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馆一品,文化筑基!


——北京理工大学文化场馆建设侧记

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640_副本.jpg

梁柱巍峨,建筑挺拔,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东北部,一座挺拔有力的文博中心大楼,成为校园新地标。

展陈铿锵,红色铸魂,无论是历经战火的老坦克,还是“挺起民族脊梁”的生动史料,一座承载人民军工辉煌历程的展馆,成为北理工师生心中的文化新地标。

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必须要有一流的文化。近年来,伴随着北京理工大学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学校党委聚焦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和一流大学建设,持续深化“五核同蒂、五馆合一、五融并举”一流大学文化新格局,通过建设高水平文化场馆,汇聚校内外高质量红色文化资源铸魂育人,有力巩固了全国文明校园建设成效。

国家级展览落户校园——引领高校博物馆新形态

640_副本.png

“同学们,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由嫦娥五号取回的77毫克月壤实物,是我们的镇馆之宝。毫克虽小,却蕴含了国家的强大和智慧,希望在探索星辰大海的强国征途中,也有你拼搏奋斗的身影。”伴随讲解员的介绍,几十名北理工新生围拢在展柜前,体验与“月球”的最近距离。

2024年9月起,经过半年的试运行,位于北理工文博中心的“挺起民族的脊梁——党领导的人民军工”展馆正式开放,并面向全体2024级新生组织实施了“军工铸魂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

微信截图_20241226174401_副本.png

“挺起民族的脊梁——党领导的人民军工”主题展览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主办,由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协办,是目前全国唯一由上级主管部门认定,全面反映党领导的中国军事工业发展历程的国家级综合展览。

2022年7月,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党委立足学校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的历史定位,决定将“人民军工第一展”引入校园,永久落户北理工。此后,历时一年半紧张筹建,展馆于2023年底建设完成并进入试运行。

位于文博中心大楼中的人民军工展馆展出有月壤、登月国旗、太行发动机等珍贵展品170余件,珍贵图片380余幅,全面呈现党领导的人民军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卓越贡献,成为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和校史校情,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宝贵文化资源。

人民军工展馆在北理工落成,不仅为行业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阵地,也开创了将国家级展览资源引入校园的新模式,引领了高校博物馆发展的新形态,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人民军工展馆的建设,极大地带动了学校对自身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展示。2024年初,学校配合展馆建设,在文博中心建成室内实物展厅和室外实物展区,共展示大型装备实物23台/套,这些展品不仅是人民军工发展历程中的经典装备,更是见证了学校培养新中国第一代红色国防工程师的心路历程。

微信截图_20241226174412_副本.png

学校积极将展馆中的国防特色思政元素融入学生思政课教学,推动展馆成为《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政课的教学场所。

学校立足展馆大装备展陈特色,发挥其教学功能,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认知需求,组织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装甲车辆设计”“火控系统设计”等专业课开展现场教学,沉浸式的授课环境,直观的教学效果,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创新了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为教育广大学生树牢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提供有力支持。

微信截图_20241226174424_副本.png

全年200余场,访问量15000人次,课程教学、党日活动、交流合作、科普研学……。如今,建成刚刚一年的人民军工展馆预约不断,校内外参观络绎不绝,已经成为铸魂育人的“文化大课堂”和服务办学的“文化金名片”。

微信截图_20241226174435_副本.png

人民军工展馆的建设,汇聚吸引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军工文化资源入校,将“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的红色基因融入师生思想深处。2024年以来,在文博中心大剧场和音乐厅,行业“领军人”校友主讲的“红色领军人”大思政课、青海“原子城”和绵阳“两弹城”的“两弹一星”精神宣讲、讲述我校火炸药泰斗徐更光生平事迹的原创舞台剧《大道更光》、爱国主义系列电影展映等相继举办。

640 (1)_副本.jpg

2024年底,在文博中心大楼中,全新的载人航天文化展厅刚刚完成建设,一批“中国视角”的珍贵航天影像资源落户北理工,又一处拥有“国家级”资源的文化场馆即将面向师生开放,为培养“红色领军人”贡献力量。

构建红色基因的润心之所——筑牢红色文化传播阵地

640 (1)_副本.png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9月创办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自然科学院成为‘延安精神’形成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

2024年4月25日,在学校修缮一新的延安办学旧址的窑洞教室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慧敏为学生们讲授了一堂题为“到延安圣地 承延安精神”的特别思政课。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在文化场馆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形神兼备”的工作思路,充分立足学校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聚焦立德树人,为学校的红色基因构建一处处润心之所在。

微信截图_20241226174455_副本.png

延安是学校的创校发源地,多年来延安办学旧址已经成为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开展校史教育的重要基地。为进一步提升延安办学旧址的教育功能,学校结合延安市革命旧址修缮工程,精心策划组织,在旧址建成校史专题展馆,其中还设置了供师生上课的窑洞教室。2024年,专题展馆正式投入使用。

延安办学旧址校史专题展馆设有“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自然科学院创校元勋专题展”“点亮自然科学之光”三个展览单元,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和实物展品,以及窑洞中沉浸式的展览设计,为师生呈现了学校延安办学时期的风貌和历程,以及创校元勋们革命风采,展现党在延安时期领导自然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一“窑洞展馆”也成为我校第一个在校外建设的校史专题展馆,实现在红色源点传承红色基因。

近年来,立足红色校史,学校还深入开展“初代大师”和学科“三代人”大师文化建设工程,成为红色基因引领文化场馆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640 (2)_副本.png

《徐特立关于<学习>的手迹》《1958年国庆前夕徐特立对青年的寄语》……,一幅幅珍贵手稿,向师生们述说着革命家、教育家、自然科学院老院长徐特立光辉而伟大的一生。2023年8月,“永远的大先生”——“创校元勋”徐特立老院长纪念展厅”在学校良乡校区徐特立图书馆落成。

徐特立纪念展厅以我校收藏的一批珍贵的徐特立手稿为展陈基础,从“为学、为事、为人”三个方面,设立有四个展区,通过180余幅珍贵图片、40余件珍贵手稿以及一批徐老收藏使用过的珍贵实物,并辅以特色场景、互动展项和VR体验技术,深入展示了徐特立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和教育成就,成为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办学传统,宣传徐特立教育思想和开展教育家精神学习教育的代表性场馆。

近年来,学校还通过建设高水平艺术馆空间,将社会优秀文化资源引入学校,以高品质、多元化的艺术手段传播红色文化。

640 (2)_副本.jpg

“革命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虽已远去,延安时期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延安精神,却跨越时空永放光芒。举办这次展览,就是希望通过一幅幅画作,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弘扬延安精神,体悟革命情怀,艰苦奋斗、奋力投身强国建设。”2023年5月,“中国油画名家笔下的延安”油画写生、创作艺术展在北理工开幕,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家、教育家靳尚谊为开幕式致辞。北京理工大学延河文化艺术馆为这场汇聚了100余名老中青三代油画艺术家的高水平展览到校办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延河文化艺术馆于2022年初建成,全馆纵跨文萃楼C座四层,建筑面积2200余平米,设有6个展厅、3个展廊、2个收藏室、2个驻馆艺术家工作室、会议室、报告厅、油画工作室、国画工作室、手工加工工作室、艺术文献中心、放映厅、布展工作室、实践空间、畅艺咖啡厅等近30个功能分区,是一座具有文化交流展示、展览实践策划、艺术创作教育、收藏及学术研究等全方位美育功能的大学艺术馆。

艺术馆建成2年以来,已举行校内外展览36场,不仅立足学校多学科交叉、艺术与科学融合的特点,积极开展前沿国际论坛、艺术作品展等活动,还将美育与实践育人充分结合,坚持弘扬学校特色精神文化,面向校内外师生、社会公众积极开展文化育人活动,成为“弘扬人文精神,促进‘双一流’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这里,学脉传承不息、熠熠生辉——为“科教融合”点亮文化之光

640 (3)_副本.png

“在我们这个展厅中,陈列着学校不同时期物理教学实验使用过的设备仪器,最早的设备包括一批20世纪三十年代中法大学物理实验室使用过的仪器。可以说这里展示学校物理学科深厚的学脉传承。”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生,走进北理工物理学院学科展厅,  在感受物理之美的同时,也对学校物理学科发展脉络有了直观的了解。

长期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术文化建设,并将学科(专业)文化研究与宣传作为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学校党委在加强推动学科(专业)史研究的基础上,树牢“科教融合”理念,紧贴学科发展需要和课程思政建设,加强业务指导,设立专项经费,培育出一批高品质、有特色的基层学科文化空间。

2022年,在学校支持下,物理学院积极溯源学脉,挖掘院存文化资源,突出学科特色,建设了集学科展示、教育教学、科普宣传于一体的物理学科文化展厅。展厅的建成,为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支撑,成为学院相继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表彰的重要文化基础。

在北理工,学科文化空间的建设始终坚持“顶天立地”,充分结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中心工作,为“科教融合”和“课程思政”等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640 (4)_副本.png

“这是20世纪早期,产自捷克的老机床,虽然是纯机械结构,但设定好加工顺序,他就能完成一系列自动加工动作,好似一个小工厂,充分体现了大工业生产背景下,机械加工的水平。”在学校工程训练中心,13台国内外珍贵老机床整齐列队,成为“机械加工与制造文化展”的核心实物展品。

这些充满厚重历史感的“宝贝”,向校内外参加金工实习的同学们直观展示了机械制造学科的发展史,使他们感受到浓郁的“精工”文化,把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根植于心。

除了紧密结合教学的学科文化空间外,一批体现科研特色和实力的基层学科文化展厅,也成为学院展示形象的“会客厅”和立德树人的“大课堂”,成为宣传弘扬北理工精神的载体平台。

走进宇航学院学科展厅,新中国第一枚固体二级探空火箭“505”模型矗立中央,一项项最新的科研成果环绕陈列,时刻勉励一代代宇航人不忘初心,为中国宇航事业添砖加瓦;步入机电学院“兵器精神”展厅,丁敬先生和徐更光先生的塑像陈列当中,与各种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先进装置,一起述说机电人的强国担当;在自动化学院导航学科展厅,一台台无人车辆按照代际整齐列队,宽敞的空间既能传播文化也是科研阵地,与毗邻的校园试验场,共同展现自动化人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工信部部属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品牌,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有力领导下,大学文化场馆建设提格提速,量质齐飞,成果丰硕,一流大学文化有形有声、可触可感,以文化场馆育人为特色的“红色领军人”育人品牌初步形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如今,在北理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文化场馆“百花盛开”,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专业课、实验课在文化场馆常态化开展,校园文化品质显著提升,文化育人氛围愈发浓厚,文化传播声传致远,一流大学办学形象愈发立体鲜明。

面向未来,北京理工大学将始终坚持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持续推动一流大学文化高质量发展,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不断探索大学文化场馆建设、育人新模式,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文化支撑,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