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得!办公司、拿专利、发论文!本科生的他是怎么做到的?

核稿:施培松 撰稿:孙辉宗 张璇 审稿:施培松
     日期:2022-09-15     浏览量:


李沈烈青,中共党员,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1901班班长。在大学期间,参与一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已结题),主持两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项已结题),发表论文3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审核国家发明专利6项(均已进入实审阶段),作为负责人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铜奖、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少年零碳科技项目国家特等奖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奖项。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第七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金奖、第七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金奖等众多省级科技创新奖项。2021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国际三等奖、第五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三等奖、第二届安徽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第九届“青苗杯”安徽省项目资本对接会二等奖等奖项。

同时李沈烈青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校期间参与“三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中国大学生农村支教奖全国银奖等国家级社会实践奖项。作为法人注册安徽省荣泉环保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产品目前已在安徽格力空调有限公司、合肥建研科工技术有限公司等进行现场试用,反馈良好,并已达成产学研合作。所获成果多次被《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其中《绿水清风革命——基于新风量和水泵转速分段控制的中央空调节能系统》项目成功入选共青团中央主编《“美丽中国·青春行动”中国青年零碳参与绿皮书》,受邀参加由两院院士主持的“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青年在行动”论坛及由中国工程院谢克昌院士主持的“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座谈会。并由安徽省共青团推荐,参评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

他坚信“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且在这条道路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01

明确目标,科创专利齐开花

刚入大学的李沈烈青和很多人一样,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涯没有明确的定位与规划。于是他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想要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生活。大一下学期,李沈烈青在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时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这次培训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并在学长学姐的指导下,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活。他说:“从那以后,我找到了大学生活的方向。”之后,在学长学姐的帮助下加入申请加入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团队,并作为团队负责人主持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校园垃圾源头分类及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的研究——基于淮南高校的实证分析》,并顺利完成结题。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李沈烈青认为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一个好的团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他说:“‘上下同欲者胜’。”回顾自己的竞赛生涯,他向笔者谈起了2019年的往事。那时,竞赛团队——“绿生侠”——建成初期,团队成员对科技竞赛的了解并不多,甚至大多数都认为科技竞赛就是“发明个东西参加比赛”。可通过写申报书,项目立项,再到参加比赛,大家感受到参赛是庞大而系统的过程,需要事无巨细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于是李沈烈青身先士卒,一头扎在参加比赛的道路上。他坦言:“回顾这三年的竞赛生活,我收获颇丰,科技创新与我学习的联系更加紧密,已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项竞赛研发期间,李沈烈青团队经常泡在实验室,查资料和专业性论文,他们的寒暑假总是比别人“放得晚”。

在2019年的那个寒假,“绿生侠”团队为项目——基于新风量和水泵转速分段控制的中央空调节能系统,实地调研了淮南市等多个大型公众场所发现传统中央空调行业的主要存在能耗过大,系统工作状态不稳定,冷凝水处理方案存在缺陷等一系列行业痛点、技术难题。2020年初,因疫情推迟开学,团队在家专心研究,在网上开会交流、汇报各自负责方向的进度,集中讨论下一步计划。那段时间团队成员们经常因某个小问题而讨论至凌晨。9月初返校后,学院团委老师建议李沈烈青团队参加挑战杯和高手“碰撞切磋”,但因项目过于庞大,准备校赛时,作品还不成熟,提交的文本和视频材料中并没有完全展现出团队作品的潜力。但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陈孝柱、马帅等指导老师也不留余力的帮助修改完善,校团委会邀请专家和团队,从设计运行场景、打磨项目意义到指导完善项目书等进行帮扶。再经过20多次模拟汇报答辩会后,项目终于初见成效。历时三年,李沈烈青团队独家掌握新风量分段控制技术、新型调控水流量节能技术、冷凝水回收利用等三大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基于新风量和水泵转速分段控制的中央空调节能系统。该系统拥有相关专利9项,技术填补了其体系空白,刷新了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健康节能关键指标。经国家一级查新机构查新得出结论:“相关技术均属自主研发、国内领先”。为节能减排及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安理学子的一份科创力量。李沈烈青说:“组成多学科交叉的优秀团队,对所有的科创项目都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回顾起第一次撰写专利——一种船用安全气囊系统,李沈列青说:“当时的知识储备还不足,就连使用学校图书馆登陆知网查询资料都成问题。”“万事开头难”,可李沈烈青并没有因此放弃,在自己收集资料后,多次向老师请教专利撰写格式,向学长学姐请教专利撰写细节,提交专利申请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要求的多次补正,同时研究对比一些授权和被驳回的专利,查看被驳回的原因,对自己的专利撰写进行修改,最终构成了自己的第一篇专利。目前李沈烈青申请了8项发明专利与1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审阶段,9项实用新型专利处于待授权阶段。“第一次撰写专利的经历,给我后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后来的专利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李沈烈青说。


02

积极开朗,合理规划学习 生活 工作“四象限”

李沈烈青的大学生活非常“忙碌”,他是土木建筑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1901班班长。在有众多科技竞赛的情况下,他将这些工作梳理的井井有条,并保持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及学院中名列前茅,其中C语言程序设计98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6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93分、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93分、综测排名专业第5。当问及李沈烈青是如何做到的,他笑着与笔者分享说:“首先要明确这些工作的关系,然后采用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 ‘四象限法’对这些工作进行划分,先是既紧急又重要的,接着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再到紧急但不重要的,最后才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学会团队合作,进行正确的任务分工,使团队发挥出1+1>2的效果。完成这些事项后,要定期总结,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及工作提供参考方向,使自己做出更好的规划。”明确事情之间的关系,合理的规划时间,学会团队合作,定期进行科研和学生工作上的总结是李沈烈青在学习,生活,工作间总结的“四象限法”。



作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李沈烈青在关于专业方面的研究也从没有放松。2021年7月,李沈烈青带领团队前往安徽省临泉县,对当地的黄岭镇,瓦店镇等所属的28个中心村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农村,李沈烈青团队经过对800多套乡村住宅户型的分析,22000户农村房屋安全鉴定,发现乡村存在建筑占地面积较大,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道路硬化率低等痛点,他们利用专业知识结合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提出环境美化治理,沟河渠塘治理等多项解决方案。李沈烈青更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城镇建设》中发表论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建设生态宜居型美丽乡村的土地利用区划途径的探索与实践》,同年12月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发表论文《New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n Recycled Powder Based on Plant Extract Modification》。他说:“投身乡村振兴,不仅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更体会到了作为大学生、作为学生干部、作为党员的应有的奉献精神!”



“你选择了走这条路,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李沈烈青在选择走上科研这条道路上时,项目指导教师陈孝柱和学长沈泽军这样叮嘱他。但天生乐观,阳光开朗的李沈烈青把老师和学长的叮嘱化作动力,更加积极的参加科技竞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土木建筑学院工程造价1901班班长郭芷涵说:“李沈烈青生活中是一个积极阳光的人,在学习方面也很是认真,经常与老师们交流问题,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热爱生活。”当谈及现阶段的目标和未来的规划时,李沈烈青说:“现阶段的目标是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更高名次,希望突破自己,为学校争光,也为我本科阶段作为负责人参加科技竞赛画上完美句号。”言罢,李沈烈青还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青春箴言:“我不是最好的,但一定要努力做得比昨天的我更好。”



03

脚踏实地,科技宣传=科技创新

作为一名党员,李沈烈青时刻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话语深记于心。在全球能源压力与变暖趋势下,“双碳”正成为全人类共同命题。李沈烈青介绍说:“中央空调作为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设备,其节能降耗的效果,对缓解电力供需紧缺压力,实现“能耗双控”目标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于是,他在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的支撑下,借助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节能环保’创客实验室等平台,对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冷凝水回收系统等展开了研发设计和产品打造,并成立安徽省荣泉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产品的推广。该公司目前涵盖暖通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等6个专业,拥有一流技术顾问等并取得巨大成果。李沈烈青说:“我们目前的中央空调节能系统区别于传统中央空调设备,具备四项创新优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9项,技术填补了其体系空白,刷新了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健康节能关键指标。”当问及目前公司运营情况时,李沈烈青详细介绍到:“目前公司经营状态良好,已建立公司网站和公众号,相关产品已在安徽新兴格力空调有限公司,合肥建研科工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试用,效果反馈良好,达成产学研合作。经杭州归江科技有限公司对本公司进行科技孵化市场推广,与麦克维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研发第三代高节能性中央空调系统。”

虽埋头于科技创新事业,但李沈烈青深知“科普宣传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理念。“如果说科技竞赛是对我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检验和磨炼,那么,平时一次次的科普实践教育,则能让我知道融会贯通、反哺理论成长、找准学习方向,让科技创新理念最大程度普及。”李沈烈青如是说到。于是,在2021年的暑假,李沈烈青跟随其所在学院的社会倾筑服务团队奔赴皖南泾县查济村小学开展了以“传递人文关怀,践行志愿文化”为主题的“三下乡”爱心支教活动。

抵达查济,走进那座拥有着百年历史的小学堂,看着一个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笑脸,李沈烈青明白他们的支教之旅就要从此开始了。而初来乍到的他们,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启了短暂的“教室生涯”。从与三十几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的互不相识到最后的打成一片,从刚站上讲台时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得心应手,从刚来时对环境的不适应到最后的恋恋不舍,倾筑服务团的成员们与孩子间一起构建起了一座名为“梦想”的桥梁。

倾筑服务团设置了语文、数学、体育等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小朋友们进行课堂互动,及时查看他们的学习成果,小朋友们非常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语文课上,倾筑服务团向小朋友们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中国传统的艺术,在最后还和小朋友们互动,教他们猜字谜。绘画课上,倾筑服务团成员带领小朋友们为没有上色的国旗、党旗进行色彩的填充。希望以此教育孩子们感谢英雄先烈们为我们用血肉铸就了美好的当下,增进孩子们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当问及“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收获时,李沈烈青说:“这些科技创新活动及宣讲活动,不仅锻炼了自我的能力,尽青年人所能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更体会到了作为大学生、作为学生干部、作为党员的应有的奉献精神。”或许是这次的支教活动与李沈烈青以启迪,在赴泾县查济小学参加“为爱上色”青春逐梦支教活动后,他还赴查济古镇参加“倾筑服务团”古建筑保护项目,进一步了解了查济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致力于构建节能化生产生活体系和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十分重要,我们要投身乡村振兴、祖国建设的大家庭,竭力让低碳品质融入美好生活。”李沈烈青感慨道。

李沈烈青的大学生活是忙碌的,当问及如何放松心情时,李沈烈青坦言,自己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因为大部分的时间都投身于各种科研和竞赛活动,加之于学习和班级事务繁多,李沈烈青的空闲时间少之又少。与我们所想不同的是,尽管如此繁忙,李沈烈青也没有丝毫抱怨。在他看来,参加科技竞赛锻炼科创精神,或是参加社团组织培养兴趣爱好增强志愿服务精神,都是有益于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而且做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投身其中,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放松方式。


事在人为,投身科技竞赛的李沈烈青也终于在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之下迎来属于自己的“收获季”。如今,即将迈入大学四年级他正准备攻读研究生,打算继续深造,为国家“科技兴”的梦想付出属于自己的绵薄之力。正如李沈烈青所说的那样:

创新浪潮,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能永立潮头;

科技时代,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

热爱不熄,创新不止,热爱不熄,奋斗不止。李沈烈青从没有停下追逐“科技兴”的脚步!

撰稿:孙辉宗 张璇

核稿:施培松

编辑:张楠

审稿:施培松

上一条:专业第一!跆拳道黑带!她用热爱诠释成长! 下一条:专业第一!跆拳道黑带!她用热爱诠释成长!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