不断在建造我自己。”

担责不推,担事不躲,担学不辍,担难不怯,担忧不惧。她说:“四年很短,一定要开心,相信我们慢慢能兼顾好自己喜欢的一切,做一个热爱生活、有感情、内心丰富的人。”

认识自己 驰骋万里征途

张佳林,中共党员,音乐与舞蹈学院2020级音乐表演专业2班本科生。连续3年学习成绩和综测排名年级第一,获得1次国家奖学金、2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2021四川省大学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艺术展演一等奖;参与录制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推广曲,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参与各级各类演出活动30余次,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24项。

借着参加学校年度“十佳大学生”决选,她梳理了自己的大学时光,相遇的美好、昂扬的学习斗志、丰富的社会实践……她觉得,这四年的生活是充实、丰富和坚韧的。

“要清晰的认识自己,要坚定地做自己。”这是她的座右铭。初入大学时,她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考进年级前五名,拿到国家奖学金。

目标既定,就要全力以赴。她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从课堂学习到课余活动,计划覆盖了大学四年。课后观看歌唱家的演唱视频、从专业角度了解发声器官、反复练习歌曲、早起练声……

对于她而言,大学期间最珍视的一次获奖,是大一时在校园歌手大赛取得第二名的成绩,那是她感觉第一次得到正式认可。“我很热爱唱歌,非常珍惜站在舞台上的机会”。唱歌是爱好,是专业,也是她未来的职业方向,歌唱已成为她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为万人役,文艺为人民服务”。遥望未来,张佳林想成为一名影视配乐师,用音乐去诠释作品,将音乐落在实处。前方路遥,她想成为“万里马”,驰“万里疆场”。她想对学弟学妹说:“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未来还长,不要拘泥于困惑和烦恼,多看书,或者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它。从了解自己着手,攻克缺点。”

执着于理想 纯粹于当下

蒋欣,中共预备党员,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20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任班级团支部书记,连续三年综合素质测评排名专业第1,获校级特等奖学金,获评“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 “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曾获第九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省级及以上奖项13项,其它各类证书奖励近3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题6项。

“偶尔破碎,时常积极。”这就是蒋欣。大学四年,有过崩溃大哭,有过胜利欢笑,也有委屈辛酸,这些复杂的时刻和感受构成了她多彩的大学四年。

站在“十佳大学生”决选舞台上,她看着台下前来支持她的人,学院书记、指导老师、开完会匆匆赶来的班主任和好朋友们,她突然发现大学者四年里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她有着非常多支持和爱我的人。

初入大学的蒋欣,对电子信息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憧憬。那时的她给自己定下了许多目标,转眼间当初的目标大多也已完成。充实、有趣、不舍,这是她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概括。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到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再到加入学院科创室,一步一个脚印,她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参加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赛区本科组的省奖是她最为珍视的一次获奖。它见证了她和团队成员在四天三夜不眠不休的努力和付出,也印证了他们对于电子设计的热爱和追求。“虽然拿的奖项名次不高,但能在电子类工科生最重要的比赛赛场上,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感觉非常的幸福。”

“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是她的座右铭,也是她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她深知,只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才能让自己在电子信息的海洋中不断前行;只有对当下的纯粹投入,才能让自己在每一次学习和竞赛中取得进步。

“希望在多年以后,我能成为名副其实的‘E先生’,也能像前辈们一样说出:‘国有疑难可问谁,强国一代有我在!’”

她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珍惜当下的青春年华,清楚未来的人生规划。放肆大胆享受人生,也要沉淀自己完善人生。”

钟情汉服 用设计传达美好

胡文华,中共党员,2020级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考研上岸广东工业大学。曾获国家奖学金,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铜奖、省级金奖;“互联网+”省级银奖3项、省级铜奖2项;参编教材2部,发表国际期刊1篇;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结题一项。获得成都大学2022-2023学年“十佳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及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班主任助理等称号,个人累计志愿时长100余小时。

刚参加完研究生考试复试的胡文华,立马又投入到“十佳大学生”决选的准备中,由于精神的高度紧张,在评选前,她发烧了。“成长、探索、充实”,正如她总结的大学四年关键词。她将评选作为一次试炼,克服焦虑和身体不适,调整好状态,最终取得了这一荣誉。

大二暑假,她在马丽娃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挑战杯,参加比赛的PPT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每一次修改、每一次打磨,都是马老师对完美的追求。“尽力做到最好”,马丽娃老师的严谨细致也深深影响了她,成为她学习路上的指路良师。

她对汉服设计情有独钟,她一头扎下去,学习汉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将其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令人惊艳的作品。在“蜀红冠天下”国际汉服设计大赛中,当聚光灯打在她设计的汉服上时,耀眼光芒在纱裙上流连,那一刻,她为自己感到骄傲,她用她的作品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最终她也荣获比赛的“十佳设计师”。

除了专业学习,胡文华还担任了班主任助理。每当学弟学妹们遇到困惑和烦恼时,她都会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真诚的建议和鼓励。在她的帮助下,他们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

胡文华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她还涉猎研究可持续设计、用户体验(UX)设计、人工智能在设计中的应用等领域,还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比赛。她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将创意转化为现实,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

在胡文华的笔下,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她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更好地探索自我,发现潜能。

不“内耗 过好唯一的大学时光

朱承康,中共党员,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测绘工程专业学生,上岸昆明理工大学。大学期间,连续3年综合素质测评专业第1,发表6篇学术论文,其中SCI高水平论文4篇,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获国家奖学金2次;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曾获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二等奖、第六届“航天宏图&华为云杯”PIE系统开发大赛三等奖等奖项;获“成都市优秀学生会组织工作人员”“校十佳共青团干部”等多项荣誉。

朱承康觉得,每个人的大学都不一样,都是唯一的。对他来说,他的“唯一”就在于大学期间不盲目地追随一些“约定俗成”的固有经验,而是不断尝试新事物。

刚迈进大学校园时,朱承康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过好一个不让自己后悔的大学生活。他主动参与定向比赛、校园马拉松、无偿献血、新媒体运营、户外徒步等从未设计过的项目,他抓住机会、充实生活、乐在其中。连续3年他的综测成绩排名专业第一、连续2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毕业时,又如愿以偿获得“十佳大学生”荣誉。这些成为他一路走来采撷到的骄傲的勋章。

他往往不过多地“内耗”得失与结果好坏,而是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自己的决定。他说:“这是我们这个阶段该有的勇敢,也是青春该有的模样”。

对他来说大学学习最大的困难便是实操性课程,看到同学们都能快速上手全站仪、RTK等专业仪器,他主动多做一点、多测一点,“熟能生巧,差距缩小”。加入崔立鲁老师课题组,在崔老师的帮助下,他发表了4篇SCI论文,也在不断地学习中更加热爱、坚定自己的专业。他希望未来能够致力于我国卫星导航应用的相关工作。

谈到学习上的经验,比起突击式的补课,他觉得常态的学习和积累更重要。他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大学生活中能够不惧成规、勇于尝试、不断突破,过好“唯一”属于自己的大学时光。


“背挺直一点,往前站一点

朱佳仪,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2020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生,即将前往悉尼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曾获国家奖学金、校级特等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20余项。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四川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学科竞赛奖励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四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3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立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项,各省部厅级项目7项。曾赴香港理工大学暑期交流,国际注册会计师持证者。

回忆刚进入大学的时光,朱佳仪曾坐在观众席上,被学长学姐们在“十佳大学生”演讲台上的样子所深深吸引。那一刻,她就在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有朝一日,自己也要站在那个舞台上,收获那份属于自己的荣耀。

她的大学生活是充实而忙碌的。她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日拱一卒、日有所进,每一天都要比前一天有所进步。她积极参与各种学科竞赛,努力将兴趣爱好与专业相结合,实现心中的目标。

她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参加由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博略杯”比赛。这是她在大学期间首个线下演讲的比赛,需要经历两轮演讲的考验。那段为比赛奋斗的日子充满了挑战和收获,让她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个人的成长。

在一次重要的比赛中,她和团队成员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却只获得了国赛三等奖。面对这样的结果,她深感自责和迷茫。然而,正是在学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她重新找回了信心和勇气,在第二年的同一比赛中终于斩获了国赛一等奖。

她想对学弟学妹说:“背挺直一点,往前站一点。就像我一直做的那样。”

用我的萤萤之火 讲好中国故事

邵楠楠,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2020级英语专业本科生,考研上岸浙江师范大学。曾任院学生会主席,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成都市学生会组织优秀工作人员、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赛金奖、第二届“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全国交流活动特等奖等荣誉40余项。主持或参与省校级项目3项、厅局级课题1项。作为成都市青年学生代表赴日参加“东亚文化之都”学生论坛;作为成都大运会青春宣讲团成员走进中国传媒大学宣传大运会。

初入大学,英语对邵楠楠而言,不再是简单的字母组合,而是一扇通向广阔世界的大门。她在心中立下誓言:“我要用这四年,书写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青春故事。”

密密麻麻的笔记、书写工整的字母……这些都是学习者攀登的脚步。那些复杂的语法、晦涩的词汇,在她眼中都变成了有趣的谜题,逐渐拨云散雾,俯瞰那片属于自己的英语世界。

对于她而言,青春的意义不仅在于学业上的成效,更在于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她踏上了志愿服务的道路,她的身影忙碌于成都世乒赛的赛场、成都市政协会议的会场、APEC女性领导力论坛现场。她用流利的英语,为中外宾客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最让邵楠楠引以为傲的,是她用英文讲述的作品《光影里的故事》的获奖。这部短视频是她对成都皮影这一非遗艺术的深情致敬。她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从收集资料到写稿、拍摄、剪辑,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她采访了非遗传承人,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精湛的手艺和背后的故事。2023年秋天,她带着作品坐上了去往南京大学的动车,与全国高校145个决赛团队同台竞技,斩获全国特等奖,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一人团队的特奖选手。这个五分钟的短视频最大的意义不在于画面有多精美,而在于证明了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那个“讲故事的人”,也都可以讲好一个故事。

“我要用四年时间,讲好一个漂亮的青春故事。”作为新时代外语人,邵楠楠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点亮文化自信的“星星之火”。

MEDIA

媒体视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