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赵长禄:坚定自信 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摘  要]新时代“红色育人路”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政治方向和保证,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内涵和质量,强调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和责任,强调坚持“四个服务”发展面向。

[关键词]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红色育人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探索历程,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的“红色育人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充分总结党办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和经验,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办学自信,推动“红色育人路”在新时代创新发展,才能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更好地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共产党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优势开创了“红色育人路”

百年来,我们党百折不挠、接续奋斗,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追根溯源,这是由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决定的。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所走过的“红色育人路”也得益于此。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北京理工大学为例,其80年办学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高等教育的砥砺奋进历程,是党的“红色育人路”的生动缩影。

发挥理论优势办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是我们党基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党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办学实践,一方面重视开展政治理论教育,打好师生思想基础。比如,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自然科学院创办之初即开设政治理论课,李富春、徐特立及中央领导经常为学员授课。另一方面,党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科学发展规律来办学。比如,自然科学院老院长徐特立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倡导学科和术科紧密联系、互相转化,提出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经济建设“三位一体”发展的思想。时至今日,这些思想仍有指导意义。近年来,学校党委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从历史观、发展观、系统观和群众观出发,谋划一流大学建设,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社会贡献度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指引,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确保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建好植根中国土壤、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发挥政治优势办学,注重建强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被誉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党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完备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体系。比如,在自然科学院时期,学校就确立了德育为首、全面培养的思想,提出了培养“革命通才、业务专家”的目标。此后不同历史阶段,学校一贯倡导“我们的教学方针是教人而不仅是教书”“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并落实“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人民教师必须又红又专”等理念。近年来,学校党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术为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传统,深化“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各方面、全过程。学校领军领导人才培养深深镌刻上红色基因的烙印,一批批毕业生赴基层、入主流,到祖国最需要的行业和领域服务奉献,就业竞争力持续保持在全国前列。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只有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挥组织优势办学,持续打造坚强战斗堡垒。政党力量的凝聚和运用,在于科学的组织。我们党一贯重视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把党组织的作用发挥融入到办学发展各项工作中。比如,自然科学院贯彻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的理念,结合教学业务开展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此后不同阶段,学校不断完善以党的领导为统领的大学治理体系,发挥组织优势,服务支持人才培养和重大科研攻关,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近年来,学校党委进一步健全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系统提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师生组织力和动员号召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学校集中力量、敢打硬仗,优化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铸造大国重器,培养强国栋梁,持续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世界科技发展中展现担当。实践证明,党的全部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只有不断完善新形势下党的组织领导和活动方式,发挥党在学校事业中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作用,规范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功能,才能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落实责任、推动发展,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办学,尊重并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在办学实践中,学校时刻注重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紧密团结师生的优势,激发汇聚了广泛而强大的办学内生动力。上世纪50年代,学校坚持“在政治上团结和改进,在业务上从普及中得到提高,在生活上特别予以照顾”的方针,有效鼓舞了师生干事创业热情。1963年,学校召开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学校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近年来,学校党委把坚持党的领导、密切联系师生与完善内部制度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崇尚真理的学术生态,建设和谐美丽的宜学生态,持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校师生同心协力建设一流大学的共识和行动更加坚定。实践证明,密切联系师生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使治校理教体现师生为本、服务师生需要,从作风上、行动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只有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激发师生主观能动性,赢得师生信赖,催生校园活力。

中国共产党推动“红色育人路”在新时代不断创新发展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党领导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高等教育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红色育人路”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注入新内涵。

一是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政治方向和保证,着重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办学方向是贯穿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脉络的一条主线。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二是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着重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国势之强由于人,这是党办高等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各方面、全过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完善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三是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内涵和质量,着重强调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重视办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是党办高等教育的一贯原则。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进一步培育差异化发展优势和特色,深化综合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一流标准、汇聚一流资源、锻造一流教师队伍,加快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四是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和责任,着重强调坚持“四个服务”发展面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推动党和国家建设的先导工程。新时期,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聚焦大学的核心使命、特殊功能,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教育现代化引领服务国家现代化。

团结奋进走好新时代的“红色育人路”

当前,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我们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我们应进一步发挥党办高等教育的特色优势,充分认识新时代党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准确把握“危”与“机”、“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扎根中国大地与建设世界一流相统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前提和根本。处理好扎根中国大地与建设世界一流的关系,首先要把准一流大学建设的政治原则、方向目标、根本任务,坚守党的领导这个最大的特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其次要面向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格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更加开放的思维举措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

二是要进一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与推进大学各项功能协调发展相统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体功能、第一使命。大学的其他功能是本体功能的重要延伸与拓展。处理好人才培养与大学各项功能的关系,要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突出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强化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其他功能对人才培养的反哺作用,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动效应,提升学校事业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三是要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与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相统一。当前,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处理好服务重大需求与引领文明进步的关系,要坚守大学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价值追求,服务我国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的迫切需要,不断强化“四个服务”发展面向;同时,还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提供中国方案,强化教育自身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有效链接。

四是要进一步围绕、关照、服务师生,坚持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和实现师生个人价值相统一。人民创造历史,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人民立场也是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根本立场。处理好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和实现师生个人价值的关系,要坚定秉承宗旨意识,紧紧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尊重师生主体地位,服务师生事业和成长需求,打造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共同体”,凝聚同心同德的内生动力。

总体来讲,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历程诠释并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及“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特在何处”等重大问题,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艰辛探索,体现了党领导高等教育的卓越能力,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应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红色接力棒代代传递下去,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赵长禄,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